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佛弟子該如何祭祀祖先 ?

2021-03-05 微佛門


佛教微博&微佛教--平臺創辦於2011年。

法平等,無有高下。一起學習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明代高僧蓮池大師曾言:「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這句話的意思是:唯有精進學佛、行菩薩道,讓父母親眷脫離生死煩惱,才是身為子女的「道」。

 

清明節對佛弟子而言,是帶著感恩之心推廣孝道的好機會。清明節最大的功能,就是讓我們追宗思源,不忘自己的先祖,學會知恩、感恩、報恩。我們於清明節所做的紀念,要祈願「先祖為主的六道所有一切如母有情眾生,能夠早日脫離輪迴苦海,得到佛的果位,我們來念經、做功德」,這樣對他們而言收穫就很大。


印光法師說:中國古禮,遇到重大活動如祭天祭神,主持者要齋戒沐浴,虔誠清潔,不食葷辛。儒家的古禮,在喪事期間嚴禁酒肉。如果用酒肉,別人就認為你失德。因此,大師提倡恢復儒家古禮,用黍稷蔬果表達祭祀的誠敬。至於喪事和祭祀,更應該嚴禁酒肉。殺生祭祀阻礙祖先往生善道!

 

世俗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為祭祀時多準備一點豐盛的酒肉,可光耀祖先,殊不知這樣做,反而害了祖先。大部分人辦喪事,不但殺生請客,而且杯盤狼籍,雞鴨魚骨頭到處亂扔,真是減損福德,增加惡業。

祖輩既然已經往生,他們的神識就早已轉生於六道中其中的一道,不再是他們以前的身份了。所以他們不可能再來接收我們的供養物品。對已亡的父母及祖先,我們應心存感恩而代作善行!

 

在父母及祖上往生後,我們應該代他們供僧及布施(以他們名義建造佛像等),也可以代他們供佛及延請僧人誦經,這樣做可以為他們帶來利益,令他們得生於善道之中。

如果你真的很孝順,就應該到佛像面前供花、供香、禮佛。清明祭祖之時,當以誦超度類的經文為主,如果時間足夠,可以虔誠地念誦《地藏菩薩本願經》、《阿彌陀經》、《三十五佛懺悔文》、《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往生淨土祈請文》等等。

對於佛教弟子而言,如果講到要「祭奠超度亡者」,那麼每一天都可以當做清明來過。因為我們只要把每天所作修行功課的功德回向給亡者就可以了,至於是否掃墓、燒紙、是否上供品、是否燃香,這些風俗習慣更多的是出於自己情感的需求,讓自己心裡「過得去」,跟亡者的關係並不大。最能利益亡者的莫過於按照佛教的方法,將所修的功德為亡者做回向,這是最能直接利益亡者的事情。如果做得好,甚至可能將亡者直接從三惡道解脫出來。只要發心懇切、用心摯誠,相信亡者都可以收得到我們這份心意。

 

《善生經》中提到,為人子女的義務就是時常做功德回向給已故的父母。因此,身為佛弟子者應在清明節追思懷念已故的祖先,並以亡者的名字做供養來幫助他們解脫。居家佛弟子則可以實行以下的項目:

1.到置放祖先靈位的墳墓、骨灰塔等聖地做打掃和供養。

2.到寺院為往生者做供養,並將功德回向給亡者。

3.代為亡者受戒(如八關齋戒),並將功德回向給亡者。

4.拜訪老人院、殘障或智障者收容所、孤兒院,並將功德回向給亡者。

5.為亡者做任何善業,並將功德回向給亡者。願一切眾生快樂安詳!

祭祖是中國人孝道精神的表現,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是很好的一種教育及風俗,所以佛教到了中國之後,並沒有廢除對祖先的祭祀。

 

佛教在印度,沒有祭祖這樣的事,因為佛教相信人過世之後,在七七四十九天之間即去投生轉世,福報大的,不到七七四十九天就轉生了,到天上或投生在人間,福報小或業報重的人,也馬上投生到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去,如果過了七七四十九天以後,還沒有轉生的就淪為鬼道眾生。

 

因此,人死了以後,並不等於全部淪為鬼道,佛教是相信人死以後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是鬼道眾生,他可能升天、可能轉生為人、可能轉生為三惡道的眾生,不一定老是在鬼道,那是不是一定要祭祀呢?

