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新聞報導價值開發與消費方向-從李娜澳網奪冠新聞話題來看

2020-09-05 面紗碎片

在人物新聞報導中,具有高度報導價值的人物往往能引起相應的新聞話題,中國網球運動員李娜在奪得2011年法網冠軍後,又於2014年在澳網贏取冠軍。李娜自身的性格、經歷、獨特言行等因素使媒體在對李娜進行新聞報導和新聞價值開發上獲得了更多的題材和內容,也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在當前數字新媒體高度發達環境下,各類媒介和機構組織當然不會放過這次大事件,李娜澳網奪冠更成為了媒體的狂歡。


2014年1月25日晚,李娜以2比0戰勝斯洛伐克的齊布爾科娃,收穫個人職業生涯的第一個澳網冠軍。李娜此前在2011年的法網年贏取了中國乃至亞洲的第一個網球大滿貫冠軍,此番再次奪冠,又創造了中國網球和亞洲網球的新歷史。一時間,舉國歡騰,國民都開始關注李娜澳網奪冠的相關消息。大大小小的媒體也進入了一個」李娜時間「,鋪天蓋地的報紙、新聞、網站頭條全部成為李娜澳網奪冠的新聞與話題,在網際網路和移動用戶網絡上李娜澳網奪冠的話題引起全民熱議,也激起了網絡論壇中網民們的集體討論。

2011年李娜奪得法網冠軍,使亞洲人在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網球四大滿貫單打賽事上首次折桂,地震式地引發了國際國內媒體的大範圍持續報導。李娜的奪冠使得一些話題成為媒體、網民討論的焦點。例如對舉國體制培養方式的思考、職業化運動在中國的發展狀況、網球運動和文化在中國的的普及、中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轉變等等。法網奪冠也使李娜成為中國體育繼姚明劉翔丁俊暉後的新一代領軍人物,更由於她的女性身份和鮮明性格成為國民新偶像。她的網球學習經歷、全年WTA巡迴站比賽情況、職業生涯獎金,乃至她的婚姻、教練、家人都成為了媒體和球迷關注的焦點。

2014李娜在澳網的奪冠不再有2011年法網冠軍的開創性和歷史意義。所以媒體在李娜2014年澳網奪冠的報導方向上不再局限於奪冠對於國家的歷史意義,並未像2011年上升到宏大的國家職業體育培養方法等過高的層面上進行報導,而是更多地將目光集中在李娜本人身上,關注李娜的一舉一動,挖掘更細緻的新聞線索;增強奪冠本身的新聞價值;吸引更多大眾的關注與討論。新媒體技術和自媒體時代形成了龐大的用戶群,其強大的參與性和擴散性使李娜的奪冠成為熱點,而移動網際網路和媒體從業人員也借著人物熱度地把李娜身上的新聞話題價值「完美發揮」。在2014年年初,關於李娜的各種報導,話題,輿論佔據了國內媒體的主導。整個過程按時間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 全媒體的關注與報導

(一)事前的大範圍關注與宣傳

2011年李娜法網奪冠之後,其所參加的比賽中都能獲取很強的關注度。2014年澳網作為年度首項大滿貫賽事,國人對李娜的期望很高,這種期望在李娜一路過關斬將進入決賽後達到峰值。2014年1月25日,全國的媒體早已聚焦到了當日北京時間16時30分開始的2014澳網女單決賽,各種媒介的平臺上不斷對這場「大戰」的來臨預熱,電視方面,多家體育衛視都提前播放李娜在2014澳網上前幾輪的表現,對女單決賽進行著各種分析和預熱。這就使得電視機前的觀眾明顯感受到這場比賽的重要性,引發了巨大的公共關注度,進而吸引了大批量的電視觀眾。網絡方面,李娜澳網能否奪冠也早已成為網友關注的焦點,各大門戶網站、微博、論壇的首頁充斥著對比賽的分析評論,網絡上直播李娜決賽的網站更是多達十幾家。在比賽進行過程中,多個網站、微博和貼吧即時更新賽況和比分,比賽的進程受到廣泛的關注。

