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有個詞語大家肯定不陌生,那就是「叛逆少年」顧名思義就是「擁有反叛的行為和思想,忤逆正常的邏輯與規律等」。你不要以為「叛逆少年」只值當下才有,其實我告訴你「叛逆少年」世界各地古往今來歷朝歷代都有,而且總會出現個別「叛逆少年之中的佼佼者」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談論的號稱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的 織田信長 。
織田信長1534年出生於那古野城,家中長子,其父親是尾張守護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織田信秀。織田信長一出生就擁有一個先於他人的起點,妥妥的官二代。由於家中長子的緣故,所以織田父親對小信長的教育非常重視,但是小信長偏偏對傳統式教育不敏感,喜歡我行我素標新立異而且一身的怪脾氣。織田信長6歲時就已經成為那古城領主,由於仗著老爹的權勢所以自小織田信長就喜歡到處尋釁滋事打架鬥毆。相傳織田信長8歲那年為了替小夥伴出口惡氣,假傳父親軍令私自調動軍隊一千人,全副武裝的包圍了對象家,最後還是老織田出面才平息此事。事後織田信秀對小織田進行了日本式的批評教育,但是還是對這個長子織田信長寵愛有嘉。於此截然相反的是織田生母對織田信長的頑劣感到厭惡,而比較喜歡小兒子織田信行,這為後來的兄弟反目留下的禍根。比起這個弟弟織田信行來說,織田信長要膽肥的多,一次織田信秀與政敵起了嘴角衝突,出於報復小織田信長帶著玩伴就敢衝到別人的地盤叫罵並且縱火揚言要燒其房子,事後織田家所有人都要求責罰織田信長而只有織田信秀為兒子的膽氣暗自高興。
由於小織田人傻膽大錢多,什麼事情都敢做,於是就有個一個綽號「尾張第一大傻」。小織田與其他貴公子不同,他結交朋友不看重出生尊卑非常接地氣,這點在日後爭鋒天下也能體現,任人唯才而不任人唯親,如豐臣秀吉就是被信長一手提拔才有後來的輝煌,孩童時期的織田信長品行頑劣考慮最多的就是該找誰打架,和怎樣能打贏架,這無形之中練就出了戰術與戰略能力。兒時的這群玩伴跟隨小織田到處尋釁滋事的孩童長大後大多都跟隨了織田信長協助他徵戰四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當屬德川家康,當時小德川家康以人質的身份進入織田家,到處受人冷眼遭受排擠,唯獨織田信長與他結好,並且處處關照小德川,這段童年往事成為後來兩家結盟的鞏固基礎。
小織田還對熱武器特別入迷,尤其是鐵炮(火統槍)整天槍不離身,據說小織田能在無需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將鐵炮自由拆卸與安裝,並且還能加以改進完善鐵炮的配件,經過織田改裝的鐵炮其射程比一般鐵炮遠出三分之一。後來徵戰四方織田信長還專門組成了一支特殊的鐵炮軍。小織田在穿衣打扮這方便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織田好著女裝,相傳一次織田信長身著女裝留背發走在大街上,吸引了不少男孩子的目光,甚至還有不少人跟著織田的後面。由此可見女版織田信長也別有風味。
織田信長的少年時光在桀驁不馴中度過,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織田信長身上的特點在他自小便有所展現,如假傳父命調動軍隊,是為智。為父出氣報復政敵帶領幾名玩伴就敢深入敵方腹地叫罵縱火,是為勇。帶領夥伴與人約架,懂得居高臨下根據情況變化調動夥伴隨機應變,是為略。結交朋友不看重出生,是為明。當見到身為人質的小德川家康遭受欺負,敢挺身而出伸張正義,是為仁。
時光來無影去無蹤,誰也摸不著,過去的已經是昨天,桀驁不馴也好尾張第一大傻也罷,成年後的織田信長踏上了屬於他的路程,這是屬於他的舞臺,一段嶄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