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普(1361)| 海洋「金牌好爸爸」海馬、長著「山羊鬍須」的山羊魚

2021-02-27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

本文來自 長沙海底世界訂閱號

(ID:cshdsj2016)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海洋裡的午馬、未羊——海馬和山羊魚。

「媽媽生寶寶,媽媽來孵化。」地球上多數的動物爸爸顯然不夠稱職。如果動物界來一場模範父親大評比,它絕對能夠名列前茅。它們是海底世界裡出了名的金牌爸爸,既當爸又當媽。

說到這,你肯定知道它是誰了——沒錯,就是海馬。它們堪稱是父親的楷模,擔當哺育、孵化的重任,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傳統意義上母親和父親的定義,也是地球上唯一一種由雄性育種的動物。

海馬不是馬,而且和馬的關係更是八竿子打不著。雖然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種很像是「海馬」的馬頭魚尾怪,但是在現實的世界裡,它們是貨真價實的魚。它的吻部向前延伸,長長的,看著就像馬臉一樣,故而得名。

海馬是刺魚目、海龍科、暖海生數種小型魚類的統稱,是一種小型海洋動物,身長5-30釐米。

大肚海馬

它們中最大的個體也僅能長到35cm左右,如澳洲大肚海馬和克氏海馬,可以算是海馬中的「高富帥」了。

不過,海馬家族中也有長得非常袖珍、且十分呆萌的種類,比如巴氏豆丁海馬,它們的成年個體通常不超過2cm。

巴氏豆丁海馬

也正因為如此,它們成為了微距水攝愛好者及潛水員追捧的明星動物。

海馬通常都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而且它們有著獨特而複雜的「婚戀」行為和習慣。

海馬求偶交際舞

海馬爸爸的腹部、正前方或側面長有育子囊,每年的5月-8月是海馬的繁殖期。這期間,海馬媽媽把卵產在海馬爸爸腹部的育兒袋中,卵經過50-60天,幼魚就會從海馬爸爸的育兒袋中生出。

海馬爸爸「生寶寶」

所以說是海馬爸爸負責育兒,雖然爸爸不是真的生小孩,但是孵化還是需要爸爸來完成。爸爸的育兒袋只是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卵還是來源於媽媽。 

海馬的整體外形,加上沒有尾鰭,使它們成為地球上行動最慢的泳者。海馬也是世界上唯一直立遊泳的魚類,而其他魚類都是「趴著遊」的。 


它們遊不快,通常只像海草一樣,以捲曲的尾巴系在海底。莫說與其他的魚類相比,即便是與海龜相比也要慢得多。這就決定了它們幾乎不可能獵食什麼有營養的食物,最多也不過是獵食一些橈足生物,主要是通過偽裝潛伏來躲避天敵和捕食獵物。

它們是靠背鰭和胸鰭作為直立遊泳的動力,泳姿很美很悠閒,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在水中漫步或者跳舞一般。 

因為海馬本身的特性,所以這種生物也養成了非常懶惰的性格。有些海馬從出生起,就在那一畝三分地,至死也都沒有離開過。

侏儒海馬,你能找到我嗎

除了體型比較小、佛系的生活方式外,海馬也是海洋中不折不扣的弱勢群體。

因為海馬不擅遊泳,而且防禦能力有限,它們成為了很多海洋動物捕食或誤食的對象,包括海龜、鸕鷀[lú cí]、鰩魟[yáo hóng]、沙丁魚,甚至連螃蟹、貝殼、海膽等這樣一些不起眼的低等無脊椎動物也會欺負它們。


為了避免被欺負被吃掉,海馬在遇到天敵的時候會有三種不同的應對策略——隱蔽躲藏、裝死、傍大腿。

有些海馬長著形同藻類的纖維絲,有些能特化出如柳珊瑚一般的肉瘤狀的棘刺。它們通過模擬周圍環境的形態來偽裝自己,達到深度潛伏的目的。

有人說,海馬是地球上最浪漫、最呆萌、最奇特的魚類,而不幸的是,它們正在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而逐漸瀕危。