不難看出,各大媒體和新媒體平臺運營者首先預知到李娜奪冠的巨大可能性以及奪冠後的巨大新聞開發價值,所以提前的關注和預熱成功引導了受眾的關注和熱情。強化了這一事件的重要性,並成功引發社會大眾的普遍關注。

(二)大範圍、大力度的及時覆蓋報導

2014年1月25日晚李娜成功擊敗了斯洛伐克對手齊布爾科娃成功捧起女單達芙妮獎盃,國內瞬時沸騰,新浪微博成為排名第一的話題,而各大微博首頁、網站的首頁、各大瀏覽器的顯著位置和網絡論壇中都被李娜奪冠的消息「刷屏」。以新浪微博為例,當晚各大媒體機構的官博、各大熱門名人博主以及普通的微博用戶集體關注李娜奪冠,出現了首頁「全李娜」的盛況,各種對李娜奪冠的祝福、評論以及相關微博的轉發數量十分驚人。隨後各種李娜的專題頁面出現在新浪,騰訊,網易等門戶網站的顯著位置。當晚的新聞聯播也及時播報了李娜澳網捧杯的消息。稍晚的晚間各大媒介平臺也依舊是由李娜奪冠的消息霸佔。李娜奪冠立刻成為了全國新聞熱點事件,也成為受眾口中的討論焦點。

新媒體時代公眾巨大的話題參與度以及新興媒介的飛速傳播功能使得李娜奪冠這一事件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成為最受人關注的新聞話題。

(三)後續深入報導

在當前信息飛速傳播與過濾的時代,前一晚的熱點可能在第二天就瞬間「降溫」。但在1月26日,李娜澳網奪冠的新聞依然在各大門戶網站和微博平臺上「高溫不減」。電視廣播平臺上對李娜的報導也在持續。而在傳統的報紙行業中,李娜奪冠的消息雄霸各大報刊的頭條位置,顯著的「娜式」標題和巨幅李娜奪冠圖片成為了當日報刊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另一方面,各大期刊雜誌則是後程發力,深入報導李娜奪冠的幕後故事,挖掘獨家的細節和消息,分析李娜奪冠的巨大影響等等。

李娜澳網奪冠這一本身就具有重大新聞價值的事件通過各類媒體前前後後、深度不等、方向不同的大範圍報導和傳播,進一步增加了李娜奪冠這一這一新聞話題的影響力和公眾對這一事件的巨大關注度。

二 新聞價值的進一步開發和消費


李娜在奪得澳網冠軍前就因為與國內媒體記者的關係、逆反的性格、愛國問題以及諸如 「三叩九拜」等言論成為新聞媒體報導的「永久素材」。此番澳網李娜奪冠,這些話題自然可以變個方式,老藥新用,重新帶來輿論關注並成為媒體的文章內容來源。加上對李娜奪冠後行程的一路跟進和對李娜一舉一動的全力跟蹤。各媒體又創造出豐富的報導資源,將李娜澳網奪冠這一事件的餘溫進行最大化利用和開發。

(一)「老藥新用」

在李娜澳網奪冠後,對奪冠這一事件本身的關注隨後漸漸降溫,而與李娜相關的一些問題和話題成為了媒體挖掘的重點。例如,李娜在2002年曾退役一段時間,各媒體對這次退役開始進行各種猜測,是與國家隊不合?還是身體原因,又或者是和姜山談戀愛?各種猜測充斥於網站和平面媒體。又如李娜嗆記者的「光榮歷史」、巨大的商業利益、反抗國家隊省隊的「事跡」、還有一些曾經是全國關注的激烈言論等等也成為了新的新聞焦點。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所謂的新焦點都是曾經發生過的新聞事實,在李娜2011年奪得法網冠軍是就曾經成為過媒體報導的焦點內容和素材,此番李娜澳網奪冠,使得這些「老藥」重新獲得了關注和報導價值,迎合受眾對李娜進一步了解的需求,自然也就有了市場,有了「新用」的價值。

