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基金投研「瘸腿」:營收突降近20% 可轉債債券A虧超20%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電鰻快報

《電鰻快報》文/高偉

一不小心,自己的運營情況就被參股上市公司的年報披露出來了!《電鰻快報》注意到,有這種擔心的多是中小型基金公司,且掙扎在生死線上。

《電鰻快報》統計發現,截至3月28日,已有27家基金公司披露去年經營情況,合計淨利潤為140.29億元,平均每家公司盈利5.2億元。不過,這個平均盈利數據的背後可有不小的乾坤,有公司盈利最高達到17億元,但有公司連續虧損,更多公司表現平淡。實際上,共有25家基金公司在去年盈利,但卻有公司雖然也盈利,但實際上已經舉步維艱。其中,中海基金在2019年雖然勉強盈利,但其營業收入突然下降近20%,在目前已披露2019年運營數據的27家基金公司中,主營收入下降最快的基金公司,不得不令人唏噓。

打來國聯證券2019年年報,我們看到,該公司持有中海基金33.409%的股權,中海基金2019年底總資產為3.67億元。其披露的運營數據如下圖(截圖來自國聯證券2019年年報):

對比2018年數據不難看出,中海基金3.67億元的總資產,同比下降7.4%;淨資產3.23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在年度利潤方面,與2018年的虧損2837.9萬元相比,去年則勉強盈利36.7萬元,而本公司股東分佔本年底利潤達411.0萬元。

雖然利潤36.7萬元對於一家基金公司來說有點杯水車薪,但至少說明公司不虧損了。但《電鰻快報》發現,其收入方面卻暗藏跟大危機。中海基金2019年營收為1.47億元,與上年的1.77億元相比下降16.96%。

進一步觀察國聯證券2019年年報,我們還發現,在為國聯證券提供證券經紀服務收益方面,中海基金僅306.5萬元,同比下降17.63%;在提供基金代銷服務收入方面,中海基金也僅4.5萬元,同比下降78.87%。

對於上述交易數據,中海基金在參股股東國聯證券心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我們跳開國聯證券的年報,開看看中海基金自身在去年的發展情況,也基本清楚這家公司為啥營收下降如此之快。

中海基金在2004年3月18日成立,至今已經16個年頭了,但截至去年年底基金數量僅39隻,管理規模為119.30億元,經理人數也不過13人。實際上,這家基金公司近兩年規模一直處於100億元的低位。如圖:

據《電鰻快報》了解,中海惠祥分級債券和中海惠利分級債券兩隻分級保本基金,分別成立於2014年8月29日、2013年11月21日,江小震則分別從2014年8月29日、2016年4月16日起開始管理中海惠祥、中海惠利,直至2019年4月23日被楊皓鵬免職後離任。但自2016年四季度起,受債市調整影響,兩隻基金淨值出現大幅回撤,特別是B份額(劣後級份額)由於自帶槓桿屬性更是出現暴跌。其中,中海惠祥分級B在2016年四季度下跌10.84%,中海惠利分級B在2016年四季度下跌12.02%。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2隻基金在此次風波中大致虧損了4個億,當時的基金經理江小震曾寫舉報信十問總經理,在業內引起不小轟動。巨額虧損最終由中海基金填補,導致原中海基金總經理和督察長先後離任。

此外,中海基金可轉債債券A是累計虧損最多的債基,從2013年3月份成立至今虧損超過20%。從年度來看,即使在股市大漲的時期,該基金的業績增長也讓人失望。比如2017股市大漲,不少可轉債基金收益紛紛超過純債基金,但中海可轉債債券A/C的業績卻是-5.31%、-5.64%,遠低於同期此類基金的平均收益卻是2.54%;2018年,同類基金平均回報率為4.56%,為中海可轉債債券A/C的業績卻是-17.47%、-17.69%。

回到2019年,中海基金旗下規模最大的混合型基金中海惠裕純債發起式(規模為6.37億元),2019年回報率為1.62%,而同期同類基金平均業績為6.26%,在2110隻可比基金中排名第1469名;混合基金規模老二的中海瑞利六個月定開債(規模為5.99億元),2019年回報率為0.90%,而同期同類基金平均業績為4.70%,在799隻可比基金中排名第542名。

顯然,中海基金不管是固收基金還是權益基金,在投研上還有較明顯的短板,這是基金規模難以提升的根本原因。中海基金營收的下降,讓人們有些吃驚,而這家公司要想改變目前頹勢,需要下大決心,大功夫。「小公司的規模、業績表現、風控能力等與大公司有一定差距,在行業馬太效應越發明顯以及行業發展越發規範有序的大背景下,突圍有一定難度,留給小基金公司的時間和空間都越來越有限。」業內人士表示。

