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遊玩陸》「江蘇省」-蘇州大學東吳大學 兩岸一家親

2021-03-01 ViewPilot

蘇州大學、東吳大學傻傻分不清楚?乍看之下,中文校名不同,怎麼會分不清楚?然而,蘇州大學「蘇大」的英文校名是「Soochow University, SCU」,而東吳大學「東吳」的英文校名也是「Soochow University, SCU」,神奇的是,明明中文校名不同,怎麼英文校名卻一模一樣?確實,這是很多人所抱持的疑問!

再來看看代表一所學校的校徽,蘇州大學與東吳大學竟然也一樣!就連兩校的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Unto a Full-Grown Man)」,也完全一模一樣!

筆者第一次前往蘇州大學天賜莊校本部時,看到這些符號的瞬間是非常吃驚與訝異,原來這兩間學校竟然是同根,並且關係這麼緊密,經過小姊姊的解說,更是讓筆者對於蘇州大學與東吳大學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1900年蘇州大學創校,最早的名字就是「東吳」,是基督教會在中國大陸創辦的教會大學之一,同時也是20世紀初大陸第一所民辦大學,對日抗戰前,已有文、理、法三學院,可稱得上當時大陸首屈一指的基督教大學。對日抗戰開打後導致學校師生顛沛流離,抗戰結束後才回到蘇州,然而,卻緊接著爆發國共內戰。

1949年國共內戰的結果,國民黨退守臺灣,東吳大學的命運乖舛。1952年中國大陸院系調整,由東吳大學之文理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之數理系合併組建「蘇南師範學院」,同年更名為「江蘇師範學院」,正式宣告東吳大學結束。

直到1982年,學校更名回復為「蘇州大學(Soochow University, SCU)」,其後幾間院校相繼併入蘇州大學,補足了原學術領域的不足缺塊,成為現在綜合型的「蘇州大學」。

而跟隨著國民黨撤退到臺灣的部分教授與校友們,有鑒於臺灣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四處熱心奔走募款,1954年以「東吳大學法學院」名義艱苦地在臺復校,為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由於沒有財團背景的支撐,上課地點猶如補習班狹小,因而被戲稱「東吳補習班」,情況到了1961年取得臺北士林外雙溪土地後才有改善,而一直等到1969年評估後,才正式復名為「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 SCU)」。

如今,根據蘇州大學官網,蘇州大學為「211」重點建設高校、「2011計畫」首批入選高校、「雙一流」建設入列高校,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雖然不是「985」頂尖的學校群,但目前的發展已是有聲有色。另外,特別一提的是,蘇州大學配合「一帶一路」已走出大陸本土,邁向東南亞國家,於寮國開辦「寮國蘇州大學」,該校已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具體實踐。

而東吳大學在臺灣已是老牌私立大學,根據東吳大學官網,「2017年1111人力銀行與時報周刊調查僱主最滿意大學:【法政學群】畢業生表現,私立大學第1,全國排名第3;【財經學群】畢業生表現,私立大學第1,全國排名第3;【社會與心理學群】畢業生表現,私立大學第2,全國排名第5」。也就是說,「東吳出品,品質保證」,更可以這樣說,東吳的校友們已是臺灣社會的中堅骨幹,大約有10萬名校友服務社會。

東吳大學與蘇州大學同根同源,百年的歷史淵源讓兩校緊密連結,兩校的交流自1993年9月首次簽署「學術交流協議」,便正式展開綿密的交流互動與合作發展,不管是學術交流研討會、交換學生等多個面向,都有豐碩的交流成果。

2000年的時候,東吳大學與蘇州大學同慶建校100年,還引起當時兩岸媒體的熱烈報導。而根據最近報導指出,「兩校將共商2020年舉辦的120周年校慶,結合校內重大的體育賽事,邀請彼此的校代表隊出席、擴大舉辦各類交流聯誼賽,亦能在校史學術資料上,有進一步研究與分享。」

總的來說,單就兩校中文校名可能沒什麼連結,然而,看看英文校名、再看看校徽與校訓,以及爬梳過往的歷史,不難發現兩校彼此是鑲嵌在一起的,是名符其實的姊妹校,本質上就是「兩岸一家親」的最佳代表。雖然1949年後兩校發展的面向不一致,但完全不能否認的是,即便東吳大學在臺復校,東吳大學與蘇州大學仍是同根同源,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這是不能抹滅的事實。

