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老槐樹移民潮長達50年,有多少姓氏?祭祖堂上數量驚人

2020-12-16 源易緣

山西洪洞老槐樹移民潮長達50年,有多少姓氏?祭祖堂上數量驚人

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潮」有過幾次,但若論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移民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恐怕就屬山西洪洞縣老槐樹的這次移民「事件」。

山西《洪洞縣移民志》一書中記載:明太祖洪武年間,屢徙山西民於滁、和、北平、山東、河南等處;成祖永樂年,徙山西民萬記實北平、覆核太原、平陽、澤、潞丁多少及無田之家,分丁口以實北平;十四年徙山西民於保安州。自是以後,移徙於四方者,不一而足……而實以大槐樹處為薈萃之所。

為何大規模的移民,都有洪洞縣的百姓參與其中?

史書《文獻通考》中注釋說:應是山西洪洞縣生活富裕,戰事較少、人口居多(洪地殷繁)。因此,歷史上的每一次人口遷徙中,都有洪洞縣民參與(每有遷徙,其民必與)。

除此之外,「源易緣」還注意到相對於元末明初時期的戰亂和災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人口稀少,茫茫中原田園荒蕪等悽涼相對比,山西境、晉南平原卻經濟繁榮,人丁興旺,交通便利。

唐朝詩人張籍在《永嘉行》的詩中寫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

《易經》64卦中有火地晉卦。晉者,進也,以日出地上,前進而明也。不言進而言晉者,進止有前進之義而無明之義。晉則有進而光明之義。

山西簡稱晉。這裡的「晉」,指的就是山西的簡稱。南方居民們的祖先,應當有相當多的一批人,都來自於山西或與山西為鄰的陝西。

數百年來,山西洪洞古大槐樹處是聞名海內外的明代移民遺址。數百年來,民間也廣為流傳著一首民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如今的洪洞大槐樹,也被人們尊為「圖騰」,當做是「老家」,被稱為「根」文化,成為億萬華夏子孫心目中神聖的故鄉。

有據可查的正史記載著,從明朝的洪武元年到永樂15年,歷史上大規模的移民共達18次,長達50年之久,人數達數十萬之眾,聲勢之大,範 圍之廣,曠古絕今。

具體分布於18省市、500多個縣市,其中,河南106個縣市,京津冀129個縣市,山東92個縣市,蘇皖兩湖61個縣市,陝甘寧51個縣市,山西34個縣,內蒙9個縣市,遼寧10個縣市,吉林3個縣市,黑龍江4個縣市,廣西1個縣市。

從此以後,這些被遷徙的百姓們惜別故土,背井離鄉,遍居於北京、河北、河南、山東、湖北、陝甘等廣大荒涼地區和邊防重鎮,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生活的發展生產,有力鞏固和增強了邊防安全。

那麼,歷史上具有劃時代,具有「移民之冠」的大規模移民事件,共流放出來的有多少姓氏呢?

目前,現有可查的資料中,並沒有具體的數字,但在如今的山西洪洞大槐樹祭祖園祭祖堂中,10大供櫥中,較為清晰羅列、敬奉著大槐樹移民先祖姓氏名單:

其中,一號供櫥姓氏牌位名單如下:

山西洪同,歷史尤長,炎黃子孫,尤代榮昌,堯都平陽,虞由英皇,羊解士師,禹夏商湯,周朝文武,攻成姜尚,巫霸亓熊, 林慄好強,燕韓趙魏,齊楚秦龐,相茹紀信,漢高劉邦,晉隋唐宋,遼金祁連,蒙時末年,戰鬥弋常,天宰水寒,北國田幹,甄主元章,明君建江,徐禮鬱新,過橋行路,輩進吏鄉,京經魯於,蘇折塗杭,冀安東省,寧淮陝甘,湘桂隆慶,旭惠澤桓,社刁弓張。

二號供櫥姓氏牌位名單如下:

智慧和暢,富饒欣慰,芮雪降祥,辛勤勞作,霍嶽豐唱,麥苗青綠,玉鋒巒嵐,知足能樂,碩果森滿,溫柔遆貼,幸福快苑,宮廷繁華,俞院梅蘭,景泰晨花,貟陣,宣陣童宣,康郟靖,崇振綦萇,吾頊邢海,呂律陶顏,宗族修普,尋根記念,範黎朱公,暴財施善,陸遊包程,孔丘屈原,典韋蔡倫,堤玄於錢,來嵇馮申,孟柯鹿班,彥博畢升,喬扆許郇,蕭何竇儀,邵甬倪贊,裴臣盧值,晏隱薛旋,粟宇阮籍,鄧攸龔賢,彭悅樊邰,聶耳釋鄺。

