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於軒轅氏,出自黃帝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2.源於姜姓,出自上古炎帝神農氏之後共工,屬於以先祖官稱名字為氏。
3.源於姬姓。
4.源自古代共國之子民,屬於以國名為氏。
5.源於官位,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齊官吏洪贊,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6.源於改姓,屬於避諱改姓為氏。
7.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8.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9.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10.源於裕固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11.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為上古炎帝神農氏之後--共工的後代。共工本姓共氏,從黃帝時起就擔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職,被人們尊為水神。顓頊帝時,共工起兵爭天下,後失敗。傳說他失敗後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撐天地的不周山。到大禹時,共工氏又起了不臣之心,大禹鎮壓了他們後,就把他們放逐到了江南蠻荒之地,共工氏的後人在江南定居後,為了讓後世子孫記住他們的祖先作過水神,就給共字加上水旁,以此作為自己的姓氏,這樣就形成了洪姓。
郡望:洪姓郡望主要有 平山郡 敦煌郡 宣城郡 豫章郡
平山郡: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黃海北道。臨近「禮成江」畔,具有悠久的歷史。
敦煌郡:一作燉煌郡,郡名,漢王朝於同年置武威、酒泉二郡,敦煌地區歸酒泉郡管轄。分武威、酒泉兩郡之地,設張掖、敦煌二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西部置。
宣城郡:是在東漢設置,漢順帝劉保永和四年(139)至漢桓帝劉志建和元年(147)在丹陽郡南部置宣城郡。以境內有宣城縣而為郡名。區域包括今安徽蕪湖市、銅陵市、池州市、宣城市一帶。不久廢。晉太康元年(280)復置。鹹和四年(329年),改屬豫州。南朝宋初,宣城郡屬揚州。大明元年(457),改屬南豫州。開皇九年(589),隋平南朝的陳,統一中國。改南豫州為宣州,廢宣城郡,治宣城(宛陵故城)。大業三年(607)四月宣州改宣城郡。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宣州為宣城郡。至德二載(757)十二月廢宣城郡。
豫章郡:郡名,楚漢之際置。治南昌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區)。漢豫章郡治南昌,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西漢後期隸屬於揚州刺史部。漢末,孫策釐豫章郡置廬陵郡,孫權釐豫章郡置彭澤郡、鄱陽郡。西晉後轄境逐漸縮小。隋唐時改豫章郡為洪州。
【釋義】洪,從水、從共。從「水」,表明洪人生活在河道縱橫的水邊。
一、 總 論
人生天地間,理應德為先。
興家勤為本,業興家昌隆。
知書而達理,尊禮且崇義。
仁義行天下,家和萬事興。
做人須正直,不做奸邪人。
二、 知 書
少年入學門,勤勉求學問。
學而優則仕,智慧伴終生。
學海本無涯,求學無止境。
尊師博知識,學教共勉之。
學而以致用,不做空談人。
三、 禮 義
尊禮品高尚,崇義行天下。
善心性若水,仁義值千金。
德行天地寬,厚德則載物。
施捨行善事,志遠福綿長。
友鄰睦親朋,和諧共富有。
四、 勤 勉
人勤春來早,家勤則豐盈。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勤勞能致富,懶惰怡人生。
不可怨天地,自強自勵之。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五、 家 和
人以家為庭,家庭和為貴。
幼教貴以循,不可寵慣嬌。
男兒當立志,女人善持家。
夫妻敬如賓,家庭則溫馨。
尊老更愛幼,中堅兩傳承。
六、 警 戒
謙虛行得遠,驕狂必短行。
處世有理想,不做妄目人。
待人講誠信,欺詐乃小人。
賭博誤人志,吸毒廢人生。
酒肉穿腸物,節制益身心。
健身可強體,淫邪少光陰。
多做正經事,不為缺德人。
舉止須端正,行為要文明。
遵紀且守法,爭做高尚人。
包容大度者,善良人敬之。
有鑑古月事,多效聖賢人。
《洪氏宣傳片》
共工、姬肸(伯僑、楊肸、楊候)、姬叔段(共叔段)、姬共仲(慶父)。
四言通用聯
三陪鳳閣;四達鑾坡:上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金石學家洪适。
...
