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將再一次成為世界的「會客廳」,冬奧聖火經各民族跨區域的傳遞,在此熊熊燃燒。
同年,中國西南邊陲。隨著世界在建最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位於長江幹流的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上,以三峽工程為核心的六顆世界級「水電明珠」將全部點亮。
百年奧運與百年三峽的光芒遙相呼應,「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與中華民族泱泱動力相得益彰。
2020年11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上向世界宣告: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系統。同年12月15日,這個系統中份額佔比最大的企業——中國三峽集團攜手北京冬奧組委,籤約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官方合作夥伴,全面履行合作責任與義務,共同豐富清潔能源和生態環保的文化內涵,向世界傳遞中國綠色辦奧、綠色發展的理念和決心。
一
唐古拉山,冰雪消融,以涓滴之身匯聚千鈞之力,東奔入海。
善用自然之力,生產清潔能源,是三峽集團的獨特優勢。
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三峽工程,給予三峽工程「一個標誌、三個典範」的高度評價。2020年11月15日,得益於科學調度和精益運行,三峽電站打破了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
三峽工程
從三峽電站出發,我們沿長江幹流建起裝機容量約為「三個三峽」的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在祖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上,我們推動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化發展,為東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再造「海上三峽」,開啟「海上風電引領者」新篇章;我們有序開發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發電,清潔能源業務已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我們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覆蓋9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目前,三峽集團累計向社會提供清潔電能3萬億千瓦時,可替代9.49億噸標準煤,相當於632座100萬千瓦的火電站年耗煤量;減排二氧化碳30.4億噸,相當於多種植8329萬公頃闊葉林,林木面積可覆蓋50個北京。
每一度的清潔電能,都來之不易——
為了給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多添一個「零」,三峽集團聯合國內外企業先後攻破設計、製造、材料等諸多難題,以數千個日夜積累起一個量級的跨度。走出岸坡陡峻,地質條件複雜的金沙江畔,三峽技術和標準亦成為世界水電可分享、可借鑑的可持續發展最佳方案。
福建福興清化灣7.74萬千瓦樣機試驗風場
在風電資源稟賦優良的福建海峽西岸,我們建起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海上風電試驗場,通過同臺競技的方式,遴選出質量可靠、性能優良、技術先進的海上風電機組。有人將這片海域親切地比喻為海上風電機組的「奧林匹克」賽場。
2020年6月,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堅持新發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的重要指示。
通過一個又一個「三峽工程」,中國清潔能源事業正持續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向「更快、更高、更強」邁進。
二
北京,小海陀山腳下的張山營鎮,一片佔地約300畝的保護林鬱鬱蔥蔥。這裡是正在建設的北京冬奧森林公園的一部分,也是北京承諾「綠色辦奧」的清晰投影。走出張山營鎮,延慶和張家口賽區的地表水、雨水等,經過整體化設計,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北京賽區的生活用水在經過處理之後,也可用於衝廁、灌溉。
這份「綠色辦奧」理念,與三峽集團的綠色發展之路不謀而合。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把脈問診」長江,明確指示「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
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幹主力作用,是黨中央賦予三峽集團的新使命,也是三峽集團回答江河文明發展時代之問的新篇章。
我們堅持系統治理觀念,推動長江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探索形成城鎮汙水治理「三峽模式」,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
九江市兩河(十裡河、濂溪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全地下汙水處理廠效果圖
