大陸晶片人才稀缺?外媒:大陸兩廠挖走超過100名臺積電資深員工

2021-01-18 九個頭條

近日,據臺灣地區媒體《經濟日報》轉引《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稱,自2019起,已有100多位原臺積電工程師和經理人員被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弘芯和泉芯挖走,從事晶片研發製造項目。

此前,就有媒體爆料,華為在遭受新一輪「斷供制裁」後就開始不斷引進相關晶片人才,以解決現階段晶片危機。一場關於晶片人才的競爭悄然「崛起」。

1. 國產晶片發展機遇下人才的缺失

在中美「戰役」的不斷升級中,中國也明確意識到了自己的弱點,以華為「晶片斷供」危機為主的時間將中國在科技領域上的弱勢暴露無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進口國,在晶片發展上的技術落後於世界,長期依賴晶片進口導致一旦晶片斷供,國內某些產品將無法生產的後果。

在如此嚴峻的背景下,國產晶片的發展已經達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國產晶片的發展在國家政策扶持和消費者需求下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國產晶片的發展自然離不開晶片人才的支撐,晶片人才的缺失也是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據中芯國際公開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芯國際在上海、北京、深圳工廠的員工流失率分別為52.2%、25.7%、11.7%,整體流失率為22%,較同業均值高出1.3倍。

2019年員工整體流失率降低至17.5%,但依然處於高位。反觀臺積電近年的年度離職率一直在5%以下。此次,大陸半導體企業從臺積電挖走資深員工也是為了儘快彌補人才流失的現狀。

2.國產晶片在技術領域仍待進步

引進人才是大陸半導體企業發展國產晶片的第一步。國產晶片的發展不僅只靠引進的人才就能快速解決,目前國產晶片的技術與最新技術相比仍有較大的距離。

據報導資料得知,中國大陸泉芯和弘芯這兩家半導體廠商挖來50多位前臺積電員工,包括工程和主管層級人員,主要來協助發展14nm和12nm製程。這樣級別的製程,大約還是落後臺積電現在最尖端製程兩到三代。據調查得知,作為晶片製程行業前列的臺積電,5nm工藝已在今年大規模量產,更先進的3nm工藝也在按計劃推進,計劃明年風險試產,2022年下半年大規模量產。

3.引進人才,更應留住人才

基於目前國產晶片的發展機遇引起的晶片人才競爭風波下,更應該考慮未來該如何留住人才。據數據資料顯示,從2015年至2019年底,由臺灣地區前往大陸企業工作的半導體技術人員超過了3000人,此次弘芯挖角的薪酬待遇最好的更是臺積電的兩倍到兩倍半。

通過薪資和福利吸引人才屢見不鮮,這也反映目前企業對人才的待遇問題。以中芯國際為例,2019年以前中芯國際的薪資待遇較低,一線工程師的平均年薪達不到15萬元人民幣,博士年薪也不到30萬元人民幣。如此低的薪資如何留得住人才,人才流失後又如何發展技術?

作為行業領先者的臺積電則致力於留住人才和培育人才,在薪資方面,臺灣相關科系畢業生進入臺積電,年薪至少有50萬元人民幣,工作幾年薪資加股票分紅,就能拿到200萬元人民幣,升遷後年薪更為豐富。

