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數字人民幣首批試點城市之一的深圳開啟了第二輪數字人民幣大規模試點,福田區出資2000萬元向在深個人發放了10萬個數字人民幣紅包。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與首輪羅湖區數字人民幣試點相比,此次試點不僅覆蓋人群更多、測試範圍更廣、測試場景更豐富、支付方式更多樣,銀行的參與意願也十分高漲。銀行間一場搶佔新支付渠道、爭奪數字人民幣用戶的「大戰」已經打響。
2020年10月,人民銀行聯合深圳羅湖區啟動首個數字人民幣大規模試點,面向5萬名在深個人發放了總額為1000萬元「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驗證了數字人民幣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年12月,蘇州接棒試點,紅包總額擴展至2000萬元。
人民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初,數字人民幣共拓展試點場景近5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初步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
進入2021年,深圳再度啟動數字人民幣大規模試點,全市10萬人通過抽籤方式領到總價值2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相比第一輪羅湖試點,此次福田試點的數字人民幣紅包個數、紅包總金額均實現翻倍,使用範圍、商戶業態也更為廣泛。
「此前羅湖試點的中籤市民只能在羅湖的商家消費,此次福田試點則推廣至深圳全市,並且參與的商戶也從羅湖試點時的3000多家增至約1.1萬家。除了餐飲連鎖、零售百貨外,還涵蓋了出行、培訓教育、文化、健身、醫療等場景。」建行深圳分行金融科技與創新委員會辦公室副總經理顏培傑告訴記者。
由於數字人民幣能夠實時到帳且不收手續費,商戶對採用這類新型的支付方式頗有積極性。記者先後在福田、羅湖多地的商場、加油站、地鐵站、便利店、餐飲店、旅遊景點等看到,許多商家已經把「數字人民幣」標籤放置在收銀臺的醒目位置。
抽到紅包的「幸運兒」,除了可以掃碼支付外,也可以用帶NFC功能的手機「碰一碰」支付,甚至在雙離線的方式下也可以進行支付。「對於C端消費者來說,用數字人民幣錢包支付的用戶體驗和用微信、支付寶支付差不多。但因為是政府推動的新生事物,又有紅包等促銷活動,所以,很多消費者願意下載體驗。」有分析人士表示。
這使得更多銀行參與其中。記者注意到,深圳第二輪「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的參與銀行,已經由原來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家銀行擴展至工、農、中、建、交和郵儲銀行六大行。銀行機構摩拳擦掌,在數字人民幣研發、應用、推廣等環節積極投入資源,力圖在新一輪支付渠道的搶奪中奪得先機。
「我們今年在深圳專門成立了總行級的『數字人民幣創新實驗室』,重點圍繞數字人民幣的特性開展新領域的創新與試點。」中國農業銀行數字人民幣創新實驗室(深圳)經理鄒華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
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則對外推出了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開立申請渠道,公眾可通過掃描二維碼提交登記信息報名,在T+2日後再次掃碼即可下載數字人民幣App並開立個人錢包。此前,只有收到中籤簡訊的中籤人員,才能根據簡訊指引下載安裝「數字人民幣App」。
(編輯: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