(二)實時跟進,利用事件進程引爆並放大新的話題

李娜澳網奪冠後日程被排的滿滿當當。終於在1月27日李娜乘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武漢。取得了澳網冠軍的好成績使得湖北省委書記、省長、省委副書記和一些領導官員接機會見李娜並獎勵80萬元。與家鄉領導的熱情歡迎相對的是李娜全程的無表情的面部和呆滯的目光。而正是這80萬元的獎金,以及李娜在會上面對政府領導、媒體、以及恩師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瞬間取代澳網奪冠本身成為網絡上的新焦點。

在對李娜回國的報導中,網絡成為了「黑臉門」的發布源,隨後在微博和論壇貼吧等平臺迅速傳播並引發討論,繼而引爆網民的評論和爭論,球迷的質疑修正等等。而這個過程迅速使得這個話題成為熱點。各網友通過發帖、回帖、寫博、評論等種種形式抒發自己的各種情緒,例如對李娜表現的憤怒、對政府獎勵80萬元的質疑、球迷對李娜表現的解釋和同情等。

李娜的表現正確與否,新浪微博等平臺上形成支持與反對的意見兩級。支持李娜的球迷認為李娜奪冠後缺乏休息,精神狀態不佳可以理解,而且李娜不需要這些錦上添花的表彰。球迷還對這80萬元是否遵循了公共性原則,是否合理提出質疑。而反對者則挖出李娜曾經的反叛經歷大肆聲討李娜,並發出李娜沒教養,不尊敬領導,不配當世界冠軍等言論,同時也對80萬的獎金提出質疑。

網友在網絡新媒體平臺上進行自己的意見發布,擁有了信息發布後的發洩感。而新媒體和一些傳統媒體則利用受眾的高參與度和高關注度成功地引發話題效應和公眾討論,進而獲取利益。

(三)轉化節奏,引發焦點逆轉

在人們還在對李娜黑臉的態度和湖北省政府的80萬合理與否進行激烈討論的時候。僅隔了不到兩天。在1月29日,一位微博名為「Homeescest」的李娜球迷拋出一段「九運會領導頒獎疑似當眾扇娜姐一耳光」的視頻。該視頻在兩小時內被轉發1萬多條,而各大媒體報社和正規機構的官方微博也都轉載了這一視頻。在該視頻中確實有李娜疑似被扇耳光的畫面出現,這也引發了視頻的進一步傳播和網民的大範圍轉發和評論。人肉打人領導的、轉變立場支持李娜的、大罵官員領導的、猜測李娜因此事退役的……該視頻的出現使得前兩天的話題突轉,形成了新的焦點。在當事人李娜沒有澄清事實真相的前提下,這一事件就又成為了媒體和網民的狂歡,網友對此事發表各種憤怒的評論和無端的猜測。

而各大媒體在沒有得知真相的前提下,大肆地渲染事件和傳播視頻。暴露了了當代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新聞道德規範的缺乏和傳統新聞價值的轉變。但不得不說,這種傳播還是帶來了巨大的公眾關注和參與,也為媒體帶來了利益。

(四)持續報導,跟進事實

李娜在澳網奪冠後的一系列話題搶佔輿論焦點,成為新浪微博居高不下的熱點討論話題。而隨著李娜奪冠的新聞事件過去的時間越來越長,對李娜奪冠的新聞開發價值也就必然有了一定程度的降溫。所以在「黑臉門」「打耳光」等事件逐漸降溫後,李娜對這些事件的回應成為媒體的報導焦點。不斷出現的新的話題也使李娜的這些話題慢慢淡出公眾的視野。媒體恢復到關注李娜接下來賽事行程這一正常軌道上來。而經過上述一系列熱點話題的炒作和傳播。李娜的賽事行程得到了比原本更多的關注。相關媒體獲得了更多關注者和利益。這也提升了李娜個人的影響力和網球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度。


