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很多家長對於子女的期盼更多是在能考取大學,尤其是能考上國內兩所頂尖學府,清華和北大,那就是給家族增光。這一榮譽就相當於古代科舉制度裡面的能考取狀元一樣,不僅家族增光是,甚至學生所就讀的學校都是感覺到自豪的。所以慢慢的很多學習好的學生基本都是以清華和北大為奮鬥的目標。
但是每年的考生成上百萬計算,今年的考生更是達到來上千萬,每年只有其中的幾千人才有機會進入到清華和北大這兩所國內的最高學府就讀。所以這樣平均下來,高中學校只要能有一兩個學生能考上清華和北大的話,就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並且還能幫助提高知名度方便以後的招生工作。但是今天小編要提到的一個班級,居然就有32位學生上了北大清華,到底是什麼牛逼的班級呢?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
很多省份排名在全省前一百名的考生都不能有很大的把握進入清華和北大,但是就是人大附中這個班級一個班竟然有32個考生考取了清北,這不得不引起全網的關注。無數好奇的網友也和小編一樣,想一探究竟。
了解過後才發現,這32位學生有著一副中國人的面孔,但是國籍不是中國人,而是外國國籍。他們憑藉著外國國籍以更加低的分數考入清華北大,不過分數也是相對比較高的,只是相對正常考進清北的學生而言分數真的很低。對此,很多網友表示深深的不滿,憑什麼這些「假洋人」就能以低分考上清華北大,出現這一現象是教育制度出問題,難道沒人管嗎?
但是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呢?其實中國這一對於國際學生的優惠政策也是為了讓中國的高校與國際接軌,這樣就能加強對外交流,所以就得招收一些國際學生,但是標準就不能按照國內的來了,標準降低也是必然的。全球一些權威的世界大學排行評判機構將一所大學國際化程度納入到評判的標準裡面,所以清北大學這樣做也是為了提高其大學的知名度和自身的實力等。
由於有這種政策存在,於是被很多用心不良的家長利用這點去鑽空子。因為國內的法律規定,只要父母雙方有一方的國籍是外國的國籍的話,孩子就可以直接是外國國籍了,不過也可以更改國籍的,如果是外國國籍的話,就可以直接被看待為國際學生。於是,很多父母為了孩子能上清北,就會更改國籍,讓孩子成為國際學生,以低分考取清北。
這一做法無疑在搶佔很多寒窗苦讀學生的名額,不過教育部也做出了相應的回應和規定,這一現象也將得到很好的制止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