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東吳大學傻傻分不清楚?乍看之下,中文校名不同,怎麼會分不清楚?然而,蘇州大學「蘇大」的英文校名是「Soochow University, SCU」,而東吳大學「東吳」的英文校名也是「Soochow University, SCU」,神奇的是,明明中文校名不同,怎麼英文校名卻一模一樣?確實,這是很多人所抱持的疑問!
再來看看代表一所學校的校徽,蘇州大學與東吳大學竟然也一樣!就連兩校的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Unto a Full-Grown Man)」,也完全一模一樣!
筆者第一次前往蘇州大學天賜莊校本部時,看到這些符號的瞬間是非常吃驚與訝異,原來這兩間學校竟然是同根,並且關係這麼緊密,經過小姊姊的解說,更是讓筆者對於蘇州大學與東吳大學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1900年蘇州大學創校,最早的名字就是「東吳」,是基督教會在中國大陸創辦的教會大學之一,同時也是20世紀初大陸第一所民辦大學,對日抗戰前,已有文、理、法三學院,可稱得上當時大陸首屈一指的基督教大學。對日抗戰開打後導致學校師生顛沛流離,抗戰結束後才回到蘇州,然而,卻緊接著爆發國共內戰。
1949年國共內戰的結果,國民黨退守臺灣,東吳大學的命運乖舛。1952年中國大陸院系調整,由東吳大學之文理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之數理系合併組建「蘇南師範學院」,同年更名為「江蘇師範學院」,正式宣告東吳大學結束。
直到1982年,學校更名回復為「蘇州大學(Soochow University, SCU)」,其後幾間院校相繼併入蘇州大學,補足了原學術領域的不足缺塊,成為現在綜合型的「蘇州大學」。
而跟隨著國民黨撤退到臺灣的部分教授與校友們,有鑒於臺灣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四處熱心奔走募款,1954年以「東吳大學法學院」名義艱苦地在臺復校,為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由於沒有財團背景的支撐,上課地點猶如補習班狹小,因而被戲稱「東吳補習班」,情況到了1961年取得臺北士林外雙溪土地後才有改善,而一直等到1969年評估後,才正式復名為「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 SCU)」。
如今,根據蘇州大學官網,蘇州大學為「211」重點建設高校、「2011計畫」首批入選高校、「雙一流」建設入列高校,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雖然不是「985」頂尖的學校群,但目前的發展已是有聲有色。另外,特別一提的是,蘇州大學配合「一帶一路」已走出大陸本土,邁向東南亞國家,於寮國開辦「寮國蘇州大學」,該校已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具體實踐。
而東吳大學在臺灣已是老牌私立大學,根據東吳大學官網,「2017年1111人力銀行與時報周刊調查僱主最滿意大學:【法政學群】畢業生表現,私立大學第1,全國排名第3;【財經學群】畢業生表現,私立大學第1,全國排名第3;【社會與心理學群】畢業生表現,私立大學第2,全國排名第5」。也就是說,「東吳出品,品質保證」,更可以這樣說,東吳的校友們已是臺灣社會的中堅骨幹,大約有10萬名校友服務社會。
東吳大學與蘇州大學同根同源,百年的歷史淵源讓兩校緊密連結,兩校的交流自1993年9月首次簽署「學術交流協議」,便正式展開綿密的交流互動與合作發展,不管是學術交流研討會、交換學生等多個面向,都有豐碩的交流成果。
2000年的時候,東吳大學與蘇州大學同慶建校100年,還引起當時兩岸媒體的熱烈報導。而根據最近報導指出,「兩校將共商2020年舉辦的120周年校慶,結合校內重大的體育賽事,邀請彼此的校代表隊出席、擴大舉辦各類交流聯誼賽,亦能在校史學術資料上,有進一步研究與分享。」
總的來說,單就兩校中文校名可能沒什麼連結,然而,看看英文校名、再看看校徽與校訓,以及爬梳過往的歷史,不難發現兩校彼此是鑲嵌在一起的,是名符其實的姊妹校,本質上就是「兩岸一家親」的最佳代表。雖然1949年後兩校發展的面向不一致,但完全不能否認的是,即便東吳大學在臺復校,東吳大學與蘇州大學仍是同根同源,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這是不能抹滅的事實。
*作者蔡孟軒為臺大國家發展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