三 人物話題產生的媒介原理

就李娜奪冠所引發的一系列熱門新聞話題來看。首先,李娜澳網奪冠這一新聞事件本身具有巨大的新聞價值,有其顯而易見的重要性、鮮明的顯著性、貼近受眾的接近性等。所以李娜澳網奪冠必然成為一段時間內的新聞焦點,也必然會引起相應的新聞話題。其次,當前各媒體的盈利性組織形式決定了各媒體必然要對李娜澳網奪冠的新聞進行進一步的價值開發來獲取受眾的關注進而獲取利潤,實現對新聞和新聞人物的開發和消費,這也是各媒體大範圍持續對李娜方方面面進行跟進和報導的原因。最後,在數字媒介和新媒體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由網絡、移動媒體等為主的新興媒體對李娜澳網奪冠事件進行關注和傳播,引發民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輔以當代網際網路網民擁有相應的表達言論和立場的平臺,這些因素為事件的升溫和新話題的不斷產生提供土壤,進一步形成相應的熱點討論和輿論關注。

一個新聞事件發生後,圍繞該新聞事件的討論熱度會直線上升,所以一切跟該新聞事件和人物有關的或新或舊的事件都有可能得到巨大關注,隨著媒體的跟進和深挖,圍繞該事件將會不斷地滋生新的話題並引發強烈的關注和討論。當代信息飛速傳播和各類新媒體層出不窮的新聞信息環境和媒介環境會使得新聞事件的新聞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新聞人物遭到媒介和受眾最大程度的消費,新聞話題得到最大範圍的關注和討論,新聞集團獲得最大限度的利益收入。

網球是世界上職業化程度最高的主流體育項目之一,李娜在這個長久以來以歐美人為主導的項目上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必然會使正在努力實現體育轉型的中國以及越來越關注職業體育和體育文化的中國媒體對李娜進行大範圍的報導和宣傳,進而影響中國職業體育的發展和進步,並對國家的青少年施加應有的價值引導。這些因素決定了李娜的職業成績和一舉一動會成為媒體和中國體育必然會持續關注的焦點。

不同於姚明,劉翔等中國體育的先鋒人物。李娜首先是以女性的身份在國際主流體育項目上取得重大突破,本身更具體育價值和報導價值。其次,李娜良好的國際形象和在各個國際賽事場合所表現出的良好風貌很符合新時代下中國所倡導下的體育運動員的新風採,進而贏得各大媒體的青睞。還有不得不提的一點,李娜特殊的成長經歷以及由此所鍛造出的性格表現在了她對一些媒體、官員和體育體制的「不合」上。這種現象本身所帶有的衝擊性就創造了新聞報導價值,而這正給了當今日益發展的新媒體和新特點下的傳統媒體無限的「素材」。綜合這些只有李娜身上才獨有的因素,相應的報導話題和新聞熱點不斷湧現也得以解釋。當代媒體對她這一人物的新聞價值挖掘和開發、以及新聞的消費和獲利過程也必然會持續下去。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李娜2014年澳網奪冠後各媒體的報導以及相關的熱點話題進行回顧總結。結合當代新媒體的大環境,分析了這些熱點的產生和傳播的過程,並結合李娜的個人因素,探討了當代媒體對李娜這一體育人物所進行的新聞價值挖掘和消費,以及對李娜相關的新聞報導和盈利性開發。體現出當代媒體在數字新媒體環境下的人物新聞報導新手法和新特點。以期為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媒體機構報導提供參考,確保新時代媒介環境下的人物新聞報導健康有序發展。

