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學村周末音樂會開場舞。
琵琶獨奏《十面埋伏》。
合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舞蹈《火熱青春》。
廈門網訊(本組文/廈門日報記者 林桂楨 通訊員陳 豔 本組圖/廈門日報記者 黃曉珍)
「我們開學了!」伴隨著涼爽的秋風,莘莘學子陸續回到校園。這是久違的重逢,也是來之不易的重啟。集美區委宣傳部聯合轄區10餘所大中專院校,於昨晚在集美區青少年宮舉辦了2020「聽見集美」廈門集美學村周末音樂會開學季專場。學子們用動聽的音樂、動感的舞姿來迎接新學年,展現青春風採。
雖然臺下沒有觀眾,但主辦方開通了線上直播,邀請廣大師生、市民群眾一起觀看精彩節目,感受集美人文魅力。
本次活動以「新時代·新青年·新風採」為主題,由集美區委宣傳部主辦,集美文教區管委會、共青團集美區委員會、集美區各高等院校宣傳部(團委、學生處)協辦,廈門市天下集美文廣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節目豐富形式多樣 唱響青春活力
一支青春洋溢的舞蹈《La vie en Rose》拉開了本次音樂會的序幕,緊接著,廈門工學院小愛藝術團帶來合唱《the greatest show》,「音樂劇+合唱」的特色表演形式,讓人耳目一新;悠揚的樂聲響起,廈門理工學院學子以一曲《十面埋伏》為大家展現了琵琶獨奏的魅力,讓觀眾久久沉醉其中……精彩的節目輪番登場,展示大學生的青春活力與激情。
本次音樂會節目形式多樣,涵蓋了歌唱、舞蹈、民樂演奏、街舞、朗誦、重唱、音樂劇等形式,充分展現了集美學子的多才多藝。
十月,集美各高校都迎來了一大批朝氣蓬勃的新生。他們是「新集美人」,是未來集美重要的文藝力量。來自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高校的學子用《喜歡你》《給未來的自己》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歡迎學弟學妹們,許下對未來的期許。
「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參加周末音樂會為我們的校園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充實了業餘生活。」廈門醫學院舞蹈協會成員韋昊月說。
創新突破自排自導 展示青年學子創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音樂會中有許多節目由轄區師生發揮創造力,對經典作品進行改編創作、自排自導而成,更富新意和集美特色,體現了00後青年學子勇於創新突破、敢於大膽嘗試的無畏探索精神。
「我們這支合唱曲目《the greatest show》,改編自音樂劇《馬戲之王》。聲入人心樂隊曾對其進行了翻唱,我們在此基礎上加以調整,在原來的純男聲合唱中加入女聲元素。」廈門工學院小愛藝術團的邱祥平說,為了演繹好這個作品,大家準備了三個月,反覆看視頻模仿,自己設計舞檯燈光、動作、走位等,力圖給觀眾帶來最好的視覺效果。本次上臺的5名學子中,僅兩名是音樂表演專業,但大家憑著一腔熱愛,共同打磨出了一個出色的作品。
華僑大學學子們帶來的六重唱《Sing For Your Supper》,一登臺就讓人眼前一亮——前排是6人組成的音樂劇,後排是古典樂器演奏與六重唱,多元藝術元素給人帶來聽覺和視覺上的雙重享受。編創人之一、華大音樂舞蹈學院的老師李倩茹說,該節目改編自從前美國家喻戶曉的一個音樂劇作品,師生們把原作中的三重唱改為六重唱,還加入了舞蹈,雖然難度更大,但表現力也更強了。
「這支舞蹈是我們學校舞蹈協會和啦啦操協會一起創作編排的,融合了街舞、啦啦操兩種舞蹈元素,更有視覺衝擊力。」與同學們一起表演完舞蹈《火熱青春》,廈門醫學院學生蘇立容激動地說,這是自己第三次參加集美學村周末音樂會的表演,「第一次上臺我怯場,現在可以從容上陣了。通過周末音樂會的舞臺,我也認識到了許多來自別的學校的文藝骨幹。」
拓寬音樂會表現形式
疫情期間音樂「不斷檔」
作為集美區重點打造的文化品牌,「聽見集美」周末音樂會自2017年啟動以來,持續挖掘學村文化,聯動轄區大中專院校及閩南各區域音樂達人,為廣大師生、群眾提供有溫度的文化服務,不僅讓市民在公共活動空間聽得到音樂、悟得到精神、感受濃厚文化氛圍,也進一步擦亮了「人文集美」的文化品牌。
即便在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周末音樂會也努力拓寬音樂會表現形式,以線上為主、線下輔助的模式,保證學村音樂文化服務「不斷檔」。自5月份啟動以來,已成功舉辦「致敬白衣天使專場」「中秋國慶大聯歡專場」「線上周末音樂課」等系列活動,用音樂文化弘揚正能量。
隨著開學季專場的順利舉辦,下半年周末音樂會的序幕也正式拉開。相關負責人「劇透」,接下來將舉辦二次元新曲風、高校歌手賽系列賽事以及年終盛典等專場,一系列形式豐富、內容多元、主題多樣的音樂文化盛宴將一直持續至明年1月,持續展現集美新青年文藝力量。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