相關焦點

  • 是時候關注可轉債基金了
    轉債基金最早誕生於2004年,A股市場第一隻以可轉債命名的公募基金是興全可轉債基金。由於當時可轉債市場規模小,品種少,一直到2010年才發行了第二隻可轉債基金。在可轉債基金稀缺的年代,興全可轉債基金不乏亮點。
  • TOP20債基排行可轉債基金佔一半,最高漲了25.5%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中證轉債指數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達到5.37%。而在市面上現有的3643隻開放式債券基金中,收益率TOP20中,可轉債基金獨佔10席。其中,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20%的可轉債基金共計六隻。
  • 可轉債市場火熱基金規模增長近百億元 華夏基金推出新混基張帆接盤
    受益於可轉債市場的「火熱」,今年多只可轉債基金收益率逼近30%,上半年轉債基金規模增長近百億。另一方面,債券型基金則略顯「黯淡」。截至22日,已有41隻債券型基金髮布清算報告,而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洗牌」有利於行業資源的合理配置,會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 鵬華可轉債 : 鵬華可轉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更新的招募說明書...
    >鵬華可轉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更新的招募說明書(2020年第2號)》及對本基金合同的任何有效修訂和補充 5、託管協議:指基金管理人與基金託管人就本基金籤訂之《鵬華可轉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託管協議》及對該託管協議的任何有效修訂和補充 6、招募說明書:指《鵬華可轉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及其更新 7、基金份額發售公告:指《鵬華可轉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份額發售公告
  • 可轉債市場火熱 如何參與?首隻可轉債ETF來了
    來源:金證研《金基研》徐佳/作者 時風/編審我國可轉債市場發展至今,規模與速度可謂是突飛猛進。而在2018年熊市之後,轉債擁有的投資價值被市場挖掘,從而造就了2019年轉債市場的財富效應。進入到2020年,該市場延續了2019年的熱度。
  • 可轉債基金和債券基金有什麼區別?具體關係一覽
    理財觀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購買基金、理財產品或者股票。一些朋友在選擇基金的時候發現與債券有關的基金有兩種,一種是可轉債基金,另一種是債券基金,二者看起來十分相似。因為還有很多朋友沒有弄清楚可轉債基金和債券基金的區別,所以小編就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下二者有哪些不同。
  • 廣發基金譚昌傑:「固收+」策略需要全方位的投研支持
    作為業內較早探索「固收+」策略的投資人員,廣發基金混合資產投資部譚昌傑有自己的心得。他介紹,做好「固收+」,需要全方位的投研體系提供支持。「『固收+』好比是一道菜,對於廣發基金而言,優勢在於原料豐富多樣,由專門的投研團隊對各類原料進行評估和篩選,為基金經理提供高質量的研究支持和投資建議。」
  • 「新債分析」旺能轉債/健20轉債
    公司近3年營收複合增長率-10.48%,淨利潤複合增長率43.88%,營收成長性不佳,淨利潤成長性優秀。分析:公司處於行業中遊,資金關注度較低,近期股價走勢較弱,投資價值一般。轉債特性:債券評級:AA轉股價值:93.87元預計上市首日溢價率:22%左右分析:債券評級一般,轉股價值偏低,當前溢價率較低,參考已上市的福能轉債、偉20轉債,預計旺能轉債上市首日價格在114元附近。
  • 健20轉債價值分析 健20轉債中籤率是多少?
    可轉債名稱:健20轉債  申購時間:12月17日  中籤繳款日:12月21日  投資建議:可以申購,預計上市首日價格在124元附近,上市首日即可賣出。  公司近3年營收複合增長率61.90%,淨利潤複合增長率33.03%,營收成長性優秀,淨利潤成長性優秀。  分析:營收淨利潤表現優秀,但公司處於行業中遊,近期股價走勢較弱,投資價值一般。
  • 工銀瑞信匠心鍛造固收+金牌戰隊 堅守價值投研「軟硬」實力全面提升
    近三年,工銀瑞信旗下15隻固收類基金排名同類前1/3,12隻位居同類前1/4,11隻產品漲幅在15%以上,其中工銀可轉債、工銀雙債增強、工銀雙利A/B、工銀產業債A/B等6隻收益超20%,工銀雙利A/B、工銀產業債A均獲得銀河三年期五星評級。
  • 最高收益超14% 可轉債基金再次領跑債基