相關焦點

  • 人物誌-李娜澳網奪冠-搜狐體育
    2011年、2013年李娜兩次進入澳網決賽,都是在先贏一盤的情況下輸球,2014年李娜第三次進入澳網決賽,這次她沒有讓勝利溜走,橫掃首次進入大滿貫決賽的齊布爾科娃,職業生涯第二次獲得了大滿貫的冠軍,同時也實現了澳網奪冠的夢想
  • 網球大滿貫得主李娜大方應答敏感話題
    新華社深圳1月3日電(記者王浩明)2013年伊始,李娜來到了陽光明媚的深圳,踏上了WTA深圳金地網球公開賽的中央球場。「亞洲一姐」在這一刻,正式開啟了新賽季的徵程。  在經歷了2011賽季法網奪冠的喧囂後,靜悄悄的2012賽季對李娜意味著什麼?而新賽季的到來,李娜又有什麼樣的目標?
  • 新浪新聞打造「新浪熱榜」 讓熱點新聞資訊消費更有價值
    洞察到用戶的這一需求痛點,新浪新聞推出了「新浪熱榜」,從最初就瞄準搭建更為便捷的熱點消費窗口,讓用戶只需打開一個榜單,就可以看到全網熱點新聞。此外,「新浪熱榜」還通過策略幹預,提高了權威媒體發布的熱點新聞的排列優先級,適當降低娛樂化、非新聞性話題的權重,兼顧了大眾議題與小眾興趣的平衡。圖:新浪新聞近期推出「新浪熱榜」推廣海報降低一覽全網實時熱點新聞的門檻,這僅僅是「新浪熱榜」邁出的第一步。
  • 網球|李娜2遭烏龍新聞,「改國籍」子虛烏有,一年前被曝7300萬美國購豪宅
    2屆大滿貫女子單打冠軍、中國金花一姐李娜再次遭遇烏龍新聞。日前,一則「李娜退出中國國籍」的照片和文字,讓她再度登上熱搜。對此,中國駐釜山總領館很快闢謠。李娜本人也在採訪中,回應道「也沒有太多可以說的」。眾所周知,李娜是中國體育在世界主流職業運動項目中,最成功的運動員之一。2011年6月4日,李娜在法網女單決賽中,以2-0擊敗衛冕冠軍斯齊亞沃尼奪得冠軍。
  • 中國網球,又一天才少女橫空出世,顏值超高,商業價值有望超李娜
    相比起歐美悠久的網球傳統,中國網球的起步則顯得相當遲了,中國網球真正開始走上職業化要追溯到2008年,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後,以李娜,鄭潔為代表的中國金花是正式成為職業網球運動員。成為職業網球運動員之後,李娜和鄭潔開始在世界女子職業網壇上出成績了,2010年的澳網成為中國金花的巔峰,在2010年的澳網比賽上,李娜和鄭潔是攜手闖入半決賽,這一壯舉標準著中國女網開始在世界女子網壇上佔據一席之地了。
  • 重溫李娜五大經典比賽
    阿扎倫卡,兩人經過2小時40分鐘的鏖戰,李娜以6:4、4:6、3:6被對手逆轉,再次無緣澳網冠軍獎盃。本場比賽,兩人都發揮了非常高的水準,李娜兩次因左腳踝受傷摔倒以及磕到頭部,李娜的兩次摔倒也影響了李娜的狀態,導致輸掉比賽。頒獎儀式前,李娜獨自坐在球員休息區,顯得那麼落寞和傷感。隨後她穿著印有「唯一無法冷靜的是決心」字樣的特製T恤參加了新聞發布會,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哭了足足一分鐘才開始說話。她在場上拼搏的精神感動了無數人,在逆境中不放棄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她用最美的笑容徵服了世界。
