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歐陽凱
10月31日,香港兩大電力供應商之一的中電控股(00002,HK)公告稱,已通過一間全資附屬公司提交收購陽江核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江核電)17%股權的受讓申請。該申請已提交給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不過,由於公開掛牌程序的性質,中電控股並未透露具體金額等相關數據。
此前的10月8日,中廣核電力(01816,HK)在北交所公開掛牌出售陽江核電17%股權,掛牌價為50億元,出售事項完成後,中廣核電力仍將直接及間接持有陽江核電共61.2%的股權,繼續保持陽江核電的控股股東地位。
拋售或因融資需求
資料顯示,陽江核電是中廣核電力旗下的非全資附屬公司,擁有三臺各1086兆瓦已投入商業運行的發電機組及另外三臺各1086兆瓦的在建發電機組。由中廣核電力、廣東核電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核投,全資附屬公司)、中廣核一期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聯營公司)與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有46%、30%、7%及17%的股權,此次出售的17%股權分別來自中廣核電力持有的12%股權和廣核投持有的5%股權。
數據顯示,2015年,陽江核電的營收為44.53億元,淨利潤為7.87億元,淨資產(所有者權益)為142.18億元。根據17%的股權50億元的掛牌價可粗略估算,陽江核電100%股權高達294.12億元,相比2015年的淨資產142.18億已經上漲了1.07倍。
對於出售的原因,中廣核電力在公告中僅解釋稱,引入其他股東方有助於整合市場資源,提升市場開拓能力,爭取未來更多電力市場份額,亦可更直接和有效地借鑑和引入新股東方的成熟經驗和先進理念,進一步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一位不願具名的港股能源行業研究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缺錢、融資和減債」三方面原因。在該名研究員看來,50億元的出售資金估計是用來支援公司早前公布的收購,這包括收購控股股東中廣核集團旗下的廣西防城港核電61%股權、陸豐核電100%股權及中廣核工程公司100%股權,總對價約為99.2億元。
「在30億元的首次付款後,剩下的69.2億元如果以債券融資的方式募集,對中廣核電力來說負擔會很重,相比較之下,50億元出售股權不僅可以減輕公司負債負擔,還可消除市場對潛在股權融資稀釋權益的擔憂」,該研究員指出。
三年前的收購曾被叫停
對於此次受讓方,中廣核電力設定了嚴苛的條件——核電發電行業有效存續10年以上的企業法人,在大型商用核電站的運營和安全管理方面具有豐富經驗、良好業績和人才儲備等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出手」的中電控股為香港有名的猶太家族嘉道理家族所持有,是中廣核在大亞灣核電站的合作方。大亞灣核電首臺機組——1號機組已於1993年實現併網發電,從這一層面來看,大亞灣核電已安全運營23年,符合上述條件。
中電控股「覬覦」陽江核電也由來已久。早在2011年,中電控股便宣布與中廣核達成合作協議,入股廣東陽江核電站項目,中電控股將佔項目17%權益。但到2013年,這一事項因故終止。
時隔3年,中電控股再度出手,是被拒還是如願以償,目前仍然是未知數,但根據掛牌程序,掛牌交易將於11月2日終止,屆時,符合資格受讓方將獲發通知。中電控股在公告中亦坦言,受讓申請不一定會成功。假若受讓申請成功,仍須待雙方就正式協議達成共識及籤署以落實受讓內容,該協議還需獲得監管機構的審批,方可做實。
一位核電央企人士向記者解釋,中電控股3年前的收購被叫停有一定的背景原因。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國內暫停審批新核電廠項目,使得陽江核電施工延誤。但「今時不同往日」,沿海核電已於去年重啟,核電作為清潔能源前景向好,不過,國內核電發展也面臨新的課題。比如電力供需寬鬆背景下核電的消納問題,電改背景下核電如何參與市場競爭以及公眾對核電接受程度等等。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