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疫情之下,數位化可能會提速到10年、20年內完成

2020-12-18 鳳凰網房產

來源: 鈦媒體

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開幕式上,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以全息影像方式發表演講。在演講中,馬雲談到疫情給他的三點思考:

第一、人類離不開地球,但是地球卻可以離開人類。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有能力向外看,登上了月球,建設了太空站,可以在太空生存。很多偉大的人開始對地球以外的世界有了偉大的探索。人類的權利很大,但是大自然可以隨時讓我們下崗。人類要學會和大自然共存。

第二、經濟增長可以放慢,但人類必需要成長。我認為AI應該翻譯為機器智能,翻譯成人工智慧是人類把自己看得過大過高,很多事情對人類來講很難,但對機器來說是非常容易。

第三、馬雲表示,如果過去數位技術是讓生活變好,那麼,今後數位技術是讓人類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疫情沒有改變技術變革的趨勢,但是疫情加速了數位技術的變革,因為災難在倒逼我們創新。

同時,馬雲認為,數位技術的大趨勢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是未來本需要三五十年的完成的數位化,可能會提速到10年、20年內就完成,技術變革提前並且加速,這是我們需要做好的準備,也是今天的人工智慧大會和去年大會所面臨完全不同的局面。

以下為馬雲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嘉賓和朋友們,上午好。

我現在在雲南,很榮幸能夠加入大家的討論,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大會,可能也是歷史性的。

第一屆人工智慧大會,我們在上海聚在一起的時候,誰都不會想到,今年,我們是以這樣的方式繼續去年的研討會。我記得去年我們當中還有人在擔心,還有人在爭論,機器會不會取代人,就業怎麼辦?現在我們最著急的是怎樣才能讓機器儘快取代人類的很多工作。比如在病毒傳播的領域,我們千方百計要讓機器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讓人衝在最前面。

所以世界真的是這樣,我們擔心的都沒有發生,但我們沒擔心的卻在接二連三的發生。

今天的問題是我們昨天做的決定造成的,但是我們很難改變昨天,甚至對今天往往也無能為力,未來應該怎麼樣,是今天我們可以決定的。

疫情對世界帶來的改變,我想,我們不如把它當做一種來自大自然,來自未來的思考。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幾天的我的三點思考。

第一,人類離不開地球,但地球卻可以離開人類。工業革命以後,人類有能力向外看,登上了月球,建設了太空站,試著在太空生存。很多傑出的人,包括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開始對地球以外的世界有了偉大的探索。接下來,因為數字革命,人類有能力向內探索,真正的了解自身,也真正了解地球。相比之下,人類對自身的探索顯得更難,也更加重要。

今天,人類對自己的了解非常有限,最厲害的腦科學家也只了解人類大腦不到10%。

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人類對自己的陌生,對地球的陌生,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生存的世界,不懂得地球,不珍惜和保護地球。所以製造了很多的麻煩和災難。我想人類現在最重要的是先解決好自己的問題,解決好地球的問題,不然無論我們移居到哪個地方,無論我們去哪個星球,都會依然面臨這樣的麻煩和災難。其實我們人類還離不開地球,但是地球離開我們可能會更好。

最近看了幾個新聞,由於遊客數量的減少,日本奈良的鹿少了很多零食,腸胃恢復了健康,義大利的威尼斯封城以後,水變得更清澈了,我們還能夠看到水裡的魚。

如果說地球是一家公司,大自然才是真正的老闆,人類只是大自然優選的管理者而已,人類的權利很大,但是大自然卻可以隨時讓我們下崗。

很多事情對人類來說沒有錯,但是對大自然來說就是個很大的錯誤。如果人類一直給大自然帶來災難,大自然一定會回報人類以災難。我們人類一定要學會和大自然共存,人類只有順應自然,尊重自然才能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第二,經濟增長可以放慢,但是人類必須要成長。疫情讓我們明白,世界的生態系統是由微生物決定的,不是由最高等級的動物所決定的,就好像決定非洲大草原的是那裡的微生物,而不是那裡的獅子和大象。我們人類千萬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我認為AI(人工智慧)應該翻譯成為機器智能,翻譯成人工智慧是人類把自己看得過大,很多事情對人類來講很難,但對機器來說卻非常容易。

