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在義大利羅馬室外露天體育場舉行的男排世錦賽揭幕戰,可以容納一萬多人的場館座無虛席。
作為排球職業化發展最成熟的國家,這一幕不過是義大利排球聯賽多年成功的一個縮影。無論是聯賽的體系和賽制,球隊的梯隊建設還是賽事的商業包裝和推廣,義大利排球聯賽都是世界各國排球聯賽中最頂尖的存在。
義大利排球聯賽的火熱氛圍
尤其是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20年間,義大利聯賽的輝煌更是達到了頂點。當世界各國的精英運動員都悉數趕來時,這個聯賽更是成為了群英薈萃的舞臺,競技水平也就此達到了頂峰。
坐擁著世界最職業的排球聯賽,義大利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秘訣?
成熟的聯賽體系和球隊梯隊建設
義大利排球聯賽的成功,首先歸功於其非常完善的各級別的聯賽體系。
粗略統計,義大利的排球聯賽就包括了——超級聯賽(現在改名為A1)、A2、B聯賽,區域性組織的C聯賽和D聯賽,以及各省的不同級別聯賽。這其中,可以稱為職業聯賽的要數A1、A2和B聯賽,其中A1級別水平最高,A2次之,B聯賽水平相對要低一些。
義大利排球的分級
以將要於10月28日開賽的新賽季A1女排聯賽為例,新賽季總共包括了13支球隊共26輪比賽(每支球隊將有兩輪輪空)。13支球隊將要打24場常規賽,每支球隊都將在主客場和另外12支球隊進行兩場交手,一般從上一年的十月一直打到第二年的三月。
戰績最好的前八名進入季後賽,按照常規賽成績對陣(第一對第八,第二對第七……),八進四的比賽為三場兩勝,四進二和爭冠賽都是五場三勝,這樣以來,全部比賽結束基本都到了四月底。此外,聯賽還有著升降級的規則,使得聯賽的競技水平更高,也更刺激。
科內裡亞諾新賽季陣容
而高級別聯賽的隊伍裡,往往會有各年齡段的青年隊。以上賽季A1冠軍科內利亞諾為例,她們就有著包括U11、U12、U13、U14、U16和U18等多支青年隊伍。這些以學生為主的半職業隊伍,往往在下課後進行訓練,周末進行比賽。俱樂部也會安排特定的教練對這些青年隊的球員進行指導,往往每支球隊都有四名教練,以確保這些球員能夠得到最好的訓練。
很多球探會緊盯著低年齡組的比賽,挖掘潛力新人,然後俱樂部買入進行培養。由於義大利聯賽有著金字塔式的分層,這些新人們的發展軌道往往就朝著高級別職業聯賽發力,直到她們進入最高級別的A1聯賽。
成熟的賽事包裝和商業推廣
和很多國家的聯賽有所區別,義大利的排球聯賽全部是按照市場去經營,以競賽為手段,以盈利為目的。
各支俱樂部完全是按照企業的模式經營運作,有著自己的贊助商和主要的合作夥伴,還有著從U12-U18的青年隊,再加上網上商店等衍生產業,完全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此外,俱樂部下屬還包括了各種組織結構,包括宣傳公關部、市場開發部和會員部都為俱樂部在賽事包裝和商業推廣方面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作為職業化的聯賽,義大利排球聯賽在廣告收益上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
由於義大利的排球俱樂部往往是一個老闆買下,多個小股東加盟的股份制俱樂部,所以廣告方面的回報就顯得極為重要——除了場地內的大logo廣告外,在隊員的運動衫、海報宣傳畫上都會有廣告的露出。
科內裡亞諾四個金牌贊助商
郎平當時執教摩德納女排時,每個運動員外套的胸前就有六個小廣告,而袖子上則是一邊一個。裡面的比賽服胸前和背後又是俱樂部的主要贊助企業的廣告,再加上肩膀左右,兩邊袖子,僅僅外套和比賽服上就有14家廣告之多。
而事實上,每個俱樂部的實際贊助商和合作夥伴遠不止露出的這些——以上賽季A1聯賽的冠軍科內利亞諾為例,就有近百家大大小小的贊助商,其中還包括媒體贊助、基礎贊助,還細分為金牌、銀牌、銅牌贊助商等等。
當然,除了各俱樂部外,聯賽也有著自己的贊助商。在剛剛過去的2017-2018賽季義大利女排A1聯賽中,贊助商更是「百花齊放」,包括韓國三星、義大利馬貝集團、西班牙Vitaldent牙科連鎖醫院、日本摩騰等在內的11家企業成為了聯賽不同級別的贊助商,其中韓國三星更是聯賽冠名商。
義大利的一些排球廣告
如此多的贊助商,在某種程度上保證了聯賽各俱樂部的廣告收益,也使得俱樂部在聯賽中可以保證運轉,並用額外收入開出高薪,吸引更多的高水平運動員。