如果再這樣置之不理,未來不久,這群可愛呆萌的魚類將會從地球上消失。

一說起羊,不禁讓人想到山羊那撇有個性的「山羊鬍須」,而在海洋裡,也有一種魚下巴長著兩條又粗又長的「鬍鬚」,看起來就像山羊一樣,這樣的魚您見過嗎?它們就是山羊魚。

山羊魚被學者歸類在須鯛科,不少學者直呼它為「山羊魚」,甚至稱它為「老爺」,漁民則統稱這類魚叫「秋姑魚」或「須哥」。

山羊魚廣泛分布在海洋的暖水海域和熱帶海域中,它們喜歡住在礁石與沙底相鄰的地帶。在海洋的沿岸淺水域,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想從群魚中快速看出山羊魚相當容易,只要觀察魚嘴下緣有沒有露出修長鬍鬚就行,有的話自然是山羊魚無疑啦。

山羊魚科的種類繁多,如黑斑緋鯉、條尾緋鯉、雙帶緋鯉、單帶緋鯉、黃帶緋鯉、多帶緋鯉、日本緋鯉等。

一般體色鮮豔,呈紅色或淡黃色,有些可以改變顏色。最大者體長約60公分,但絕大多數小得多,它們在歐美是常見的經濟魚類,但在國內很稀少。其中,最聞名的一種是地中海產的紅山羊魚,是古羅馬人最貴重的食用魚之一。

山羊魚的個性活潑好動,時而獨自優遊,時而相互追逐。最特別的是,它的體色還會隨活動狀態而瞬間產生變化。山羊魚經常會成群結隊在空曠的沙地上找食物,看上去就像草原上群羊吃草的光景。

但山羊魚雖然掛了「山羊」的名號,但它可不是吃素的,什麼海藻、海草統統不是它的菜。它喜好捕食埋藏在沙中的生物,例如蝦或環形動物(長形,如蠕蟲的多毛類生物),都是它伺機下手的對象。 

山羊魚的下頜的這兩條「鬍鬚」是山羊魚的「探測器」。



而這兩條「鬍鬚」就是用來搜尋小蝦、小貝殼、浮遊生物等食物的,不用的時候就會收到喉溝中,把「鬍鬚」藏起來。

而在捕食獵物之前,它會邊遊邊用觸鬚在海底進行「掃描」,找出任何沙中生物殘留的蛛絲馬跡。一旦發現有可疑之處,它就會立刻發動攻擊。


山羊魚發動攻擊時會劇烈地翻動身體,常讓沙中生物驚慌失措,四處逃竄。劇烈地攪動會引起其他珊瑚礁魚類,如蝶魚與隆頭魚等大塊頭的注意,它們可不會錯過這樣的時機,趁機尾隨在山羊魚之後,捕食漏網之「蟲」。

山羊魚就這樣成了帶頭打獵的「領頭羊」呢!哈哈哈,是不是很可愛呢?

長沙海底世界訂閱號 原文地址請點擊閱讀原文。(原文、標題有改動)

若發現侵犯您版權的內容,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刪除。謝謝!

