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資訊全知道,專注服務汽車人才
簡歷投遞:hr@yihelietou.com,人工客服:林飛(微信號:nickcareer【長按可複製】)
=========================
一、起源於1862年的兵工廠
長安汽車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洋務運動時期,1862年11月,李鴻章授命英國人馬格裡和中國官員劉佐禹在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廟宇中創辦了上海洋炮局。當時的上海洋炮局僱有50名工人,招募洋匠到香港購得所需的機具,用極為簡陋的黏土熔爐製造開花炮彈。
上海洋炮局於1863年更名為蘇州洋炮局,到了1865年,李鴻章將蘇州洋炮局遷往南京,在聚寶門(如今中華門)外掃帚巷東首的西天寺廢墟上建立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金陵製造局。
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金陵兵工廠日夜趕工支援前線,同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南京告急。金陵兵工廠接到國民政府西遷的命令,全廠職工夜以繼日地拆卸設備,突破重重險阻歷時三個月終於完成了西遷的壯舉,為日後抗戰保留了希望的火種。金陵兵工廠遷往重慶後,僅用了三個月就得以復工並更名為第二十一兵工廠。
1951年,第二十一兵工廠更名為中央兵工總局國營四五六廠。1957年,中央提出「軍民結合,學會兩套本領」的生產方針,以這個方針為指導方向,四五六廠的200多名工人在1958年面臨資金不足、沒有工具機和模具的情況下,歷時3個月,以威利斯M38A1為基礎,逐個零件反覆測繪仿製,終於試製出中國第一輛越野車——長江牌46型越野車。與此同時,中央兵工總局國營四五六廠更名為長安機器製造廠。
二、軍工企業逐漸轉產民用汽車
1979年4月,技術上的難題迫使長安廠決定引進日本鈴木的產品和技術。1984年3月2日,長安廠和日本鈴木公司正式籤訂技術貿易合作協定書,進行微型汽車和發動機項目的合作。1984年11月15日,第一批長安牌SC112微型廂式貨車和SC110微型載貨汽車正式下線,這也標誌著長安廠正式從軍工企業轉型為民用車生產企業。
長安機器製造廠不斷發展的同時,江陵機器製造廠(原一五二廠)在生產發動機的同時也開始嘗試生產汽車,藉助長安廠的技術優勢,江陵廠於1984年12月30日成功組裝了三臺樣車,其中兩臺為日本零件組裝,一臺則採用國產零件,國產件樣車一次點火成功。
從1984年底第一批成品車下線到之後的1986年,長安廠僅用短短兩年的時間便已突破了一萬輛的生產大關,長安的汽車之路就此步入正軌。1988年底,江陵廠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其發動機年產量已突破一萬臺大關,江陵廠發動機產量突破十萬臺也於1994年得以實現,長安廠與江陵廠的持續發展為之後長安汽車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長安鈴木和長安福特
1993年6月,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佔51%股份,日本鈴木株式會社擁有39%股份,鈴木(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持有10%股份,公司註冊資本1.9億美元,投資總額5.55億美元,廠址位於重慶市巴南區魚洞鎮。
1995年3月25日,長安鈴木總裝生產線試製出第一臺奧拓SC7080轎車,該車在同年4月1日正式投入生產。
2001年4月25日,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雙方各持有50%股份。
2005年4月,長安福特宣布由日本馬自達參股的南京工廠正式動工建設。繼成功投產嘉年華和蒙迪歐之後,長安福特在2005年8月將紅遍歐洲市場的緊湊型家用車福克斯引入中國。
四、長安馬自達與長安沃爾沃
2006年2月27日,長安汽車集團、福特汽車公司與馬自達汽車公司在重慶公布了進一步加強三方合作夥伴關係的計劃,馬自達汽車公司參股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自此,公司正式更名為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三方持股比例從原先的長安汽車與福特汽車各佔50%變更為長安50%、福特35%和馬自達15%的比例。
不知是否還有人記得長安汽車與沃爾沃汽車的合作關係,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於2006年與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共同成立了長安沃爾沃,按照與合作夥伴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公司籤訂的協議,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以技術轉讓的形式授權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公司生產及銷售沃爾沃S40轎車。國產沃爾沃S40和S80L始終沒有得到消費者的重視,2012年底,長安沃爾沃全面停產S40車型。
五、重拾信心 逐漸穩定
2010年10月31日,長安汽車發布其全新品牌戰略和四大品牌標識,其中就包括長安乘用車新標識。此前,長安汽車高層認為盾牌型標識的視覺衝擊力不強,為長安汽車換標一事醞釀已久。新設計的V型標識代表著價值(Value)和勝利(Victory),新標識的創意來自於抽象的羊角,體現了長安汽車勢必爭做中國汽車行業「領頭羊」的決心,但也有人認為長安汽車的新標識與某日系高端品牌標識過於相像。
從152年前兵工廠的創建,到改革開放後逐漸進入民用車生產領域,長安人經歷了無數起起落落後,終於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與多家海外車企合資辦廠,令長安汽車獲得了豐富的汽車設計、研發和生產的經驗,從而使長安汽車有信心和資本逐漸將自家品牌發揚光大。對長安汽車來說,如何提升品牌認知度、擺脫海外品牌成熟車型的「陰影」才是當下最需要做的。對此,長安汽車今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讓我們共同見證長安汽車未來的發展,見證中國汽車工業的騰飛。
(汽車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