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黃暉
8月8日是第12個全民健身日,全省各地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參與健身的人們猶如一道道躍動的風景線,展現出蓬勃的朝氣、映照出美好的生活。在這個「全民健身」唱主角的日子裡,一場又一場主題活動現場的人山人海,充足便利的場館設施以及賽事活動的豐富多彩,其實也集中展示了我省在加強群眾體育、推廣全民健身方面取得的成績,一起來了解一下。
作為與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並列的體育戰線「三大主業」之一,群眾體育是直接為老百姓健身健康服務的。河南省體育局副局長楊中軍說:「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群眾體育擺上重要位置,紮實推進群眾『六個身邊』工程建設,使體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
全民健身的深入開展,離不開幾個關鍵詞——場地建設、科學指導、賽事供給。所以,分析圍繞這幾個關鍵詞的幾組數據,就能提綱挈領地了解我省全民健身的開展水平。
先來看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情況。根據省體育局提供的數據,目前我省體育場地數量21.3萬個,已建成兩場三館459個,88%的省轄市、67%的縣(市)建成或在建兩場三館,鄉鎮和貧困村體育健身設施實現全覆蓋,其他行政村和城市社區體育健身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94%和92%,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2平方米。與此同時,針對一直困擾健身人群的「場地少、健身難、消費貴」問題,省體育局和省財政廳聯合印發文件,要求全省體育系統所屬的大型體育場館及室外公共體育設施全部對公眾免費、低收費開放,並明確了開放標準。目前,全省體育系統管理的31862個室內、室外健身設施,室外場地已全部對外免費開放,室內場館實行了免費、低收費開放。體育場地設施的不斷完善,為群眾就地就近健身提供了活動場所,更成為全民健身順利推進的保障。
如果說健身場館設施是服務全民健身的「硬體」,那麼為群眾提供科學健身指導無疑是全民健身中的「軟體」。這個「軟體」水平如何?繼續看數據:目前我省縣級以上體育社會組織4429個,體育俱樂部1103個,與此同時,基層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者、科學健身的指導者——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在我省已經發展壯大到28.2萬人,他們奔忙在全省城鄉由近4.3萬個健身站點「織」成的健身服務網絡之中,為群眾帶來科學的健身理念和方法,保障了我省全民健身廣泛、科學的推進。
方便的健身場地和設施調動了更多人的健身積極性,科學的指導保證了健身效果,而豐富又充滿特色的賽事活動,無疑又進一步提高了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擴大了全民健身的影響力。在群眾體育賽事活動開展方面,除了「六賽兩節兩活動」這幾個「傳統亮點」,河南省體育局還堅持實施一市一品牌、一縣一特色、一鄉一亮點、一村一項目的「四個一」精品工程,針對不同層次、不同人群、不同類型的群眾需求,引導各級體育部門開展豐富多彩的賽事活動,不斷加大賽事供給。去年,我省舉辦縣級以上賽事活動5000餘場次,基本達到周周有賽事、天天有活動,城鄉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3500萬。
了解這樣幾組數據之後,再來回顧一下我省2016年11月公布的《河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根據這份堪稱「十三五」期間河南全民健身行動綱領的《計劃》,到2020年,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要達到1.8平方米,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達25萬人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3500萬。
了解數據、對比《計劃》,可以踏踏實實地說一句,全民健身,河南妥妥地「達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