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一點點裝修經驗,或自己刷過牆的業主都知道,在牆上批刮膩子粉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小氣泡冒出,如果不及時處理,會給施工帶來諸多不便,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出現氣泡怎麼去處理?
很多人認為膩子起泡,是施工前膩子粉攪拌不均勻,兌水太多造成的,把罪魁禍首歸咎於這些,我覺得是不合理的,膩子粉應該兌多少水,牆體幹透到什麼程度施工,只要幹過裝修的師傅都知道。
就算你按照標準施工,刮膩子也難免會出現氣泡,尤其在刮第一遍的時候,尤為明顯,但是在第二遍第三遍,氣泡會逐漸減少。
造成膩子起泡的原因,其一,是基層過於粗糙,有細微的氣孔洞,像水泥砂漿面層、木材表面都有一些針孔,若刮膩子時,這些孔眼沒有得到充分的填塞,受熱膨脹,塗膜就會形成氣泡。
一般在第一遍刮膩子時,直接先用鏟刀將小氣泡全部壓破,再批刮膩子把炮孔填滿,經過打磨之後基本就解決了。
(注意下,膩子攪拌均勻,靜置10分鐘左右便可上牆,靜置時間不宜太長,所刮的膩子也不宜太厚,小於2mm最好。)
其二,可能是氣候比較乾燥,導致牆面太幹造成的,因為膩子裡添加了一種叫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的東西,它有很好的成膜性,當你把膩子抹到牆上,因為牆體太幹,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牆體吸收水分的同時,又會向外界釋放氣體,膩子成膜了,氣體出不來,就形成了氣泡。
建議可以在牆上先噴一些水潤溼下,待牆體無明水之後,再進行下一步施工,這樣能減少一些氣泡出現的情況。
其三,也有可能是膩子質量問題。
牆上膩子出現大面積起泡,最徹底的解決辦法,我覺得就是連同底層一起鏟掉,重新刮膩子,打磨,刷塗料,別的,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