    近期,可轉債市場走出一波上升行情,中證轉債指數自2月4日以來區間漲幅接近8%,部分可轉債基金淨值表現領跑同類基金。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公募基金持有可轉債市值接近千億元。截至2月20日,可轉債基金年內平均淨值漲幅為5.45%。其中,長盛可轉債A以14.41%的年內漲幅暫居可轉債基金第一,同時亦是債券類基金之首。此外,還有9隻可轉債基金年內淨值漲幅達到10%以上。相比之下,債券型基金年內平均淨值漲幅僅為1.56%,表現最好的一隻純債債基淨值漲幅為8.74%,排在40名開外。
  • 可轉債的「危」與「機」在哪?投資者可以這樣優選可轉債基金
    可轉債發行規模擴容 二級市場火爆可轉債的高彈性品質,不但受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歡迎,也是上市公司融資的重要工具。3月12日,華安轉債、三祥轉債、博特轉債、雷迪轉債、搜特轉債、紅相轉債等6隻轉債同時啟動申購,創下近兩年來日申購數之最。
  • 方正富邦基金募集失敗:債券基金遭遇寒流
    此外,方正富邦基金近年來營收狀況也不容樂觀,2019年上半年虧損近2000萬元,最近兩個完整的會計年度(2018年、2019年)也陷入虧損。方正富邦基金方面也表示,未來,公司將積極布局主動權益類產品,提升大類資產配置能力。
  • 基金業再聞噩耗,中海基金副總經理過世,背後浮現中海員工不滿和質疑
    中海基金近年來內部人事地震頻繁,從上到下,從高管到投研,經歷過一波大換血,更有前基金經理髮布公開信十問總經理。 聰明投資者從業內獲悉,中海基金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宋宇於日前過世,這是近幾年金融業頻發高管不幸的又一例。但與過往不同的是,宋宇的過世似乎在員工群體中激起了為之不平的反響。
  • 華夏基金固收黃金戰隊:聚沙成塔,乘風破浪!丨基金
    面對市場利率下行+打破剛兌+市場震蕩等投資挑戰,為滿足投資者進可攻退可守的需求,華夏基金大力打造固收黃金戰隊,積極布局「固收+」這一賽道,多年在債券投研領域的深耕在今年厚積薄發。來自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華夏基金債券投資主動管理能力在可比114家基金公司中位居前三,以聚沙成塔的追求和細水長流的韌性,用一個BP又一個BP的匠心為投資者積累收益。
  • 可轉債配置價值凸顯 普通投資者可關注兩類基金產品
    近期股市回調連帶轉債走低,但從相對於上證綜指、創業板指等主要市場指數的跌幅來看,轉債市場顯示一定抗跌屬性。在當前背景下,可轉債投資價值如何?博時可轉債ETF基金經理鄧欣雨表示,雖然可轉債估值已回升到近兩年高位,但仍處於歷史平均水平。我們看好權益資產向上的大趨勢,從股債估值對比看,權益資產估值具有相對優勢,可轉債資產上行趨勢明確。
  • 可轉債基金平均收益達11% 連續兩年表現突出
    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12月4日,納入統計的62隻可轉債基金(各份額合併計),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11.12%。其中,共有59隻可轉債基金取得正收益,收益率超過10%的有36隻。此外,收益為負的3隻基金中,有2隻系今年新成立。
  • 上市首日平均漲超20%,想打新中籤率不高?什麼才是投資可轉債的正確...
    抗跌跟漲 可轉債長期年化回報超8%所謂可轉債,是指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持有人可按照約定的價格將債券轉換成發行公司普通股票的債券。由於兼具債券和股票雙重屬性,既能獲取跟隨股票上漲的彈性,又能在市場震蕩調整時有效控制回撤,可轉債被視為是一種攻守兼備的投資品種。
  • 博時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ETF淨值下跌1.06% 請保持關注
    來源:金融界基金作者:機器君金融界基金07月16日訊 博時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ETF基金07月15日下跌0.98%,現價10.476元,成交15712.91萬元。當前本基金場外淨值為10.3760元,環比上個交易日下跌1.06%,場內價格溢價率為-0.03%。本基金跟蹤指數為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指數,業績比較基準為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指數。
  • 華夏基金固收黃金戰隊:聚沙成塔,乘風破浪!
    面對市場利率下行+打破剛兌+市場震蕩等投資挑戰,為滿足投資者進可攻退可守的需求,華夏基金大力打造固收黃金戰隊,積極布局「固收+」這一賽道,多年在債券投研領域的深耕在今年厚積薄發。來自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華夏基金債券投資主動管理能力在可比114家基金公司中位居前三,以聚沙成塔的追求和細水長流的韌性,用一個BP又一個BP的匠心為投資者積累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