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二湘圖》,
無與倫比!
十餘年來隱秘閃現,
名滿天下!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上古衣冠,高古遊絲,登峰造極。
十二月一睹芳容!
1947年,傅抱石在上海個人畫展上與湘夫人合影
1946年作
165×43.5cm
立軸 設色紙本
【題識】
湘君。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歸來,吹參差兮誰思。駕飛龍兮北徵,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餘太息。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桂棹兮蘭栧,斵冰兮積雪。採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本末。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餘以不閒。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兮北渚。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餘玦兮江中,遺餘佩兮澧浦。採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恍惚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麋何為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予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荃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兮馨廡門。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捐予袂兮江中,遺餘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丙戌三月二十六日醉後寫二湘圖於重慶西郊金剛坡下山齋,新諭傅抱石並記。
【印文】
傅、抱石之印、抱石得心之作
【題籤】
二湘圖(長立軸)。印文:抱石大利
1999年日本東京展覽現場,傅抱石最珍愛的兩幅人物仕女畫作品《二湘圖》和《為時慧作》並列同時展出。
1943年 傅抱石 湘夫人 104x60.3cm
故宮博物院藏
傅抱石在前景中用濃而重的墨畫了被風吹動的虯松,用筆縱放自如,不拘一格。但最後在收拾的時候將湘君、湘夫人安排在了被松枝隔開的空間處,讓她們顧盼有情。在畫面下方用散鋒畫水的波濤,兩個人物,一個在前景,一個在松枝的背後。一個是回首顧盼,一個是含情前行。上面的空白,看起來像月亮一樣。仕女的形象,類似唐朝人物的裝飾,相比豐滿。用傅抱石自己的話講,他的仕女衣冠都是用高古遊絲描。高古遊絲描,細而有力,展現了衣紋的波動感,眼神的顧盼有情。
這件《二湘圖》最大的特點是用了對照。深和淺的對照,墨和色的對照,大膽的揮灑潑墨和細心描繪的對照。將如此娟秀的兩個仕女,用如此潑辣放縱的筆墨放在一張畫上,簡直是神來之筆,一般人是想不到,也不敢這樣做的。在畫面的下部特地虛了一塊,用篆書寫了湘君、湘夫人,以細而挺的行草書從《九歌》摘錄了數百字,顯得特別的精緻。在我看來,這件《二湘圖》是這一題材作品中最為突出的一件。因為他打破了常規,用了格外大膽的方法。多數描述「洞庭波兮木葉下」,而畫水墨淋漓的巨松,被風吹動的場景,這是唯一的一張。這張是傅抱石設想最為大膽的,他已經破除了屈原詩歌中具體的環境描繪,因為在《九歌》中是沒有巨松的,這是他加上去的,我們無法想像他是怎麼想的。甚至有可能是傅抱石在創作時,將墨點不小心落在了紙上,破壞了畫面,他突然產生靈感加上去的。這是畫家在長期的藝術積累和藝術實踐中積攢的經驗,可以化險為夷,因一個敗筆而造就一個新境界,也是有可能的。藝術家在創作時很多東西是不可預測的,但是它最後帶給人們的境界和美感是如此生動。畫完他自己也是很滿意的,所以鈐蓋了「抱石得心之作」。
從《二湘圖》我們看到了傅抱石全面的藝術造詣,他的大膽縱放和破除常規,他對古人、對顧愷之、對上古衣冠的深入的研究,統統表現在這件作品上了。看一幅畫,相當於讀一本書。
傅抱石擁有浪漫主義的高古情懷,散鋒縱情揮灑,追求一種生命的自由與飛動,無論「湘君」,還是「湘夫人」,成為他飛動的一個載體。他將飽滿的激情和真切的旨趣融入傳統文思,經由不斷整合創造,表達了內心所嚮往的理想境界,折射出濃鬱渾厚的歷史感,又具有新時代的脈動與氣息。
無疑,《二湘圖》不僅是敘事的淋漓渲染,也是情境的瞬間奔湧,寓精巧於奔放,含超逸於粗服亂頭,化工整嚴飭為寫意飛動,創造出既瀟灑明媚又清曠傲岸的風神,成為傅抱石仕女畫的第一經典力作。完成畫面經營後,傅抱石細心書寫《湘君》《湘夫人》全篇,篆書篇名,結體勻整,氣韻淳厚,行草詩文,如行雲流水,瀟灑暢達,呈現一派天真;最後則鈐蓋朱文方印「抱石得心之作」,以示心跡,既完成了畫、書、印的完美融合,也升華了主題。「得心之作」出自於《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之句,生動反映了傅抱石超然率真的美學追求。
最後說明,作為「抱石得心之作」的《二湘圖》自創作完成後一直被傅抱石珍藏在自己的書齋中,並從重慶金剛坡下攜回南京玄武湖畔,「文革」期間幾經輾轉,與其他四百餘件傅氏畫作被寄存於南京博物院。1979年,傅抱石夫人羅時慧化私為公,慷慨捐贈,365件傅抱石畫作入藏南京博物院,永世典藏。因為具有特別的紀念意義,《二湘圖》和其他五十餘件作品歸還傅家,成為傅氏子女的一份永遠的精神寄託。在後來的二、三十年間,《二湘圖》數度參加各類「傅抱石紀念展覽」,反覆出版,傳播極廣,成為一件著錄累累的赫赫名跡。新世紀初,《二湘圖》從傅家散出,杳無聲息近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