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重陽(網易特約作者,北京電視臺籃球評論員)
我做這個媒體nba解說工作有些時間了,在很多地兒都說過球,早些年我並不是北京電視臺的正式職工,所以單位並不限制我去別的媒體當嘉賓主持人,很多地方在最開始直播nba的時候,都請我去幫他們做,我也挺有幸的,也算見證了很多個歷史。藉此專欄,也記錄一下那些事,有意思沒意思的,你看著,我寫著,就寫這一回。
中國最早直播nba的網站是一個叫「新傳」的網站,其他網站當然也可能有直播或者連結,但是新傳是第一個花錢買版權的。這個網站是原來新浪的創始人姜豐年融資幹的,裡面具體幹事的有很多來自各個體育網站的行業老將,包括競技風暴的第一個老大,他們因為有跟體育總局的關係,辦公放在北京的天壇附近,體育館路中國體育報那個樓的四層,到現在得有五六年了。當然人早就換了一茬又一茬了,目前應該也不做nba了。
大概是2005年底,他們的直播開始上線。我第一次給他們直播的時候,好像是我一個人,他們的演播室是辦公區裡面的一個大一點的辦公室,分隔成裡外兩間,外面是播出控制室,機器挺多挺熱的,有兩三個技術人員,裡面放個桌子,後面有個背景,寫著「nubb.com直播nba」什麼的,這個nubb,其實就是諧音,也有新(new)的音,也有牛x的意思。這是他們頭兒說的,哈哈我只是轉述。桌子前面放個大電視,支一兩個小攝像機,就開始直播了。最開始從網上看直播是要註冊的,他們同時也開始做夢幻nba的中文版,據說很多網友在玩,也能夠在聊天室裡直接跟主持人交流,開罵的就較比多啦。
第一次,總是大家很緊張的,往往第一次都不是公開「放號」,沒怎麼宣傳,怕伺服器盯不住,有點內部閉路電視的意思,但我能感到做事的人都挺興奮,畢竟是第一次在網上直播,這樣算來,我還是第一個網絡男主播呢!後來直播就成常態了,有一天後半夜的比賽,我在新傳甚至跟楊健一起說過一場球,我是北京臺的,他是中央臺的,而且都是主播的位置,一般情況下是怎麼也不能做一張桌子說一場球,就算一個臺的也不能啊,你什麼時候看見於嘉和楊健一塊說一場球呢?在新傳,很多現在的媒體專家以及名記者都開始了自己的解說生涯,大家也在網上暢所欲言,說得挺嗨,沒有電視上那麼多的限制和宣傳精神,那時候楊毅麾下的「體壇系」名記們紛紛登場,沈之渝、木頭、段旭,還有先鋒報的駐美記者段冉等等,我們都是在那熟識的。後來臺灣的林志隆和朱顏碩都去了那。
但是也有被封殺的,說來很逗,那人也是一個北京地區的「名嘴」,我的朋友,這裡隱去他的名字吧,他一上來就說:各位網友,歡迎大家收看「新浪」為您帶來的nba…他自己也沒意識到,就把人家新傳說成新浪了。哈哈,網站也有領導,最重視這個,所以他就被殺了,他至今都不知道為什麼。
大概07年,一家著名門戶開始介入直播,我就幫他們去做,最開始是斯坦克維奇杯和nba的季前賽,也是我一個人,他們的負責人覺得我一個人就夠了,有我坐在哪,雖然說得不見得很好,但我坐那就比較…比較像,比較像電視臺。沒辦法,我就是看著像電視臺的,因為我一直就是。
這家門戶在北京的北四環,那時候他們和一個著名搜索同一個樓辦公,後來後者搬走了,聽說自己買樓了。這裡比較正規,進去先跟前臺的小姐那登記,貼個「小人」的標,那年小人開始變成一個眼鏡的了。演播室就比較正規一點,正規到桌上放了一個花籃,我坐那跟要開政協會議似的。08年奧運會,我跟中國第一個被nba選中的宋濤在那說了中國男籃女籃的比賽,也說了決賽。2010年開始,這家門戶接了nba中文官網,我也是開始幾場給他們說,有趣的是,地方並不在其總部,而是放到西單附近的中國網通,因為那接收方便。這種情況很多網站開始直播nba都這樣,有趣的是後來一家做過nba官網的網站,最開始也是在這辦公。
網絡直播都是個從簡入繁的過程,開始都不定放在什麼地方,不定幾個人就幹了,都20多歲的年輕人。曾經做過nba官網的那家網站作算是外企,公司放在長安街上,員工都打卡上班,挺杜拉拉那樣的,頭年冬天北京流行h5n1流感,一下電梯總有倆西裝保安,拿個槍似的東西,頂著腦袋,紅燈一閃,表示你沒有發燒,然後給你貼個星期幾的標,還得有人領著才能進到他們的辦公室。演播室就很小了,但布置的滿眼綠,牆上淨貼著明星到訪的照片,跟到了飯店似的。那裡的人都很和氣,嘉賓一來,就給倒一大壺滾燙的「高沫」,常年擺放很多雀巢的脆香酥什麼的,因為他們那地方樓下就是大商場,中場休息還給買快餐,一般都是kfc,也有著名的嘉賓專注於吃漢堡的鏡頭流出的。從其做官網開始,一天一場nba成為常態了。
還有一個著名的門戶也做了兩年了,它的直播界面很有創意,分成兩半,兩種顏色,支持某一方的球迷假如夠多,就能把整個界面變成某種顏色,比方能弄成湖人的黃色,或者火箭的紅色。 他們的演播室就比較簡易,放在體育館路體育報旁邊的一個叫天壇賓館的地方,租個單間,窗戶都拿大窗簾擋嚴了,外面看不見裡面幹什麼。一般有倆個技術人員,擱搞電視行話叫攢地攤兒,就是一個臺子一堆線,幾個監視器,弄個背景來張桌子,主持人一坐,齊活。
旁邊那屋似乎是個活動室,偶爾有人拽著箱子來敲門,探頭探腦的,完全不知道我們是幹什麼的,很有氣氛。地上放著倆暖壺,樓道裡有巨大的自動熱水器,想喝自己打,挺80年代招待所的那感覺。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那的凳子很有意思,是宜家買的那種高的木色的吧檯凳,剛好我家也有倆,看著很親切,坐著跟我家的一樣不舒服。
網易體育獨家評論,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違者必究。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 作者:馬重陽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