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
一則令人悲慟的噩耗傳來
贛州於都籍開國少將
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
空軍原顧問
楊思祿在北京逝世
享年104歲
楊思祿將軍的離去
意味著在世的開國少將又少一員
楊思祿,江西於都人,1917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1933年加入紅軍,參加過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曾任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顧問等職。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抗日戰爭期間,楊思祿任排長、代連長、副營長、營政治教導員、營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楊思祿任旅長、副司令員、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思祿任航校參謀長、副校長,航空兵師師長,航校校長,副軍長,軍長,蘭空副司令員,福空司令員,空軍顧問。他於1987年3月離休。
楊思祿於1955年被授予空軍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中國軍網這樣介紹楊思祿:在經歷過長徵的將軍中,有一位當年的「紅小鬼」,從怕敵機、恨敵機到想駕駛飛機,繼而參與新中國人民空軍的組建,不但親手放飛一批批雛鷹,還學習飛行改裝多型噴氣式飛機,成為老紅軍中為數不多的能開超音速戰鬥機的飛行員。
▲楊思祿的女兒楊爭著有《輕聲細訴》一書,以獨特的視角回顧了父親的革命生涯。
1933年12月,敵人以三個師的兵力,向少共國際師發動進攻。戰鬥快結束時,臨敗的敵人突然派飛機向紅軍陣地瘋狂轟炸、掃射,頃刻之間,傷亡一百多人。轟炸中,少共國際師師長吳高群頭部和腰部受重傷犧牲。
1934年4月27日,江西廣昌保衛戰中,楊思祿和戰友剛上戰場就遭到敵機狂轟濫炸,前面的連隊還沒有進入陣地,就被炸死炸傷好幾十人。仗還沒打,一下子就在眼皮底下炸死了那麼多戰友。能不刻骨銘心?能不痛恨敵機?深懷仇恨,他毫不畏懼拿著梭鏢跟敵人幹,竟還繳獲一支槍。
1934年10月17日,楊思祿告別自己的家鄉渡過於都河,開始了長徵之路,最終踏上抗日救國道路。
▲1937年春,身為警衛班長的楊思祿在甘肅早勝鎮與紅二師領導合影。其中從左至右第二人為楊思祿、第四位是參謀長熊伯濤、第五位是政委肖華、第七位是師長楊得志。
1939年秋,楊思祿和抗大畢業的一批學員一起,到中央組織部報到等待分配工作,那天正好趕上日本鬼子的飛機轟炸延安。他的一個戰友叫楊興財,是在江西於都同他一起參加少共國際師的小夥伴,又共同經歷長徵,轉戰南北,那麼多的槍林彈雨都沒能擊倒他,可那天卻在日軍飛機的轟炸下犧牲了。楊思祿回憶時,表情中、眼神裡仍然流露著絲絲痛惜,那些被敵機炸死的年輕戰友一定在他心中烙下深深創傷。
一個小紅軍的徹骨痛恨,其實緊連著我們黨的戰略遠見。早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我黨就千方百計地培養儲備航空人才,以致有了第一個航校,為新中國人民空軍正式建立做了長期準備。
「在陸軍基礎上建設空軍」。遠在重慶剛忙完收編國民黨俘虜,已是師長正在二野司令部等待分配工作的楊思祿,奉命調入空軍。33歲的楊思祿從此與人民空軍結下不解之緣,也打開了夢寐以求的「天窗」。
進入航校擔任參謀長後,楊思祿心想,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管好部隊,作為一名參謀長,必須儘快熟悉與掌握飛行技術,逐步由外行變為內行。於是,放牛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的他主動要求學習飛行。經過嚴格體檢,上級批准了他的請求。
回憶可以三言兩語,登天委實千難萬險。紅軍不怕「登天」難!經過近兩年的學習和訓練,他終於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一名內行的飛行指揮員。
學習結束後,楊思祿調任空軍航空兵某師師長。時值抗美援朝,由於前方飛行人員戰鬥減員,楊思祿所在師抽調大批飛行員補充到前線兄弟部隊。敢於問天、順利登天的他,和部隊一起站上了戰場制高點。
▲1951年夏天,楊思祿駕駛雅格-18型飛機,第一次放單飛的情景。
1954年,楊思祿調任十一航校校長,多年來,他一直以十一航校為榮。作為第一任校長,他是從第一塊磚幹起來的……更為重要的是,不但他個人先後完成多型新式飛機的改裝,成為為數不多的老紅軍中能開超音速戰鬥機的飛行員,而且航校為空軍培養一大批合格的飛行員,任內沒有發生一起嚴重飛行事故,成為當時空軍航校工作的典範。
1961年,楊思祿晉升少將軍銜。也是這一年,任軍長的他帶領高炮部隊擊落一架敵機。從「紅小鬼」到「飛將軍」,總有一種力量如影隨形,那就是長徵精神,映照今日。
還是在中央電視臺特別節目中,楊思祿語重心長地說:「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希望年輕人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聽黨的話,聽習主席的話,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將星隕落,英風長存
沉痛哀悼楊思祿少將離世!
願您一路走好!
來源:綜合澎湃新聞、於都發布等
原標題:《悲慟!贛州籍開國少將楊思祿逝世!》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