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身體的各部位,腳本身好像是最不引人關注的,即使是追捧三寸金蓮的年代,人們看的也都是被錦襪繡鞋包裹起來的纖纖細足,而很少有人去仔細打量腳本身。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卻有了這樣的一個說法,那就是只有小腳趾指甲不全的人,才是真正的漢人。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
小腳趾指甲不全,大多數情況是指小拇指的指甲分成了兩半,又稱瓣狀甲。而這種身體特徵的由來,據傳和朱元璋有關。
600多年前,明朝剛剛建立,因為元朝的殘暴統治和隨後的連年戰亂,很多省份都損失了大量人口,有的地方甚至十室九空。為了平衡各地人口,更好地幫助人煙稀少的地方恢復元氣,朱元璋就下令從人最多的山西遷出人來,調到其它人口少的省份去。
為了方便統一管理,當時的政府就規定所有人都在洪洞縣大槐樹下出發。而很多人因為根本不願意離開自己的故土,所以一路上想方設法地逃跑。
負責管理的士兵看到這種情況,就在每個要遷走的人小腳趾指甲上砍了一刀,讓想要逃跑的人可以在人群中被一眼分辨,無處遁形。
從此,這些小腳趾指甲不全的山西人行跡因為遷徙而遍布全國,也就有了小腳趾指甲不全才是血統純正的漢人的說法。
這種說法可信嗎?
只要稍微有些科學素養的人就可以分辨出來,這樣的故事是多麼可笑。假使當時真的發生了這次人口遷移,士兵也確實砍下了這一刀,但是這不過是外傷,根本不可能代代遺傳。就好比一個人因為後天傷害而失去了自己的手臂,難道他的後人就會人人如此嗎?
其次,即使這種特徵可以代代相傳,那麼也僅限於那批遷走的山西人和他們的後代,當時的中國還有其它省份的人,山西也有沒有遷走的人,難道他們就不是漢人了?血統就不純正了?而且自古以來,山西就是漢人和少數民族雜居之地,到了明朝的時候,包括色目人、蒙古貴族的基因都已經融入到了當地居民的血統之中,何來純正之說?
其實根據科學家研究,瓣狀甲是一個常染色體顯性性狀。經過實地調查,發現確實在山西當地有很多瓣狀甲的人存在,比例明顯高於東南沿省。但是即使是在故事中的洪洞縣,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瓣狀甲,就連同一家庭的幾個孩子,瓣狀甲是否出現,也是不一定的。還有的人小時候有瓣狀甲,長大之後卻又慢慢失去了這個特徵。
這樣的傳說,可能起源是因為一次確實在明朝發生的人口遷移,人們在漫長的遷移過程中,互相交流溝通,偶然間發現了有些人具備這個性狀,誤以為這是所有山西遷出的人都會有的特點。隨著口口相傳,就有了這樣的人才是血統純正漢人的說法。
純正的是思想,而非血統
這個說法雖然荒謬,卻在一些人群中間很有市場,能夠讓科學家專門為其展開調查就是其傳播力的證明。但是為什麼會如此呢?血統純正與否,真的那麼重要嗎?
在中國文化中,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中國人,重要的是看他的思想,而不是他的血統。漢武帝和唐太宗是備受推崇的千古一帝,而他們所在的朝代也成為中國古代王朝的代表。而這兩個人的共同點之一,就是沒有這種對於血統純正的固執追求。
漢武帝在臨死之前挑選了四名託孤大臣,其中的金日磾不但是異族人,還是匈奴人,父親是匈奴的休屠王,他本人兵敗後被霍去病俘獲。後來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被漢武帝發現重用,而他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對漢武帝忠心耿耿,屢建奇功,最終成為託孤大臣,死後還得到了陪葬茂陵的榮幸。
相同的故事還發生在唐太宗身上,他被稱為「天可汗」,也就是天下共主。因為他提拔人才沒有民族偏見,所以獲得了各部族的效忠。在他死後,突厥王子阿史那社爾甚至想要以身殉葬,後來因為唐太宗的遺囑命令他不許這麼做,才沒有真的付諸實施。
這樣的人,根本與「血統純正」四個字沾不上任何關係,但是相信他們的忠誠不會輸給任何人。所以歸根結底,看一個人,還是要看他的「心」在什麼地方。如果只是一味追求血統純正,當真是過於狹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