動物有的是本能,機器有它的智能,而我們人類擁有的應該是智慧。幾千年來,人類的知識在快速的增長,技術在發展,但人類的智慧並沒有成長。今天我們所擁有的資源和財富前所未有,我們擁有的知識和技術能力也是前所未有,當然我們面臨的麻煩也是前所未有。

今天人類知識的積累,信息處理的能力和抗風險的能力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但是很遺憾,我們缺乏了智慧,我們有時候並沒有把這些資源能力和知識用來加強溝通和合作,有時候還製造了很多隔閡,甚至擴大了分歧。

人類從來不缺災難,但是災難之後的我們一定要成長,否則,我相信未來毀掉人類文明的不是病毒,而是人類自己。人和人、國家和國家沒有一個是一樣的,肯定是不同的。而且會永遠的不同下去,也因為我們的不同,世界才豐富多彩。今天世界的很多問題是因為不尊重太多彼此之間的不同和分歧,看到了不同,依然能夠放下分歧,學會尊重和欣賞各自的不同,這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

第三,如果過去數位技術是讓生活變好,那麼今後數位技術是讓人類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疫情沒有改變技術變革的趨勢,但是疫情加速了數位技術的變革,因為災難在逼迫我們創新。

我們一位專家用肉眼看一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CT片子,需要15~20分鐘。後來中國的技術人員在很短時間內開發出的新冠CT隱形的智能算法,機器看到一個疑似病理的片子,只需要20秒,是肉眼專家效率的60倍。

我聽說疫情期間,農民用衛星遙感技術貸款,農戶通過手機上的小程序,在地圖上劃定自家的水稻田,衛星通過遙感圖像識別稻田作物生長的情況,結合了氣候行業等情況,機器預估產量和價值,再決定貸款多少錢給農民。疫情期間這樣用網際網路技術讓自己活下去,讓別人活下去的創新無處不在。

我們上學、開會、買東西、看病,維持生活的運轉,都必須依靠數位技術為活下去而做的創新,才是真正最強大和不可阻擋的動力。

數位技術的大趨勢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是未來本來需要三五十年的完成的數位化,可能會提速到10年20年內就完成,這是巨變以後的巨變。