其他3-10號供櫥的姓氏牌位名單,受文章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列舉。

「源易緣」留意到,從一號供櫥到九號供櫥,每個供櫥各有160個單姓氏,10號供櫥則有116個單姓氏牌位,還有「宇文」、「尉遲」、「 鮮于「、」叱幹「、「端木」、「相裡」、「長孫」、「軒轅」、「司徒」、「閭丘」、「上官」、「呼延」、「司馬」、「夏候」、「皇 甫」、「歐陽」、「令狐」、「白嶽」、「劉付」、「諸葛」、「淳于」等 21個複姓氏牌位,共計137個。

從山西大槐樹祭祖堂1至10號供櫥敬奉的流放姓氏名單數量中,不難看出,參與移民的姓氏一共有1577個。

撫今思昔,報本溯源。木有本而根深葉茂;水有源而源遠流長。一水之脈而萬流,一木之茂而千條……

山川無恙,嘆先祖功歸何處?情系家鄉,開拓中原,親情團結,蔭庇萬民至今。問後輩志在何方,當胸懷祖國銳意進取,團結奮鬥造福人民,長留功德於後。

山西古槐遷民功德不朽!槐鄉後裔浩氣長存。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山西史志》、《大槐樹移民志》等;

相關焦點

  • 600年前中國震撼的世紀大移民: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上個世紀,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流傳著這樣的歌謠「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在這些歌謠裡面,人們的祖先都來自於同一個地方——山西省洪洞縣北賈村西側廣濟寺旁的大槐樹。
  • 山西洪洞大槐樹,何以承載整個中國的鄉愁?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大門。(均為王文化攝)「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不知有多少人,自小就聽過這歌謠,從此記住了洪洞,記住了這份鄉愁。洪洞大槐樹,被稱為我國移民史上輻射範圍最廣、影響最大的移民發源地。這首歌謠在冀魯豫老一代中幾乎無人不曉,隨著人口的再遷移,又傳到各地。
  • 洪洞大槐樹:去年200萬人來尋根 有人找到「失散」600多年的 「親戚」
    山西洪洞大槐樹」。洪洞大槐樹被稱為我國輻射範圍最廣、影響最大的移民發源地,移民姓氏涵蓋了李、王、張、劉等北方常見的100多個姓氏。 清明前夕,「新華視點」記者在這裡看到,每天有數以萬計的人前來尋根祭祖。 據悉,近幾年,到大槐樹的尋根人數每年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長。
  • 山西的這棵神奇大樹,長滿了無數遊子念祖思鄉的情懷
    思鄉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結,即使所在之地與家鄉遠隔千山萬水,即使所在之地比家鄉發達十倍百倍,但還是總有一段時間想要奔逃回家鄉。人就像是一棵樹,依根而生,依根而長,從抽枝萌芽到枝繁葉茂到葉落歸根,都離不開根的存在。在山西洪洞有一棵老槐樹,是很多中國人共同的根。「五千年中華文明看晉陝」,而在晉陝兩地中最有名的祭祖之地就是山西洪洞的大槐樹。
  • 歲月滄桑老槐樹
    位於呂梁南麓的汾西縣和平村,座落於海拔847米的黃土塬上。佔耕地面積2000餘畝,人口1760餘人。村莊由三垣形成,東垣、村中、西垣,古村落居中。三垣之間由不同寬窄的先天腰撟相連,古稱「天橋」。南北溝深達百米之餘,歷經先祖開墾築壩淤成百畝堰地。
  • 認祖歸宗尋根之源——說說山西洪洞大槐樹
    洪洞大槐樹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洪洞大槐樹:我們共同的老家
    特別是近年來熱播劇《大槐樹》,讓人們將明朝初年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故事重新拾起。那麼600多年前的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一顆大槐樹成了半個中國人心中的圖騰呢?2012年8月中旬,筆者來到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的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採風,作為大槐樹移民的後裔,心情感慨的同時也對明初發生的中國歷史上有計劃、有組織、規模最大、跨越年代最久的一次移民活動進行了了解。
  • 大槐樹下寫著家譜,可以來這裡尋根祭祖
    有美景的地方就有故事,還記得去年出差到山西洪洞。出差間隙的時間去逛了逛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這個祭祖園不是很大,甚至沒有太原市的迎澤公園大。好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洪洞在國際上也是響噹噹的存在,尤其是那顆百年大槐樹更是許多背井離鄉人的心靈歸宿。
  • 【上官姓氏文化研究】上官姓氏是古代姓氏的「高大上」
    用「姓」給家族命名不僅僅是標識自己區別他人,很重要的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也是給家族的染色體Y打上了標記。姓的傳遞就是Y染色體的傳遞。姓氏前三甲:王、李、張 總人口達2.7億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分為:以氏為姓,以國名為姓氏,以居住地邑名為姓氏,以官職名為姓氏,因賜姓、避諱而改的姓氏。  中國歷史上曾經存在過33000多個姓,現今仍在使用的達7000多個。
  • 【史海沉浮】1303年洪洞大地震與山西洪洞大槐樹族根傳說
    一、1303年洪洞8級大地震與山西洪洞大槐樹族根傳說「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據有的研究者考證,分布達11個省(市)227個縣(楊安祥,1986)。也有的學者「根據《明史》、《明實錄》、《日知錄之餘》等正史及筆記史料的記載」,並結合所「收集查閱的家譜、碑文、信函資料和大槐樹祭祖園留臺簿」等資料統計,認為「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姓氏共800餘個,移民分布共18個省(市)500餘縣(市)。