市場需求影響著人才的流動,如何更好的留住人才是每一個企業都應該考慮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大陸加強晶片人才引進,臺積電回應人才外流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有多名消息人士透露,自去年起,為了減少對國外供應商的依賴,推進國產晶片發展,兩個由中國政府支持的晶片項目總共招聘了超過100位臺積電出身的資深工程師和管理人員來協助項目開發。
  • 大陸企業不惜開出2倍以上年薪,終於尋得臺積電100多位工程師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很多領域中國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現在中國的技術人才正式青黃不接的時候,如何獲得更多高質量的技術人才成為了國家一大難題。因為臺灣本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中國的人才進口都是考慮歐美。在晶片行業臺積電就得以倖免,因為臺積電的薪資水平比大陸是要低很多的,所以很多工人都想要來大陸工作,但是礙於大陸方面想要幫助臺灣發展,所以就沒有考慮過要從臺積電挖人。但是臺積電選擇和美國一起斷掉了大陸的晶片代工,這對於大陸而言是很大的傷害,大陸也不需要一直顧及臺積電的感受,直接挖人了。
  • 臺積電不仁在先,大陸企業雙倍工資挖牆腳
    臺積電在美國限制下將斷供對海思晶片,但大陸的晶片產業正處於加速發展狀態。據日媒報導,中國大陸兩家新成立晶片企業從去年開始大量從臺積電挖人,吸收了百名臺積電資深工程師以及經理。兩家企業過去鮮為人知,但通過大量引進人才有望加速晶片產業,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
  • 未開始斷供華為,就被挖走100多名人才,臺積電這次失誤大了
    據日媒相關消息顯示,臺積電自從去年開始陸續流失了100多名高級人才,而這些人才都是被中國的兩個企業挖走。到底是什麼樣的中國企業可以從晶片製造業大哥臺積電的口中虎口奪食呢?01 弘芯和泉芯——中國造芯自從華為事件之後,晶片行業在我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各地都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造芯運動。而弘芯和泉芯正是其中兩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不過正是這樣的兩家企業分別從臺積電手中挖走了50多名高級人才。
  • 2倍年薪挖走臺積電工程師,誰說國內晶片企業不重視人才?
    2倍年薪挖走臺積電工程師,誰說國內晶片企業不重視人才?最近,臺積電被內地晶片企業諸如中芯、上海微電子、比亞迪、華為等公司,挖走了近百名頂尖資深工程師,一些企業甚至出比臺積電高兩倍的工資。沒有斷供以前,覺得臺積電畢竟是臺胞,動手挖人這事確實不是很厚道,現在斷供一出,真的就再也沒有太多顧慮了。
  • 正如臺積電,華為晶片斷供所料,工程師將被雙倍年薪挖走
    美國這個段時間壓制了對華,甚至與其他盟友一起來聯合起來抵抗華為,然而華為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企業,並沒有被美國打倒,於是美國拿出自己的最後的殺手鐧在晶片領域對對華進行制裁。不僅是華為,而且中國在半導體行業也相對落後,因此美國停止對華晶片供應無疑對華為造成沉重打擊,現在華為晶片面臨斷供,但許多內地企業卻挖走了很多年薪雙倍的臺積電工程師。臺積電是晶片OEM領域的巨頭,這是因為臺積電晶片產品不僅質量好,而且性能高,吸引了許多企業與其合作。
  • 日媒:中國晶片行業急需頂尖人才
    來源:環球網日本《日經亞洲評論》8月12日文章,原題為「中國招聘了100多名前臺積電工程師以力爭獲得晶片(產業)領軍地位」。在行業以外,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QXIC)和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鮮為人知。
  • 大量技術人才離開臺積電,到大陸晶片企業就職,釋放怎樣的信號?
    臺積電為了加速中國國內晶片的研發,中國政府為了支持兩家半導體製造商,分別聘請了50多名臺積電工程師和高管。為了引進這些高端的技術人才,這兩家公司都通過高薪的方式向他們拋出了橄欖枝,以此來表達誠意。雖然這兩家目前還無法生產出晶片成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公司的高管絕大多數都來自臺積電,並且從政府那邊已經獲得了幾十億的資金。
  • 創辦大陸首家晶片代工廠,唯一12寸晶圓廠
    有兩大典型事例可以說明,第一是他創辦了中國大陸首家晶片代工企業,它就是中芯國際。第二是他創辦了中國大陸唯一一家12寸晶圓廠,它就是上海新昇。先說中芯國際,在2000年張汝京創辦的世大被臺積電收購後,本來財務自由的他完全可以退休了,但他覺得有責任提升大陸的半導體水平,於是帶著太太孩子來到了中國大陸,並邀請了很多他在德州儀器TI、臺灣工作時的同來來大陸創業,最後創辦了中芯國際。