作為佛弟子,對祖先所作的紀念方式有:為他們作布施的功德、為他們誦經、為他們念佛、為他們修持種種的修行法門,把功德回向給祖先們,對已轉生的,可增長福德,可減少業報的苦難;對還沒有轉生、仍為鬼的,也能得到佛法的利益,減少為鬼道的時間,早一點轉生。


佛經曰:一切布施中,法布施為最。

助印流通佛經佛像就是一種法布施。

平臺已免費結緣流通百萬佛經佛像。


助印計劃之再版《金剛經》《無量壽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功德:從前所作種種罪過,輕者立即消滅,重者亦得轉輕

可掃描以下二維碼參加助印《金剛經》《無量壽經》《普門品》


卍佛教微博&微佛教--佛教社會化傳播平臺 製作發布

○新浪認證微博:@佛教微博 ○助印聯繫: 隆慈

○免費結緣佛經佛像見流通處:

微店版https://weidian.com/?userid=1312765020

淘寶版http://fojiaoweibo.taobao.com

○助印支付寶:fojiaoweibo@sina.cn(結尾是cn)

○微佛教官網:http://www.weifojiao.com

○佛教網:http://www.fojiao.com.cn

○免費結緣及助印加微信:18801268807

長年免費結緣各種佛經佛像,回復「助印」獲取助印信息

相關焦點

  • 清明節祭祀祖先時的一些注意事項以及宜忌
  • 清明節祭祀習俗和祭祖旺運
    所謂鬼節,是祭祀祖先、悼念亡靈的節日,它是相對於祭祀天神、地神的節日而言。清明節與其他兩鬼節相比較,清明節祭祀的對象主要是自己的親人及祖先,是生者崇尚慎終追遠、持守孝道的表現,表達了對故世親人及祖先的懷念。而其他兩鬼節不光包括這些,還包括祭祀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其意義重在安撫,不想讓他們作祟,危害人間。   清明節祭祖的時間因地而異。
  • 清明節50個必須注意的禁忌
    清明節,對佛弟子而言,是帶著感恩之心:祈願「先祖為主的六道所有一切如母有情眾生,能夠早日脫離輪迴苦海,得到佛的果位,我們來放生、念經、做功德」,這樣對他們而言收穫就很大。2、佛教如何看待為亡靈燒紙錢?佛教沒有為亡故的親人焚燒紙錢的做法,也不認為焚燒的紙錢(包括供養的各種供品)就一定會被亡靈收到、使用,也不能真正利益到亡靈。
  • 過年如何祭祀祖先
    祭祀先祖是春節左右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到來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還有的地方還叩拜玉皇大帝(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財神爺、太歲神等。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之心,是形成眾生道德意識非常重要的基礎。
  • 清明節到寺院做超度 竟然如此殊勝!
    清明節的傳統「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張曉麗)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祭祖追思的重要節日,是紀念祖先的日子,在我國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了。清明祭祖,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年年輪迴,代代相傳,傳承中華文明「禮儀」的祭祖活動,是人們尊祖敬宗重要的體現。清明節總能引發我們追宗溯祖的情懷,不忘自己的累劫先祖,知恩報恩,是炎黃子孫植根靈魂深處的文化基因。《詩經》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儒家亦有云:「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可見,古人對孝、對善的尊崇。
  • 疫情嚴防控,網絡寄追思 ——嶗山區民政局推出清明節「雲祭祀」平臺
    疫情嚴防控,網絡寄追思 ——嶗山區民政局推出清明節「雲祭祀」平臺 2020-04-03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綿陽:飛行學院舉行「祭祀祖先、緬懷先烈」儀式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祭祀、掃墓,追思先人。4月4日,四川綿陽飛行職業學院及附屬中專綿陽泛美飛行職業技術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在運動場舉行了首屆「祭祀祖先、緬懷先烈」清明祭祀儀式。綿飛院黨委書記資建民祭祀遠古祖先全體教職工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莊嚴列隊,「赤縣神州,毓秀鍾靈。維我炎黃先祖,……伏惟尚饗!」
  • 十月初一寒衣節,「鬼節」民間祭祀講究及禁忌!(附:如何遙祭祖先)
    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道教宮觀一般會在這一天舉行攝招安靈超度法會,超度過往孤魂。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 清明節忌諱買新鞋 清明節上墳掃墓禁忌大全
    清明節上墳有什麼講究?清明節掃墓有什麼忌諱和禁忌你知道嗎?清明節這天想必很多人都會去祭拜祖先,雖然掃墓上墳都是後代人紀念去世家人的一種傳統方式,但是清明節的講究卻很多。上墳或者掃墓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有點神秘的事情。為了讓傳統的習俗避免一些尷尬在此抄摘來作為分享。
