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島聯盟」、民進黨在臺北、高雄舉辦的所謂「反併吞」活動中,臺北參與人數約1萬人,與「喜樂島」宣稱的10萬人相差甚遠;而民進黨的高雄活動,僅5000人參加
華廣網22日發表廈門市臺灣學會副秘書長、研究員楊仁飛的評論說,2018年10月20日,距年底的「九合一」選舉不足40天的時間,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舉行了一場所謂的「反吞併護臺灣、反介入護高雄」的遊行。從民進黨舉行這次遊行的動機、發出的宣言,顯然這是「當家鬧事」「無事生非」「黑白顛倒」「轉移焦點」「撕裂臺灣」「挑釁大陸」的政治鬧劇,顯示出蔡英文當局不僅繼續撕裂臺灣社會,惡化兩岸關係,而且徹底撕下蔡英文過去兩年多「標榜」的「維持現狀」的虛偽面目,將使臺灣民眾更加清晰地認識蔡英文當局及民進黨欺騙成性、鬥爭成性的政黨品格。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當家鬧事」
這次遊行是民進黨取得全面執政權兩年以來自行主導的一次為挽救民進黨高雄「選情」「蔡英文執政危機」的遊行。在在野黨國民黨都不搞遊行、無力搞對抗的情況下,民進黨將自身執政造成的困境轉移到所謂的「境外假新聞」,是典型的「當家鬧事」,無事生非、轉移焦點行為。
「動機不純」
2016年以來民進黨大權在握,以「轉型正義」的名義全面清肅國民黨,全力推動「去中國化」的進程,全面倒向美日配合制約中國大陸的崛起,政令可謂「雷厲風行」「無所顧忌」「暢通無阻」,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民進黨何來一場充滿「批判性」「批鬥性」的遊行?顯然動機不純。
民進黨雖不動員黨員參與「喜樂島聯盟」組織的「全民公投反吞併」遊行,但民進黨要角葉菊蘭出席相挺,而原本就是深綠「臺獨」的鐵桿組織一員的「臺灣南社」、「基督教長老會」這些「獨性」極為明顯的團體反過來參與民進黨所謂的「反吞併」遊行,顯示出這兩場遊行,互為表裡,主題相同、本質相同、目標相同,即讓「綠營在臺灣全面勝利」,起到相互配合,達到企圖共同壯大「臺獨」聲勢的效果。
「顛倒黑白」的本事一流
這次遊行是在民進黨執政20年的高雄選情出現危機的情況下發生的,暗指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及其他支持兩岸和平統一的力量是「內部反動復闢勢力」,污衊大陸是「暗黑勢力」,可謂信口雌黃,顛倒黑白。明明是張天欽之流自認「東廠」不以為恥,卻睜眼瞎忘記明代「東廠」是最邪惡的黑暗勢力這一歷史事實,反而倒打一耙,說別人是暗黑勢力,令人有捉賊喊賊的感覺。明明是大陸惠臺政策、爭取臺灣民心、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的努力受到臺灣大多數民眾的歡迎,反而是蔡英文當局小鼻子小眼睛,到處穿小鞋,給兩岸交流交往設限,製造恐怖氣氛與寒蟬效應。明明是民進黨恐懼「兩岸越走越近」,內心虛偽、手段毒辣,卻視光明正大數十年一如既往推動兩岸統一的大陸視為「邪惡」的力量,企圖以所謂的「反吞併」欺騙少與大陸接觸交流的臺灣民眾,繼續蒙蔽他們、愚弄他們,以圖長期控制他們的目的,可謂用心險惡。
戳穿「維持現狀」的假象
蔡英文2016年上臺執政前及執政以後,一直以所謂的「維持現狀」來騙取民眾相信她有能力維持兩岸關係,但是她卻始終不肯講明白什麼是「維持現狀」。現在倒好,一個假借的「人民的宣言」卻明確告知全臺人民,民進黨要靠美國人支持來實現維持「臺獨的現狀」,要利用美中衝突的機會,維持「臺灣不屬於中國」的現狀,且在這個基礎之上,繼續穩步向前。這等於直接替蔡英文的「維持現狀」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坐實蔡英文當局、民進黨一直喊在嘴上的「維持現狀」是騙人的。
「正名」註定黃粱一夢
在製造兩岸對抗、對立的道路上,蔡英文當局為她「臺獨夢」畫了一個藍圖,即對外乘中美對抗的局面,甘於充當美國人的打手,換取美國的「特殊保護」,使臺灣成為美國戰略上的真正「盟友」。對內創造「中華民國臺灣」的「新國名」,縱容「激獨」勢力搞「正名公投」,試圖通過文教、政治、社會的改造,達到從「臺獨借殼上市」到完成「臺灣建國」的目標。
蔡英文當局鼓動臺灣民眾仇恨大陸,挑釁大陸底線,發動所謂的「反吞併」與「正名」遊行,反映了民進黨面對人心思變只知轉嫁矛盾與視線的無能,反映了為實現「臺獨」目標民進黨急於求成而不顧人民性命安危的冷血政黨品格,反映了民進黨為了「執政」不惜出賣臺灣利益、出賣中華民族利益的自私自利政黨屬性。
當下,臺灣社會瀰漫一股厭惡傳統「藍綠政黨」不擇手段不顧民生的氣氛,呼籲重建臺灣正道、中道的力量,儘管他們的聲音很比較微弱,力量還比較鬆散,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沉默的聲音會壯大,終會拋棄那些自棄中華優秀文化、挑撥族群階層對立、故意製造兩岸敵意的政黨與政治人物。(本文作者為廈門市臺灣學會副秘書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