  • 同樣研發晶片,為什麼寶島臺灣的晶片產業,領先大陸這麼多?
    同樣研發晶片,為什麼寶島臺灣的晶片產業,領先大陸這麼多?大家都知道,儘管中國的寶島臺灣省面積較小,但晶片領域仍有許多巨頭。如臺積電壟斷了全球約60%的晶片製造訂單,以及聯發科等大型和小型晶片公司。從晶片設計到製造再到封裝和測試,他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關於大陸和臺灣半導體產業
    臺灣的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較早,張忠謀、曹興誠等第一批半導體人吸收了美國企業的經驗,把握住了晶圓代工的大時機,創立了臺積電、聯電等一批半導體廠商,隨著半導體產業的轉移,臺灣地區發展成半導體產業重鎮。 到了近十年,大陸半導體廠商開始發力,正負的大力投資和優惠政策,以及眾多海外學成歸來的人才,大陸半導體產業追趕的腳步越來越快,我們來對比一下到目前大陸和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
  • 三星和臺積電(TSM.US)向先進封裝邁進,中國大陸晶圓廠面臨新挑戰
    而三星則主要布局在面板級扇出型封裝(FOPLP),三星在FOPLP投資已超過4億美元。三星的FOPLP是與臺積電InFO-WLP所對標的,都是用於手機晶片的封裝技術。另一方面,三星電子為擴大半導體封裝技術陣容,不僅開發FOPLP,也開發FOWLP技術。還在2019年上半年收購子公司三星電機的半導體封裝PLP事業,不斷加強封裝的實力。
  • 為什麼臺灣晶片比大陸領先這麼多?
    首先說為什麼臺灣晶片比大陸領先很多呢?我個人覺得主要是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臺灣晶片業比大陸發展得早;二是臺灣晶片業發展不受限。下面我來具體說下這兩個情況。
  • 優先供應臺積電!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花2億美元在高雄設廠
    臺積電的供應商之一、半導體材料巨擘美商英特爾(Entergris)已敲定未來三至五年在臺灣投資2億美元於高雄設廠,計劃明年初開始動工、明年底投產。 這代表臺灣半導體產業又迎來一大利多。日經新聞報導,英特爾總裁兼執行長洛伊(Bertrand Loy)表示,這座新廠目標在2021年底投產,「這是本公司史上…最大筆投資。我預期從現在起四五年內 ,臺灣將成為英特格在亞洲的最大製造地」。
  • 歷史潮頭上的臺積電:兩堵高牆,一柄尖刀
    ,目的只有一個:挖走這個已經58歲的老將。 此時臺積電已經默默成立了兩年,在業界尚名不見經傳,所走的「代工」模式也非當時晶片領域的主流,讓人看不懂。而在臺積電成立的1987年,三星創始人李秉哲去世,三子李健熙接位執掌三星,甫一上臺後便喊出了「二次創業」的口號,大舉進軍電子和半導體。 張忠謀正是李健熙急需的人才。
  • 臺積電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5納米晶片工廠
    5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供應商、晶片代工商臺積電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先進的晶片工廠,該工廠將為臺積電生產目前最快、最節能的5納米晶片。外媒報導稱,臺積電在本周二的董事會會議上做出了建設該工廠的決定,並可能最早於本周五正式宣布該計劃。
  • 臺積電將向亞利桑那州工廠派遣超過300名員工 並再招募300人
    【TechWeb】12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按計劃,臺積電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的晶片工廠,在明年就將開始建設,臺積電也在準備為這一工廠的運營派遣和招聘相關的人員。從外媒的報導來看,臺積電將向美國工廠派遣及招聘人員的消息,是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的。劉德音在採訪中表示,他們將會派遣超過300名的員工,協助亞利桑那州工廠開始運營,並會再招募300名畢業生和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
  • 臺積電在南科建3nm廠,美稱臺積電為最重要企業,臺媒:要小心
    臺積電在南科建3nm廠,美稱臺積電為最重要企業,臺媒:要小心 3nm新廠,預計2021年建成。全球第三大晶片代工廠格芯 理由二,中國大陸尚不構成威脅,雖然中國大陸正努力趕超,但目前還在14nm製程,落後兩到三代。
  • 張忠謀:大陸IC五年追不上臺灣 臺積電拚2016年重返王座
    大陸祭出高薪大挖臺灣科技人才,臺積電(2330-TW) (TSM-US)董事長張忠謀25日指出,大陸半導體業5年內還無法趕上臺灣,三星才是臺積電當前競爭厲害的對手。他還強調,臺積電16奈米製程將急起直追,2016年就會重回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