在江西九江,長江大保護「第一槍」首先打響;在安徽蕪湖,「三峽模式」正式對外發布;在湖北宜昌,多地多點項目合作方式加快探索;在江蘇鎮江,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邁出新步伐;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我們全程參與示範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凸顯共抓長江大保護擔當作為。
截至目前,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項目已在沿江11個省市、85個市縣全面鋪開,更多山清水美的「張山營鎮」正在形成。我們排查汙水管網15000多公裡,約為北京往返國際奧委會總部的距離;項目惠及人口1939萬,接近北京市常住人口。
在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緊鑼密鼓籌辦之際,三峽集團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的落地投資將達3000億元,使「保護」二字堅決落實到每一顆釘子上、每一寸管網裡、每一捧清水中。
早在三峽工程建設之初,我們便堅持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同步的原則,制定實施了水土保持、生態恢復和環境綠化等多個專項規劃,進行了大量建設實踐。
曾是三峽工程施工廢料渣場的西園,經過精心涵養後「華麗轉身」為生態園。園內,桂花、紅果冬青、銀杏等喬灌木與花卉錯落有致,引來眾多遊客流連忘返。
為繪一幅「魚戲蓮葉間」,我們數十年如一日攻克科研難關,放流極度瀕危物種「水中大熊貓」中華鱘超500萬尾,長江珍稀特有魚類近800萬尾。如今,中華鱘的種群持續繁衍已成現實。
▲ 放流中華鱘
為還長江「兩岸青山相對出」,我們建起長江流域最大的瀕危珍稀特有資源性種質資源庫和保育基地——三峽集團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保護物種達1006種。其中,三峽庫區內可能受淹沒影響的560種植物全部得到保護。
三
《奧林匹克憲章》寫道:「體育運動為人的和諧發展服務,以促進一個維護人的尊嚴的和平社會的發展。」《憲章》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與全體三峽人的家國情懷殊途同歸: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更好造福人民,是我們始終如一的起點與遠方。
——為我中華,志建三峽
百年設想,半世紀論證,十七年建設。三峽起宏圖,荊楚得安瀾。
治理長江水患、保障長江安瀾是三峽工程的最大效益。
截至2020年9月,三峽水庫累計攔洪運用61次,攔洪總量1852億立方米,約為黃河2019年入海量的6倍。
今年8月20日,三峽工程迎來建壩以來的最大洪峰——75000立方米每秒。同等流量約3分鐘灌滿一個西湖,約16個小時灌滿一個太湖。通過三峽水庫調峰錯峰以及長江上中遊水庫群精準精細調度,荊江大堤安全得以保障,人們生產、生活一切如常。
▲ 三峽大壩洩洪場景
三峽水庫蓄水運行後,重慶涪陵以下「窄」「彎」「淺」「險」的自然航行條件得到根本改善,長江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
——上善若水,潤澤天下
截至2020年12月,三峽集團扶貧和公益投入總額達111億元,其中對雲南四川少數民族幫扶投入46億元,受益27萬人。雲南普米族、景頗族、怒族3個人口較少直過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四川涼山彝族實現整族脫貧。三峽集團2002年開始定點幫扶的4個國家級貧困縣均已實現脫貧「摘帽」。
在更遠的深山、更偏的戈壁,「三峽」的形象不僅僅是宏偉而遙遠的大壩,還是家門口的一所所小學、一座座醫院和一群群滿懷善意與愛心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在雲南怒江州,景頗族姑娘楊春燕把自己稱作「三峽的女兒」;在內蒙古巴林左旗,毛寶力格學校六年級學生陳雅楠的夢想,是「長大以後去三峽大壩工作,幫助更多人」。
北起內蒙古巴林左旗,南至雲南怒江州,從重慶巫山、奉節兩縣東行至江西萬安縣,崎嶇的扶貧小徑上,留下了太多三峽人的汗水與腳印。
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三峽集團參與開發的幾內亞凱樂塔水電站將西非「水塔」升級為「電塔」;麥洛維水電站助力蘇丹變為電力出口國。各所屬海外項目公司積極參與社區發展、賑災救難、文化交流活動:從巴西的巨嘴鳥到秘魯的蘭花,從寮國的兒童到葡萄牙的學子,皆因一份奇妙的「三峽情緣」彼此相連。
▲ 幾內亞凱樂塔水電站
——關山萬重,共克時艱
庚子鼠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三峽人逆行出徵,全力支持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三峽集團供氣量佔湖北地區全社會用氣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佔武漢市天然氣供應總量的一半左右。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在境外疫情陰雲不定之時,我們凝聚世界抗「疫」力量。援助物資穿過中國與葡萄牙、巴基斯坦、秘魯等國家之間數千公裡的夜空,海內外三峽人守望相助,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敘事寫下細緻而生動的註腳。
而這,也正是奧林匹克永恆的精神追求——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公平競爭。
大江東去,不舍晝夜,三峽集團向著中國和世界人水和諧的可持續發展勇毅篤行,三峽人為世界奉獻清潔能源與綠色環保生態產品的初心與使命始終不渝。
攜手冬奧,我們蓄勢已久。
滿懷期待,我們激情赴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