轉載編輯:吳逸烔

初審:林奇琦

審核:廖喜揚

審核發布:李春榮

相關焦點

  • 南海海洋所揭示海馬對近岸海洋環境變化響應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林強團隊以海馬為研究對象,系統揭示了海洋近岸環境汙染物對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影響的分子機制,闡明了海洋環境變化對海洋生物行為、生理與基因層面的綜合作用機理。
  • 海馬對近岸海洋環境變化響應的分子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林強團隊,以海馬為研究對象,系統揭示了海洋近岸環境汙染物對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影響的分子機制
  • 放飛海洋夢想唱響「同一首歌」——2020青島市小學生海洋科普講解...
    「探海英雄」現身決賽  中國擁有多少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世界海洋日是哪一天,指南針應用於航海始於哪個朝代……相較於以往,本屆大賽決賽題庫中,涉及海洋地理、海洋科技、海洋國土等領域知識的題目比重明顯提升。「海洋科普不僅限於海洋科學知識的普及,還應包括海洋文化的傳播,科學精神的弘揚以及海洋觀的大力宣傳。」
  • 蘭州海洋公園被授牌「蘭州市科普基地」
    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16日電 (通訊員 蘇國權 廖媛)15日,蘭州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創建開放100個科普基地命名授牌儀式舉行,蘭州高新區轄內的蘭州海洋公園經過多輪評審被授牌「蘭州市科普基地」。
  • 上海海洋水族館鼠年新春推出「鼠魚」特展
    水族世界中也有著這樣一群「鼠模鼠樣」的魚,它們長著兩撮可愛的小「鬍鬚」,身材嬌小,靈動活潑,這些有趣的水中「小鼠」來自於古老的「鼠魚」家族。 鼠年新春,不僅有九種風格迥異的水中「吉鼠」相伴,更有流光溢彩的傳統戶外彩燈助興。
  • 2018年中國海洋科普教育論壇在青島召開
    來自全國省市科技館、科普傳播與教育機構,以及青島海洋科普聯盟成員單位的負責人300餘名科普教育部門的領導、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徐善衍名譽理事長報告的題目是:搜索我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主創新發展之路;曲衛平將軍報告的題目是:領略海洋海洋強軍;中國科普研究所趙立新副所長報告的題目是:我國科普產業發展及其展望;中國科協青少年活動中心王曉萌主管報告的題目是:全國青少年海洋科普活動初探;青島海洋科技館/青島海產博物館館長戚繼光的題目是:集聚資源發力「五聯」唱響品牌——青島海洋科普聯盟協同聚力,做好科普「海文章」;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薛永武教授報告的題目是
  • 盤點與「羊」有關的動植物:羊魚有山羊一樣的鬍子
    羊角槭  羊年即將到來,除了我們平時看到的白白的、萌萌的山羊之外,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生物和「羊」有關。比如在海洋中生活的「羊魚」,有著山羊一樣的鬍子;而植物界也有「高羊茅」「羊齒竹」「肥羊草」等植物,它們有的長得像羊,有的則是羊兒愛吃的植物……  昨天,記者在海底世界看到了這個萌萌的「羊魚」。這個身子小小的,身上還間隔著花紋的小魚,正在擺動著身體遊來遊去。它下巴上的兩根鬚鬚成為它這個小身體的顯著特徵。只見羊魚用鬍鬚在沙子裡這邊拱拱,那邊拱拱,仿佛在找著什麼。
  • 男子湊海洋版12生肖:龍魚最威武 狗魚最萌(圖)
    「魚痴」畫個十二生肖—  羊魚也有鬍鬚,龍魚最威武  如今,張傳斌畫魚已經有20多年,「過去畫家常畫陸地上的花鳥,很少有人觸及神秘海底世界,我想用中國畫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出來。呼籲大家來保護海洋。」  畫海洋版十二生肖,則是純屬偶然。
  • 【海洋科普】不可小覷的小丑魚
    【海洋科普】不可小覷的小丑魚 2020-05-10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馬|雄性育兒的神奇動物
    小編曾以為海馬長這樣☟ 其實是這樣的♂左側雄性 右側雌性♀頭似馬,尾似猴,直挺挺地遊,真是奇特的魚兒!海馬(Hippocampus),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刺魚目、海龍科、海馬屬的小型魚類。