  • 法網紅土賽事亞洲第一座大滿貫單打冠軍-李娜,奪冠9周年
    2020年6月4日,距離2011年6月4日剛好9年了,當年中國金花李娜在法網決賽中擊敗衛冕冠軍斯齊亞沃尼,為中國乃至亞洲奪得網球百年歷史第一座大滿貫單打冠軍。當時李娜奪冠後激動倒地慶祝。李娜奪冠後激動倒地慶祝那一年的法網,李娜先後擊敗了科維託娃、阿扎倫卡、莎拉波娃三位頂尖選手。並且在決賽擊敗的是2010年女單冠軍斯齊亞沃尼。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娜的對手有多厲害。
  • 新媒體時代下主流媒體的數據新聞報導研究
    ……這一類題材的數據新聞呈現出生活化、常態化的特點,從新聞價值的角度上來看,其顯著性、重要性雖不及政治經濟類題材,但其趣味性、接近性更勝一 籌,符合新媒體時代用戶對輕量級內容的要求。 第二,數據呈現可視化、傳播形式多樣態。數據可視化一向是數據新聞的標配,從用戶互動的角度出發,主流媒體新媒體平臺的數據新聞產品可分為「靜態」和「交互」兩個類別,其中又以「靜態」類產品為主③。
  • 王薔不敵賈巴爾無緣澳網8強:李娜之後中國網球缺乏領軍人物
    王薔不敵賈巴爾無緣澳網8強:李娜之後中國網球缺乏領軍人物 文/姜詩華 在上一輪比賽創造了奇蹟之後,今天王薔好運不再,0比2不敵突尼西亞的賈巴爾,遺憾止步女單16強。本場比賽王薔輸給了自己,甚至與其說輸在了技術上,不如說輸在了心態上。
  • 李娜與大滿貫賽的故事:法網奪冠像是童話!澳網見證生涯最後輝煌
    李娜與大滿貫賽的故事:法網奪冠像是童話!澳網見證生涯最後輝煌!,而這也是李娜職業生涯中收穫的最後一座女單冠軍獎盃。紅土並不是中國網球選手最擅長的場地類型,即便是李娜,但李娜2011年在羅蘭加洛斯的成功奪冠,仿佛像是一場屬於中國人的完美童話,在這次奪冠道路上,李娜相繼擊敗了科維託娃、阿扎倫卡、莎拉波娃、斯齊亞沃尼等當時職業女子網壇的頂尖高手,冠軍獎盃含金量十足。
  • 世界記住了「中國李」:李娜亞軍含「金」量十足
    應該說,李娜是這次「體制變軌」當中角色轉變最成功的,而這也是中國體育由舉國體制向職業化探索邁出的最堅實的一步,堪稱典範。  很多人或許會拿李娜沒有奪冠說事兒,但克裡斯特爾斯在決賽前說,她是通過很多年的打拼才拿到大滿貫的,言下之意,奪冠除了技術、體能之外,還要有強大的心理以及豐富的閱歷。
  • 新聞丨費納無緣二度合體 李娜希望好姐妹奪得武網冠軍
    每天三分鐘,知曉網球天下事,聽眾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是9月23日星期一,歡迎收聽由網球之家為您帶來的網球新聞。導讀:大坂直美首奪本土賽事冠軍;梅斯站特松加奪冠;穆霍娃奪職業生涯首冠;梅德維德夫奪聖彼得堡冠軍;拉沃爾杯納達爾退賽,歐洲隊絕處逢生;李娜:我不會復出,希望科娃奪冠。戰報:昨天,各站賽事紛紛結束了最後的爭奪。
  • 「娜」時代結束 李娜發催淚告別信宣布退役