為了保證聯賽的上座率,早年間的義大利聯賽均在電視上看不到直播,最快的也只是在賽後一小時得以觀看,有線電視臺只會開設一個頻道,以便球迷可以同步看到比賽的比分情況……這也間接成全了「球市」的火爆。如今,幾千人的場館依然是座無虛席,同時在網絡時代,球迷們可以及時收看比賽——義大利Rai電視臺體育頻道會每輪播出一場重頭較量,而所有場次的比賽都可以在LVF TV上觀看。此外,聯賽還有著自己的APP,讓球迷們可以隨時隨地看到關於聯賽的所有信息。
對外開放引進外援,大力打出「明星牌」
20世紀末,義大利女排聯賽的影響力達到了頂峰。
一方面是義大利聯賽放寬了對於外援數量的限制(之前每隊外援只限兩人),另一方面是高度的職業化保證了聯賽的競技水平,運動員的薪水也隨之水漲船高。大批優秀的排球運動員都來到了義大利,追尋自己的排球之夢。
當初,除了歐洲各國的優秀選手都集中在義大利女排聯賽外,包括南美、亞洲等高水平球員也不斷把這裡當做落腳點。這其中,「黑色橡膠」古巴女排更是全員投奔——當初,古巴女排全隊都在義大利打球,她們籤得還不是個人合同,而是全隊轉會的形式。人員分布在義大利各俱樂部中,每隊必須保證兩人。
郎平曾在義大利女排聯賽執教
郎平也曾在1989年登陸義大利女排聯賽,成為中國排球運動員裡第一個在這裡「吃螃蟹的人」。後來,郎平在摩德納成為主帥,帶領球隊屢屢奪冠後,更是成為球隊的英雄。2000年,當摩德納捧回了渴望27年的歐洲聯賽冠軍時,當地的報紙,幾乎每個星期都有關於郎平的報導,他們用盡了讚美的詞彙:「她是中國的馬拉度納。」摩德納市市長在接見郎平時,感謝她為摩德納市所做的一切,並送給她一座聖女雕像。
當全世界的排球精英集聚亞平寧半島時,義大利聯賽極為注重發揮類似郎平這樣巨星的「明星效應」,在個人英雄崇拜的年代裡,這樣的行為不但對聯賽起了極佳的宣傳推廣作用,還使得更多的球迷開始關注聯賽,吸引了一大批擁躉。
如今的義大利聯賽依然吸引了很多大牌球員。以即將到來的18-19賽季A1聯賽各球隊公布的名單來看,義大利聯賽幾乎吸引了美國隊、荷蘭隊和塞爾維亞隊的大部分主力球員,依然是群星薈萃。
受到衝擊的義大利排球聯賽
梯隊的建設,大牌球星的到來,讓義大利女排聯賽一直保持著極強的競爭力——從1991年到2010年,義大利女排俱樂部共攬下了13座歐冠的冠軍,強勢至極。聯賽的高水平同樣也帶動了一批本土球員的發展,在2002年的女排世錦賽上,義大利女排奪得冠軍,而近三屆世錦賽她們也都穩居前五。
隨著土耳其等國家的女排聯賽崛起,義大利女排聯賽也開始受到了一些衝擊。
首先義大利國內長期的經濟危機讓聯賽受到了一定影響,各俱樂部不得不「縮衣節食」,只能看著諸如土耳其女排聯賽以金元攻勢將朱婷、金軟景、斯洛特耶斯等大牌球星挖去,而朱婷加盟的瓦基弗銀行已經兩年奪得歐冠獎盃;其次,義大利本土女排聯賽的水平相較以往有所下降,最近八年的歐冠聯賽她們只有一次登頂。
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世界聯賽職業化水平最高的聯賽,義大利聯賽在聯賽氛圍和梯隊建設上,依然有著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科內裡亞諾U12陣容
各俱樂部的青年隊成員都可以獲得一級級的晉級機會,從U12-U18完整的青訓體系,更是為義大利積累了一大批的本土青年才俊。而多年的積累培養,讓義大利人對於本土的排球聯賽有著極高的熱情,各個俱樂部場館容納量都在幾千人左右,事實上這些比賽中幾乎每場都基本爆滿。
拿上賽季A1聯賽科內利亞諾爭冠的決賽來說,四場決賽的氛圍堪稱典範——狂熱的球迷拉出巨型條幅,賽場旁邊還有敲鼓的樂隊,性格外向的義大利人狂歡著,把比賽當做是歡慶的舞會。這些,也正是義大利多年發展排球聯賽的寶貴財富。
結語
當我們回過頭來再去一一審視義大利職業聯賽的成功時,不禁會發出更深的感嘆。
仿佛每一個部分,義大利人都做到了極致。筆者在找尋資料的過程中,發現義大利排球聯賽每個俱樂部都有著自己的官網,甚至連下屬那些青年隊也同樣如此——每個小球員的最新信息和新聞資料,都呈現得異常清楚。
如果說,亞平寧半島人素來的寬容性格接納了那些最大牌的球星,成就了最為輝煌的義大利聯賽時代,但不能否認的是,在梯隊建設和商業推廣上的成功,聯賽的不斷職業化,靠的是他們對於這項運動的熱情和堅持,以及對於賽事不斷的思考和創新。
不過,在羨慕他們的同時,一個略顯殘酷的現狀仿佛更能引起我們的深思——當我們的女排已然重新站在世界前列後,我們的聯賽呢?
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更多體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