技術變革提前並且加速,這是我們需要做好準備,也是我們今天的人工智慧大會,和去年大會所面臨完全不同的局面。

相隔一年,世界已經發生了巨變,今天的我們已經沒有時間擔憂,與其擔憂不如擔當,因為病毒不需要籤證,不分國家,技術也不應該有邊界,不能分你我。今天的災難是巨大的,今天的災難也許才剛剛開始,我們沒有其他選擇,所以大家早一點開始合作、團結、抱團,我們就會早一天勝利。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馬雲:新冠疫情加速了數位化變革,數位化可能會提速到十年、二十年...
    第三、馬雲表示,如果過去數位技術是讓生活變好,那麼,今後數位技術是讓人類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疫情沒有改變技術變革的趨勢,但是疫情加速了數位技術的變革,因為災難在倒逼我們創新。同時,馬雲認為,數位技術的大趨勢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是未來本需要三五十年的完成的數位化,可能會提速到10年、20年內就完成,技術變革提前並且加速,這是我們需要做好的準備,也是今天的人工智慧大會和去年大會所面臨完全不同的局面。以下為馬雲演講全文:尊敬的各位領導,嘉賓和朋友們,上午好。
  • 馬雲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都說了什麼
    7月9日至1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在滬正式召開,受今年疫情影響,馬雲與馬斯克並未親臨大會現場,而是以視頻的方式分別發表了演講,這與去年二人並肩而坐、侃侃而談「人類PK技術,誰是贏家?」的景象大不相同。
  • 人工智慧大會,馬雲和馬斯克視頻相聚,馬化騰發語音暢談人工智慧
    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本次峰會採用的是線上和線下的形式進行。而今年大會有多位重磅嘉賓出席,那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三馬」,馬雲、馬化騰和馬斯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針對於人工智慧,他們獨特的見解。「三馬」論AI這次三位大佬的相聚,並且都對人工智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是首次。
  • 疫情之下,馬雲和與馬斯克再度隔空對話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 李瀾一場疫情之後,世界終於聽懂了馬雲在今天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馬雲與馬斯克時隔一年再度同臺。這一次,馬斯克忘掉了火星,馬雲仍然惦記地球。但一場疫情之後,中國科技抗疫的實踐讓更多人體會到,用技術來讓自己生存的地球變好,或許更為重要。馬雲的東方式務實也為他贏得了更多人的好感和支持。彭博社此前曾發出感嘆:馬雲和馬斯克兩人當中,只有一個是「技術男」,但可能那個「非技術男」才是正確的。
  • 疫情之下的「復工」,一場大型數位化挑戰
    迅速迭代產品:打好疫情攻堅戰2月10日,上海、深圳、北京等多地企業在這一天復工,企業微信數據顯示:後臺伺服器請求上漲超10倍。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不得不迅速「求變」,以期度過難關。線上辦公成為了中小企業求變的一種方式,企業微信順應企業需求,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內完成了3次迭代,包含了十多項新功能的持續升級。首先,在醫療領域,企業微信根據1月22日開始搜集到的反饋,在1月25-27日做了疫情狀況下的緊急升級,上線了在線問診、在線會議和緊急通知能力。
  • 馬雲早已透露:未來10年裡,這3個行業或將崛起,別20年後才懂
    馬雲在之前早已透露,未來10年,這3個行業或將比房地產更有「錢途」,首富們都早已布局,你還在猶豫什麼?它引發了眾多創新並為多數企業帶來數位化顛覆,在慢慢改變市場趨勢。人工智慧為人們帶來了一個新的角色,在你逛街吃飯時,都會遇到人工智慧機器人為你服務。所以在未來10年裡,國內依舊會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科學技術的發展會致使產業的變革,人工智慧的發展會帶動各種新產業的興起。例如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有很大發展空間。
  • 疫情之下 數位化讓新柴日產量創歷史新高
    2020-03-26 10:04 |浙江新聞客戶端 ​
  • 從2003年開始加速的數位化進程,為什麼到2020年一躍成為市場「頭等...
    疫情之下的場景倒逼,2020年的數位化進程有什麼不同對於今天的中國企業、品牌、商家而言,業務、管理、生產等環節若是不往線上蹭一蹭,那基本已經out了。當然,背後的直接原因也頗為無奈。誰能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來勢竟如此洶湧緊迫,一下子打亂了原有的市場節奏。
  • Menu全新九語官網上線,疫情之下助力海外餐廳數位化轉型
    自進入2020年開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席捲全球,歐洲、美國疫情甚為嚴重,呈持續反彈之勢。依靠消費者需線下到店的傳統行業遭到沉重打擊,其中傳統餐飲業幾近停擺。相比國內餐廳的深度網際網路化,大部分海外餐廳還處於網際網路「蠻荒」時代。