*作者蔡孟軒為臺大國家發展所碩士

相關焦點

  • 兩岸大學校友情│「那些年,我們都是校友」------輔仁大學
    從此之後,面對海峽另一岸的大門,已經匆匆的為我展開,陸陸續續前來輔仁大學交換或攻讀學位的大陸同學已經不計其數,對於大陸的認識,已不在只是以管窺天,而是延續華夏之誼,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二零一四年的春季,一如往常,只有時間的消逝才使我們注意到時間,與交換生們認識不久便相告辭。
  • [國立政治大學]兩岸大學校長論壇將登場 歡迎晚宴溫馨輕鬆
    吳思華引用閩南語俗諺「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期望在如此美好的時刻,所有與會人士都能滿載而歸。 臺北市副市長邱文祥親臨現場歡迎大陸校長,更不忘邀請參觀即將開幕的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見識臺灣軟實力。邱文祥也代表臺北市長郝龍斌致贈代表臺北地標101的「品嚐臺北」杯子、「平安富貴御守」,由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代表接受,希望訪問團細細品嚐臺北風光,一路安全順利並永誌不忘。
  • 話題│兩岸青年電競賽 臺北商業大學亞軍
    記者賴錦宏/攝影 第七屆海峽青年節的第三屆兩岸青年電競交流大賽,經過五輪對戰,由福州職業技術學院和臺北商業大學分別拿下冠軍和亞軍。臺北商業大學隊長宋孟澄說,很開心獲得亞軍,比賽過程中學習到許多戰術上的運用與走位技巧,藉由此次比賽,互相學習,收穫良多。
  • 佛教正心會致贈「寰宇瑰寶」 與東吳大學暨各大專院校圖書館
    社團法人中華西密佛教正心國際文化協會致贈「寰宇瑰寶」 與東吳大學暨各大專院校圖書館(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106 17:05:56)105年開春,社團法人中華西密佛教正心國際文化協會假東吳大學2123室致贈「寰宇瑰寶」給東吳大學,當天由佛教正心會執行長陳和慧女士將書送給東吳大學,由東吳大學潘維大校長代表接受
  • 澳門科技大學成立兩岸關係研究中心
    為加強兩岸及澳臺學術交流、民間交流,促進澳臺關係穩步發展,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澳門科技大學成立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於2月25日舉行成立儀式。長期以來,澳門在兩岸關係中發揮著「一國兩制」的示範作用、溝通兩岸的橋梁作用、先行先試的探索作用、反「獨」促統的陣地作用。中心的成立將有助於增強澳門在兩岸關係領域的研究力量、新生力量,有助於促進澳臺及兩岸的民間交流、學術交流,有助於發揮澳門在海峽兩岸之間的窗口、橋梁、紐帶、平臺作用;對講好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故事,推動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與探索「兩制」臺灣方案有機結合,將發揮積極作用。
  • 「臺灣最佳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8. 國立中央大學9. 臺北醫學大學10. 長庚大學今年,《遠見雜誌》特別參考世界各地知名的大學排名指標與及調查方法,與臺大圖書資訊系講座教授黃慕萱合作,歷時八個月,完成全臺首份「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本次調查從教學、研究、國際化、產學合作、社會聲望五大面項、22項指標,評比大學表現。22項指標中,其中19項是硬指標。
  • 焦點│雙城論壇 柯文哲重提「兩岸一家親」
    記者王騰毅/攝影 二○一八臺北、上海「雙城論壇」今天登場,臺北市長柯文哲昨晚在歡迎晚宴中再次提到「兩岸一家親」,強調只要秉持五個互相、兩岸一家親精神,兩岸關係一定會和平穩定。上海市副市長周波也說,兩市人民在兩岸一家親氛圍中,共同分享珍貴的親情和友情,成功來之不易,需要加倍珍惜。
  • 【徵才】東吳大學歷史學系誠徵中國史專案教師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誠 徵中國史專案教師本系擬於2020學年度新聘專案教師一名,起聘日期為2020年8月1
  • 支持蔡英文連任 柯P為「兩岸一家親」道歉│聯合報臺商版0510曬新聞
    臺北市長柯文哲接受電臺採訪,對綠營釋放善意。圖/北市府提供臺北市長柯文哲為了爭取綠營支持,接受綠色和平廣播電臺專訪,在主持人提問兩岸一家親、床頭吵床尾和等言論不斷被外界批評是否要解釋一下時,柯指出,當時是為了降低中國大陸對世大運的阻撓,所以維持兩年前論調,「有時候講話快了點,但大家聽了就不爽,只能說抱歉歹勢」 2.
  • 臺大學排名節節敗退 高中升學第一志願北大取代臺大
    兩岸高等教育競爭力此消彼長,據臺灣《旺報》報道,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際排名優於臺灣大學後,部分臺灣高中升學榜單,也將這些學校排名放在臺大前面。民眾、學者紛紛感嘆,曾幾何時,臺灣高中畢業生升大學的第一志願,居然已由北京大學取代臺灣大學,「原來第一志願已經不是臺大了」、「本來北大、北京清華就比較好啊!」臺灣大學校園。