  • 清明節來了,我們在家如何祭拜祖先和逝去的親人?
    祭拜祖先是中國傳統清明文化不可缺少的活動。隨著清明節的臨近,我們開始思念已故的親人。今年的清明節無法翻山越嶺祭拜祖先,也無法到公墓陵園祭拜先烈,網上祭拜又顯得孤單和冷清。很多人選擇在家裡祭拜先人,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 下元節是什麼節日 這是一個祭祀祖先的日子
    我國有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三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這幾個節日都和祭祀先人有關,所以備受大家重視,更有很多習俗文化流傳了在了節日中。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   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是漢族祭祀祖先的日子。
  • 去南寧市殯儀館進行清明節祭祀,這些注意事項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緬懷先人、祭拜祖先的清明節又將到來,準備去南寧市殯儀館進行祭祀活動的市民們,為了保證祭掃的平安、順利,下面的注意事項有必要提前了解一下哦
  • 祭祖風俗盛行的潮汕,官方倡導網絡祭祀,網友炸開了…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重大的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清明的習俗。但今年的春天,掃墓祭祖卻顯得有些棘手。由於新冠疫情形勢嚴峻,廣東多個地區的年會廟會和民俗活動宣告取消。清明節如何祭祀成為民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 祭祀祖先和超度亡靈時,切切記住這三個字!
    中國人尊崇傳統,敬仰祖宗的文化由來已久,一年裡就有三個跟祭奠故人亡靈有關的節日:春天有清明節,秋天有中元節臨近寒冬有十月一的寒衣節。這三個節,被稱之為中國人的「祭祖三大傳統節日」。清明的祭祖是「春祭」,中元節的祭祖是「秋祭」。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在收穫的時候,更加加思念逝去的親人,中元節的秋祭,就是與先人一同分享收穫的日子。這一天,人們都要帶上祭品,到先人的墳前祭奠祖先。
  • 清明節
    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是一個節氣,不是節日。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侯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被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發展歷史融合寒食節習俗——禁火冷食和祭掃墳墓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
  • 雲城街道辦:引導群眾清明節文明祭祀
    清明將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境外輸入、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仍然存在,近日,為防止群眾在節假日期間聚集祭祀產生安全隱患,貴陽市白雲區雲城街道辦加大宣傳力度,做好2020年清明節群眾文明祭祀引導。
  • 【雙語】清明節奢侈祭品受歡迎
    導讀:清明節該去掃墓了,掃墓自然要帶祭品,然而近年來祭品真是花樣百出。3月21日,清明節(4月4日星期一)前,中國中部湖北省宜昌市民正在祭祀老祖先,給他們燒用紙質的物品,比如美元,四合院,麻將和茅臺酒。Chinese are currently the world’s top consumers of luxury goods. Even in the afterlife, apparently.
  • 慎終追遠,清明祭祖—佛弟子如何真正利益祖先?這些禁忌一定要知道!
    世俗眾生因為不明白因果事理,不知道因果通三世,所以經常會選擇錯誤的方法來祭祀祖先。有些人會在祭祀祖先或掃墓時宰殺動物生靈用來供奉,認為這就是對祖先盡孝心,殊不知此法大錯特錯,不但自己造作殺生惡,還會給先人增加罪業與煩惱,不能帶給先人亡靈任何真實利益,事與願違。
  • 清明節祭祖掃墓習俗及禁忌注意事項
    往往道理就在這裡:懂得感恩圖報,才可以獲得祖先的護佑和眷顧,家族的運勢才會更好。如果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沒有顯露紀念祖先的心意,那就是不孝的一種表現。紙就用那種傳統的黃紙,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發心如何,是否真誠祭祖,是否感念祖先之福澤庇佑。當然,廟裡的冥文金紙錢效果會更好一些。
  • 淺談中國傳統祭祀文化,祖先就要供奉起來,供案成了寄託「工具」
    在中國人古代的封建禮儀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祭祀。祭祀從這個傳統從古代一直延傳到至今,還沒有被人們所忘卻。它依舊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古代的祭祀。主要分為三類:祭天,祭地,祭人鬼。從我們現在科學的角度來說,中國古代的祭祀是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