  • 上海長風海洋世界攜手海底小縱隊 開啟海洋聯「萌」守護海洋之行
    上海2020年1月7日 /美通社/ -- 國際娛樂巨頭默林娛樂旗下上海長風海洋世界攜手火爆全球的動畫IP《海底小縱隊》正式成立海洋聯「萌」,一同開啟守護海洋之行,為愛接力,傳遞正能量。
  • 2020年上海市「全國科普日」啟動 半淞園路街道「勇探海洋·守護...
    以「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為主題的2020上海市「全國科普日」活動9月19日全面開展。當日,為豐富居民、學生假期生活,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依託中國船舶七〇二研究所和中國船舶七〇八研究所優質資源,舉辦了《勇探海洋·守護蔚藍》科普市集主題活動。
  • 「珊瑚長好了,獅子魚來了」深圳梅沙海洋生態漸恢復
    受訪者供圖「珊瑚長好了,獅子魚也來了。」 近日,深圳市鹽田區梅沙街道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的鯊哥發來獅子魚的視頻,告訴南都記者梅沙這片海正在逐漸恢復生態環境,還原回小時候看到的繽紛多彩的海底世界指日可待。
  • 【海洋科普】大西洋「藍龍」為何現身南非海灘?
    【海洋科普】大西洋「藍龍」為何現身南非海灘?青島水族館青島水族館官方微信,認識海洋從這裡開始……NEW!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是一種海生腹足綱海神鰓科的軟體動物,最大僅有3公分長。平常漂浮在海中,任由風和海洋環流帶著它們移動。
  • 世人只知潛水五十噚、水鬼和海馬,卻不曾理會萬國海洋時計
    對於功能計時腕錶尤其是潛水錶來說,表友們的選擇固然很多,但真正能深入人心的也就是這麼幾個品牌幾個款式,勞力士水鬼系列、歐米茄海馬系列、寶珀五十噚系列等,勞力士的檔次略顯高暫且不提,但同樣和歐米茄、寶珀相似的萬國品牌海洋時計卻不曾有過多理會,這也是一大遺憾。
  • 【海洋科普】鹹魚突刺?一條被劍魚殺死的鯊魚
    【海洋科普】鹹魚突刺?青島水族館青島水族館官方微信,認識海洋從這裡開始……新發現↓研究證明,這條倒黴的鯊魚死於劍魚喙的穿透性創傷,一根約30釐米(11.8英寸)長的尖喙以與鯊魚前後軸約70度的銳角刺穿其背部,導致其脊椎神經、動脈和腮弓受損。
  • 我是海洋代言人
    晚報小記者受邀觀摩海洋科普大賽小選手合唱《大海啊故鄉》。    日前,「海洋夢 青春行——我是海洋代言人」2020青島市小學生海洋科普講解大賽決賽舉行。    中國擁有多少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世界海洋日是哪一天?指南針應用於航海始於哪個朝代?相較於以往,本屆大賽決賽題庫中,涉及海洋地理、海洋科技、海洋國土等領域知識的題目比重明顯提升。 「海洋科普不僅限於海洋科學知識的普及,還應包括海洋文化的傳播,科學精神的弘揚以及海洋觀的大力宣傳。
  • 「海洋第一課」珊瑚礁科普活動走進徐聞讓保礁護海意識在校園落地...
    12月16日下午,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走進徐聞縣角尾鄉中心小學開展海洋第一課——珊瑚礁科普宣傳活動,普及保護珊瑚礁知識,幫助學生們樹立海洋環保意識,從小認識海洋、關心海洋、保護海洋。    「珊瑚礁作為海洋中生物種類最多、生物量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保護珊瑚礁人人有責!」
  • 視頻|春節有「鼠魚」相伴 上海海洋水族館開啟新春特展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日前,上海海洋水族館集齊九款「吉運小鼠」——九種體貌奇特、習性迥異的鼠魚,將在春節亮相。水族世界中有著這樣一群「鼠模鼠樣」的魚,它們長著兩撮可愛的小「鬍鬚」,身材嬌小,靈動活潑,這些有趣的水中「小鼠」來自於古老的「鼠魚」家族。與老鼠相似,鼠魚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生命力頑強,存在歷史悠久。在其棲息地的幾乎每一條河、每一條支流都有鼠魚的分布,因為其活動範圍十分有限,而分化出眾多不同的鼠魚品種。
  • 海洋科普(948)| 魚缸裡的河豚「戰神」——狗頭魚
    本文來自 觸摸海洋(ID: vector_cmhy)若您親眼見過叉鼻魨,那便知狗頭魚真的是魚如其名。狗頭魚種類繁多,常見的有黑斑叉鼻魨、星斑叉鼻魨等等。下面,小編就為您詳細介紹這類長相呆萌、戰力爆表的河豚「戰神」。黑斑叉鼻魨又叫汙點河魨、黑點狗頭,有橢圓形的身體和粗圓的頭部,尾柄側扁,沒有鼻孔,兩側各有一個叉狀鼻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