  • 【賀】2019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公佈 澳科大首進二十強
    澳門科技大學與澳門特區一起誕生成長。澳門回歸以來,特區政府著力推行「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發展策略,通過設立新校、完善法規、加大投入、強化管理等措施,使高等教育的規模和水平均取得了長足進步。其中,澳門科技大學佔上述註冊學生總人數約三人之一,是澳門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大學,涵蓋文、理、法、管、商、醫、藥、旅遊、藝術、傳播、語言等11個學科門類課程,擁有逾60個博士、碩士、學士課程的學位授予權。澳科大建校於2000年3月,發展迅速,已連續九年位列上海軟科發佈的「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百強大學。
  • 兩岸醫界攜手抗疫南京-臺北「面對面」化冰凍為暖流
    臺大醫院名譽教授、臺灣醫事聯盟協會理事長高明見由衷感慨道。4月16日,南京與臺北連線,兩岸十六位專家在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蘇臺抗疫視訊交流」中,共同分享新冠病毒抗疫的「江蘇經驗」。高明見誠懇表示,「希望這次蘇臺的視訊交流活動能拋磚引玉,建立兩岸醫療視訊交流的平臺,互相能溝通關懷、彼此鼓勵,化冰凍為暖流。」
  •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經濟與產業專業博士、臺生陳文成: 我們每天都在實踐著兩岸一家親
    在採訪前我曾瞭解到陳文成很熱心兩岸交流與發展,作為一名在讀博士生,學習之餘不僅擔任了北京體育大學「兩岸文化交流協會」的會長,還是臺灣「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青年部的副部長。面對這位貨真價實的「學霸」,我的心中難免有些忐忑,擔心他學究氣過於濃厚而影響溝通,然而,在短短的一個小時的訪談中,才發現我的顧慮是多餘的……「我們每天都在實踐兩岸一家親」「我的女朋友是大陸的哦!」陳文成毫不吝惜地告訴我他的戀愛觀,「愛情的力量真的很偉大,讓我們跨越了兩岸的距離,在最美好的年紀遇到了彼此」。
  • 【快訊】2017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出爐 澳科大再創新高!排名28位!
    2017年11月23日,軟科中國發佈了2017年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澳科大再創新高連續三年保持澳門地區第一位排名28位,首次進入30強!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對象是兩岸四地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為目標,並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
  • 【快訊】2019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公佈 澳科大首進二十強
    2019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今日正式發佈。
  • 話題│臺青赴陸創業 林子凱:要像海賊王
    大陸全國臺企聯副會長、東莞青年創業創業服務中心執行長林子凱日前表示,「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 陳水雲等丨「北派渡海」 ——跨海詞學家在臺灣大學的教學研究及其影響
    抗戰時期曾任重慶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詞學教授。1948年2月許壽裳逝世後,他曾短暫接任臺大中文系主任一職,不久卸任,返回大陸,同年7月3日在蘇州投水自盡。喬大壯有詞集《波外樂章》四卷傳世,關於詞學論著有《手批周邦彥片玉集》一稿,為其學生黃墨谷所保存,其中有論及「境界」問題的批語和作品點評。喬大壯認為詞以「時」與「地」合而為境界,並藉周邦彥詞闡發境界的意蘊。
  • 專題:臺灣38萬陸配來臺的三次浪潮變貌.
    王曉明的丈夫名叫邱紹文,一九六六年出生,臺灣新竹客家人,臺灣淡江大學畢業,電子行業工程師,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經常到東莞、上海、蘇州公幹,經人介紹認識王曉明。王曉明祖籍阜陽,一九八零年二月出生,安徽某大學外語系畢業,當過亳州中學英文教師,亳州是曹操故裡,嫁到臺灣前王曉明是上海一家大型民企高級白領。二零零五年邱王結為秦晉之好,翌年,王曉明來到臺灣新竹。
  • 臺商情報│臺生林晴湄 求職規畫早作準備
    他們有人在臺灣念完高中才去上大學,有人是臺商二代就地升學,臺生在陸學習擴大了領域,也拓展了視野。本報記者採訪在粵臺生,系列報導他們的就學經驗、求職規畫,以及對當前兩岸政策的建議。身穿白領襯衫、橘色背心的林晴湄,穿梭在銀行大廳,親切地指引客戶填寫匯款表單。她正就讀廣州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會計系大四,暑期在平安銀行實習,未來希望能進入外商公司,投入會計或營銷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