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有160天沒進過劇場了,太期待今天的演出了!」在中文版音樂劇《魔女宅急便》的首演現場,賴女士激動地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5月29日晚,作為新冠疫情後上海復演的首部音樂劇,《魔女宅急便》登陸上海人民大舞臺,拉開了8場演出的大幕。
按照每場演出不超過30%上座率的規定,《魔女宅急便》首演迎來了300位觀眾,不少人特地從外地趕來。儘管下著小雨,還是有許多觀眾提前一小時守在劇場門口,想在第一時間赴這場「魔女」之約。
「『疫情後的第一部音樂劇』,這句廣告語很讓人心動。我之前也看過黃子弘凡(劇中主演)的一場音樂會,他聲音很亮,所以想來看看。」
作為一位資深劇迷,賴女士去年每月會走進劇場兩三次,如今有期待已久的音樂劇復演,她毫不猶豫就來了,「現場有替代不了的魅力,那種衝擊和感染力,線上是感受不到的,同樣的歌曲在劇場聽也會更感動。」
長長的隊伍裡,排在第一位的軟軟和朋友Apri非常搶眼。
「真的挺激動,來的時候我就一直跟朋友說,終於能看音樂劇,今晚應該能睡個好覺了。因為好久沒進劇場了,很開心!」入場前,軟軟非常興奮。
以前來劇場,軟軟和朋友都是結伴看戲、並肩而坐,如今要隔座觀演,她坦言有點不習慣,「在一起會有一種氛圍,現在分開來了,會覺得沒那麼熱鬧,劇情到了高潮好像身邊沒人呼應一樣。但現在是特殊時期,我們要給劇場一些支持。」
Apri同樣對隔座表示理解,同時她也不擔心安全問題,「每個人做好自我防護,劇場做好清潔和消毒,讓大家保持安全距離,我覺得就沒有問題。如果有喜歡的戲,我會繼續來看。」
人民大舞臺門口,有觀眾捧著鮮花,等著送給心儀的演員;有觀眾頭戴「小魔女」琪琪的同款紅色蝴蝶結;還有觀眾穿著華麗的洛麗塔服裝,希望與臺上的童話氛圍遙相呼應。這不僅是劇場復演的紀念日,也是屬於劇迷們的節日。
全面消毒過的劇場於演出前1小時開始檢票,觀眾錯峰入場。
入場前,每位觀眾需要出示「隨申碼」綠碼,接受體溫檢測,且必須佩戴口罩。
檢票時,觀眾進入一米欄排隊通道,需要配合工作人員出示電子票二維碼。
劇場裡,觀眾隔排隔座而坐,工作人員現場巡視,避免觀眾走動。
來到座位前,每位觀眾都收到了一份特別的驚喜——魔女紀念紙袋,裡面裝著一張特定的紀念票根,以此紀念疫情後的第一部現場演出音樂劇。
燈光亮起,大幕拉開,吊著威亞的「小魔女」仿佛飛行在藍天白雲間,全長135分鐘的演出時常掌聲雷動。
「所有人用信念支撐起了這次演出。當看到燈光開始亮起、舞臺開始變幻,所有愛與溫暖在舞臺上呈現的那一刻,我們相信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聚橙音樂劇總經理俞心悅感慨萬千。
首演落幕後,不少觀眾在社交平臺分享了他們觀劇的感受,「全程都在微笑,溫暖又治癒。」「在這個雨夜,遇到了魔幻世界!」「舞美一級棒,想親吻舞臺!」
《魔女宅急便》根據日本作家角野榮子的同名童話小說改編,原版音樂劇由日本編劇/導演岸本功喜、日本作曲家小島良太創作於2017年。
中文版《魔女宅急便》由聚橙出品,主創團隊中、日結合。宮崎駿動畫《魔女宅急便》在中國積累的人氣,黃子弘凡、張芳瑜等18位演員的加盟,超現實主義畫風的舞美,讓這部籌備了一年多的音樂劇備受期待。
《魔女宅急便》早在疫情前已經完成開票,售票成績喜人。收到復演信號的第一時間,劇組便按每場演出不超過30%上座率的規定,對觀演環境做出了調整,並重置門票。
人民大舞臺共有1002個座位,但每場只開放300個座位,為了讓更多觀眾走進現場,《魔女宅急便》在原來6場的基礎上新增了2場,一共8場,門票迅速售罄。加演是為了分流觀眾,但對演員來說更辛苦,挑戰也更大了。
「製作這部劇,我們每天的心情都像在坐過山車。」製作人賴毅形容,正如劇中歷經挫折與困境的魔法少女,劇組也經受著疫情下的種種挑戰,克服了無數困難,終於等來首演這一天,「經歷了四五個月的疫情,我們希望給市場一個信號,重燃希望,重燃信心。」
「作為戲劇人,能有戲在舞臺上演出,就是最大的幸福。」導演石路感慨,「這個時期,全世界的人可能都需要這樣一部作品,來撫慰大家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