    回顧李娜的職業生涯,她是中國球員中首位捧起女雙、女單冠軍獎盃的一位,同時也是唯一一位獲得大滿貫女單冠軍的亞洲球員。無論從戰績、冠軍、排名、突破程度來說,李娜是中國乃至亞洲女子網球界劃時代的人物。昨天上午,多家媒體先後爆料稱李娜將在今天退役,形式由開始的發布會宣布到後來的微博宣布,但武網官方否認收到李娜退賽的消息,讓李娜的退役傳聞再度撲朔迷離。  在今天上午,懸念終於揭曉,李娜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封退役告別信。  此前有武漢媒體報導稱,姜山昨天在電話中向朋友透露道:「我們21日會飛回北京,參加由經紀公司安排的發布會。李娜會親口宣布她的退役決定。
  • 澳網經典賽事回顧:小威李娜半決賽雙搶七
    雖然澳網的開賽日期還未確定,但不妨礙我們對往昔澳網的經典2010年的澳網半決賽。這次比賽,兩名中國選手李娜和鄭潔破天荒地攜手闖入四強。在半決賽的對陣形式上,李娜迎戰賽會頭號種子小威廉士,而鄭潔對壘比利時名將海寧。 今天我們回顧的是賽會16號種子李娜與小威的這一場。
  • 澳網經典賽事回顧:小威李娜半決賽雙搶七
    雖然澳網的開賽日期還未確定,但不妨礙我們對往昔澳網的經典2010年的澳網半決賽。這次比賽,兩名中國選手李娜和鄭潔破天荒地攜手闖入四強。在半決賽的對陣形式上,李娜迎戰賽會頭號種子小威廉士,而鄭潔對壘比利時名將海寧。今天我們回顧的是賽會16號種子李娜與小威的這一場。本場比賽,小威身著黃色比賽服,李娜則是一襲白衣飄飄。看臺上,小威的姐姐大威也在一旁觀戰。
  • 單飛的網壇明星,開放世界——「武漢伢」李娜
    中國體育的世界級明星李娜,在這裡出生,掙脫了枷鎖,追逐榮耀。也就是從這裡浴火重生,用成就書寫輝煌。李娜作為亞洲首位大滿貫單打冠軍得主,同時也是亞洲第一位入選國際網球名人堂的球員。2011年,李娜在法網公開賽封后;之後,她三次躋身澳網決賽,並於2014年奪冠後退役。在其15年職業生涯中,21次打入WTA女單賽事決賽,共獲得了9個WTA和19個ITF單打冠軍。
  • 2018年國際十大體育新聞 國際十大體育人物
    2018年國際十大體育新聞 國際十大體育人物 原標題:   北京晚報訊(記者 陳嘉堃)2018年是體育大年,平昌冬奧會、俄羅斯世界盃、雅加達亞運會……大賽不斷,好戲連臺。經過反覆斟酌,京報體育今日推出的年度國際十大體育新聞,瀏覽一遍就是對全年國際體壇的最好回顧。
  • 彭帥、張帥、王薔磨刀霍霍,誰能複製李娜澳網神話
    李娜,中國女網的傳球人物,曾經在澳網的比賽中閃爍光芒,書寫神話。2010年的比賽中,李娜攜手鄭潔闖進了4強,那是李娜職業生涯首次闖進大滿貫女單4強。2011年,李娜在澳網的比賽中更上一層樓,躋身女單決賽,實現了職業生涯重大突破。
  • 揭秘李娜膝蓋神奇膠布 三大功效力助澳網奪冠
    ■本專題撰文  本報記者 許 蓓李娜在澳網收穫個人第二個大滿貫冠軍,與2011年她在法網奪冠時一樣,這次李娜也在膝蓋部位交錯貼上了黑色的膠布。
  • 新聞丨立言杯:第三屆「立言杯」辯論賽落幕 新聞價值與新聞道德之爭
    在暖場視頻及主席開場後,正方馬克思主義學院「學姐給的自由過了火隊」與反方新聞傳播學院「樹上的鳥兒成雙隊」就辯題「新聞價值比新聞道德更重要/新聞道德比新聞價值更重要」展開了交鋒。最終,新聞傳播學院「樹上的鳥兒成雙隊」以13:2的優勢奪冠,最佳辯手為反方三辯丁嫵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