  •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景區龍騰獅舞好熱鬧!
    往年洪洞大槐樹老家新春年味作為千百萬大槐樹移民後裔共同的老家,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景區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復興,尋找那些逝去的「年味兒」。這不,一大早,景區內鼓樂齊鳴,歡聲雷動,龍騰獅舞,來自文化演藝團的演員們身著中國傳統服飾,為現場觀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的舞龍舞獅文化「大餐」,受到廣大遊客朋友的圍觀。栩栩如生的雄獅做出撲、跌、翻、滾、跳躍、眨眼等動作,引來陣陣掌聲;一條數米長的巨龍騰空而起,活靈活現,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觀看、拍照。
  • 揭秘歷史空前、舉世罕見的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真相!(全國姓氏、地理分布)
    今天鄉土人文地理將給大家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大遷徙(涉及到河南,山東,北京,天津,河北,陝西,安徽,東三省等大半個中國),這次人口遷徙範圍之廣,影響之深遠,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見的,這就是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樹人口大遷移。文末附移民地理分布以及800多個姓氏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出發,看看有你家鄉和祖先嗎?在整個河南,在山東,在河北,在安徽。
  • 山西大槐樹尋根祭祖景區看不到真正一代大槐樹,文化是主打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根」字影壁是景區的標誌性景觀,這個「根」字是由我國原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書畫家張仃先生題寫。
  • 山西洪洞縣姓氏及家譜一覽,祖籍洪洞的有福了,抓緊收藏
    據1996年第4次人口普查統計,縣域總人口中共有姓氏645個,人口在萬人以上的姓氏有個按姓氏人口多少,排列為張,李,王,劉,郭,楊,趙,陳,賈。單人姓氏173個,各姓氏及人口排列如下:主要姓氏分布:張姓,分布在縣境各地,尤以大槐樹鎮馮張、左北、北營、南營、王村等。李姓,分布縣境各地,以大槐樹鎮西永一,秦壁,萬安鎮南步亭等。
  • 山西:郝氏宗親一脈相連,遊子尋根感動天地,家族盛會相約洪洞大槐樹!
    參加盛會報名正在中進行中……  為了進一步增強全國郝氏家族的凝聚力,發掘整理郝氏家族歷史文化、名人軼事;匯總彙編全國郝氏家譜;記錄和記載散落分布民間各地的祠堂、祖瑩為後期必要的修繕和保護提供寶貴的資料;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家族文化遺產,弘揚祖德,攜手共進,郝氏宗親國際聯合會與山西洪洞宣傳部及洪洞大槐樹景區溝通,特在洪洞大槐樹景區舉辦郝氏宗親國際聯合會寒衣節祭祖大典活動和郝氏宗親尋根續譜公益萬裡行活動的啟動儀式
  • 山西洪洞大槐樹真相!
    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朝先後數次從山西的平陽、潞州、澤州、汾州等地,中經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處辦理手續,領取「憑照川資」後,向全國廣大地區移民。,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影響之深,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見的。
  • 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解析——劉氏文化
    於是,從洪武六年(1373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一場歷經數朝歷時近50餘年的大規模移民墾荒屯田高潮就此開始。二、山西洪洞成為重點移民區(一)洪洞歷史人文薈萃山西洪洞歷史悠久,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古稱「神聖之邦」,屬臨汾,古稱平陽府。
  • 「華人老家」洪洞赴京「取經」 助力山西旅發大會
    4月9日至10日,洪洞縣文物旅遊局局長李晉豪帶領洪洞華人老家旅遊發展公司、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景區、洪洞縣廣勝寺景區管理有限公司骨幹北上赴京,與北京旅遊協會及北京導遊協會相關負責人就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等話題開展交流研討會。
  • 山西洪洞大槐樹:八百多個姓氏從此遷出,後來都去哪裡了?
    不論在河南、山東,還是在河北、安徽……大半個中國上了年紀的人都會唱這樣一首歌謠流傳:「咱是山西洪洞縣老鸛窩底下的人。」村裡的老人們還會讓孩子們看小腳趾甲,說祖上只要是從山西洪洞縣老鸛窩底下遷來的,最小的那個腳趾甲都是兩瓣的。為什麼說是從山西洪洞遷來的呢?這一切要從元末明初的戰亂說開去。
  • 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到底流放出來多少個姓氏?
    事實上,這種說法沒有歷史依據可言,純屬一種文學性的想像。 《洪洞縣誌》以及洪洞縣《大槐樹志》記載:「明朝永樂年間,當地政府曾7次在大槐樹左側的廣濟寺集中了許多沒有土地的農民前往全國各地,但凡遷移的百姓都登記在冊,還可以領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