才稱四子;書列三奇: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洪師民四子俱有才名。
瑞成連理;圖寫慈恩: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洪皓以寧海主簿攝縣令事,輕賦稅,恤孤寡,衙中荷花、桃實、竹枝皆成連理,人稱「三瑞堂」。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洪亮吉繪《機聲燈影圖》,以示不忘母教。
洪皓我祖;節著冷山:洪氏大宗祠位於泉州東門草埔尾(現溫陵路與湖心街交界處),原佔地約一千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50平方米。
忠貞貫日;感動天顏:洪氏大宗祠正祠懸山式木構架築於石臺基上,祠門木構,中間大門作幾何欞窗,隔扇對稱,兩扇雕梅花,另兩扇分別雕有鹿鳳、龜鶴配翠竹,竹葉精心設計雕刻聯句,這些聯句往往沒有被參觀者發現。
纘承絞綾;薦任赤泉: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聯。
甘棠遺愛;聚族瓜綿: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聯。
五言通用聯
文章高天下;姓字列榜頭:全聯典指明朝時期的左都御史洪英,永樂中會試第一。
事可對人語;心常如水平:此聯為南宋朝時期的詩人洪諮夔自撰聯。洪諮夔,字舜俞,於潛人。嘉定進士,官至刑部尚書,翰林學士。
駟馬高車地;忠臣理學家: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聯,祠門硬山式築於石臺基上,中門楣上嵌「洪氏大宗」匾,門邊石柱刻有清鹹豐己未年(公元1859年)舉人洪翟離撰書的這副對聯。
六言通用聯
三洪名滿天下;一軍功安社稷: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名醫洪适,字景伯,鄱陽人。幼敏悟,與弟遵、邁,先後中詞科,由是「三洪」名滿天下。
宋朝忠臣世系;劍州少府名宗:此聯為福建省沙縣夏茂鎮洪氏宗祠「敦煌堂」堂聯。
七言通用聯
宗山拱秀隆基業;星鬥長明映畫堂:此聯為臺灣省南投縣草屯鎮洪氏家廟「敦煌(洪氏郡望)堂」聯。
天帝次子聲威遠;共工水神源脈長:上聯典指太平天國起義領袖洪秀全自稱天帝次子。下聯典指洪氏始祖共工有水德,被奉為神明。
九重早見長楊賦;一世先傳短李詩: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學者兼文學家洪亮吉(公元1746~1809年)書贈聯。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又號更生居士,江蘇陽湖人(今江蘇常州)。清乾隆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工篆書,有《洪北江全集》。下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詩人洪諮夔事典。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敦盛宗支,源來一本;煌明衍派,義屬同家:此聯為臺灣省南投縣草屯鎮洪氏家廟「敦煌(洪氏郡望)堂」聯。聯首(鶴頂格)嵌「敦煌」堂號。
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紀祖孫太保五尚書:此聯為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洪家塘洪氏宗祠聯
派別衍敦煌,宗支百世;地靈鍾袞繡,廟貌千秋: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前的這副對聯,相傳是翰林院編修龔顯曾的筆跡。
兄弟俱才,爭比謝家之四;父子皆宜,竟誇寧海之三: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名醫洪适事典。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政和進士洪皓及其子洪适高中詞科的事典。
由嘉應居石坑,尊祖敬宗,長念馨香俎豆;遷花峰住官祿,光前裕後,宏開禮樂冠裳:此聯為廣東省花縣(今廣東廣州花都區)官祿鎮土布村洪氏宗祠聯。
節著冷山十五年,銜命抱符,忠貞志遠□蘇武;派分晉水廿餘疏,劾奸弭患,鐵石心邁跡瓊崖: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正祠四至五排柱心位設七層神龕,神龕雕工精美,閩南許多廟宇都紛紛前來仿造。
由嘉應,徒楊梅,祖德宗功,經之營之,力圖官祿之基礎;藉花峰,貫花邑,光前裕後,耕也學也,恢宏敦煌之遺風:此聯為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洪氏宗祠祖公棚聯。
為了姓洪的人
傳下去吧!
你身邊有木有姓洪的人?
家人?
親戚?
戀人?
朋友?
同學?
知己?
藍顏?
洪姓人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