  • 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看看馬雲等大佬們都說了些什麼?
    有了經濟和社會普遍的數位化和網際網路化所創造的基礎環境,人工智慧終於開始活躍在廣泛的經濟領域。第三個階段,人類將真正進入智能社會——社會的智能化,人工智慧將從經濟領域滲透到廣泛的社會領域。我們如今正處於經濟智能化前半段向後半段過渡的時期。
  • 馬雲:人類離不開地球,但地球卻可以離開人類
    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帶來全息演講。他在演講中分享了因新冠疫情帶來的三點思考:人類離不開地球,但地球卻可以離開人類;經濟增長可以放慢,但是人類必須成長;如果過去數位技術是讓生活變好,今後數位技術是讓人類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馬雲表示,自己現在在雲南,很榮幸能夠加入討論,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大會,可能也是歷史性的。
  • 馬雲參加重慶智博會,8分鐘演講談了30次數位化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9月15日,在首次「雲」上舉辦的智博會開幕式上,馬雲稱讚重慶在數位技術應用創新上,已經是一座領跑的城市。「過去重慶是緣水而建,因水而繁榮,我相信未來的重慶,一定是因為數位化而繁榮。」
  • 「奧哲」完成2億元人民幣融資 低代碼技術將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新...
    奧哲成立於2010年,致力於通過低代碼技術助力企業與組織實現數位化升級。年初,突發的新冠疫情讓所有人措手不及。短時間內採集疫情信息,並進行數據分析,成為國家和各個地方政府的當務之急。同時,社會機構和企業的數位化抗疫需求激增。在此期間,低代碼技術的特性恰好填補了這些需求背後的生產力空缺。
  • 2020年Q1​數字用戶行為分析:全面戰疫,國民數位化再提速
    10.22億人,環比2019年四季度增長0.41%。企業級應用異軍突起,釘釘、企業微信、騰訊會議等一大批移動辦公應用用戶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並逐步內化為企業日常辦公必備工具,長遠來看在線辦公有望加快中小微企業的數位化進程。疫情期間,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多家在線教育機構開啟免費直播課,移動教育領域用戶激增。
  • 構建數位化「土壤」 千方集團提速智慧交通新基建
    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平臺推送的服務信息觸達用戶達1億。此外,千方自主開發的非接觸式精確測溫產品及解決方案,可在無障礙快速通行的同時完成測溫,被部署北京市機場、高鐵車站和地鐵等重點公共區域,服務返京群眾;其人工智慧產品和服務馳援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供應鏈僅用5小時即完成配送,並陸續參與武漢方艙醫院和各地「小湯山」醫院建設。
  • 馬雲聯合國大會談數字合作 未來十年數位化對世界非常關鍵
    原標題:馬雲聯合國大會談數字合作,未來十年數位化對世界非常關鍵   據聯合國官方推特
  • 馬雲、馬斯克同臺談AI:人工智慧拯救世界?
    3、馬雲認為,疫情加速了數位技術對人類生活的滲透,本需要三五十年完成的數位化,可能會在十年、二十年內就能完成。「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大會,可能也是歷史性的。」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上如是說。
  • 馬雲VS馬斯克:七個月兩次討論人工智慧,二馬為什麼一直談不攏?
    「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馬雲和馬斯克對於人工智慧公開表態。當時馬雲說,「My view is that a computer may be clever,but human beings are much smarter/人工智慧雖然聰明,但是人類會更聰明一點」。
  •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慧科訊業線上支招!
    2020年,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讓許多企業措手不及,尤其是傳統的非信息化企業,因為缺乏有效的數位化管理經驗和模式,部分企業的運營在疫情面前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也再一次被提上了議程。但是如何轉型?如何利用大數據賦能企業數位化轉型?這些都是企業決策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 文旅消費數位化迎來「大提速」
    為促進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旅遊業健康發展,會議確定了支持「網際網路+旅遊」發展的措施。一是支持建設智慧旅遊景區,普及電子地圖、語音導覽等服務,打造特色景區數字展覽館等,推動道路、旅遊廁所等數位化建設。二是鼓勵景區加大線上營銷力度,引導雲旅遊等新業態發展,出臺規範發展網際網路+旅遊民宿的措施。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保留線下服務。三是完善包容審慎監管,加強旅遊安全監測和線上投訴處理,打擊坑蒙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