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司馬仲達用什麼辦法引起曹操重視?他是反其道行之

2021-01-15 百家號

導讀:三國中司馬仲達用什麼辦法引起曹操重視?他是反其道行之。

即便一個人有著卓越的才能,但是不受到賞識也沒有辦法做出一番成就。現在的社會看的基本都是學歷,這也是一份投名狀,但是這也導致讓有著能力的人受到埋沒,畢竟文憑並不可以代表著一切。這樣的事情在三國時期也非常常見,因為在那個時候上位者大多都是憑藉有才能有威望的人舉薦才選擇任用人才,這樣就忽略了很多的寒門子弟。而且即便是出身於豪門,這個人沒有顯示出突出的才能,也不會受到重用。所以在三國名聲很重要,當時一個人聲名遠揚的時候,前來招攬他的人自然是絡繹不絕,但是如果這一個人並沒有什麼名聲,那麼他即便是有著卓越的才能,也無問津。推薦自己不只是現代需要的手段,在三國時期同樣適用。司馬仲達正是打破了傳統的觀點,用另一番手段是曹操關注他。

司馬懿絕對是一位野心家,也有著突出的才能。但是因為家族原本是漢朝的舊臣,而且自己的父親還參與了衣帶詔事件,所以他的仕途是非常的坎坷的。他早期不過是軍中的一個小官,再加上自己一直韜光養晦並沒有顯示出突出才能和功績。等到他想要實現抱負的時候,曹孟德已經不關注他了,而且尋常的手段並不能引起曹操的關注,甚至會增加他的厭惡。讓曹操認為這不過一些沒才能的人沽名釣譽的手段。司馬懿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並不打算按常理出牌,那他是怎樣引起曹孟德的注意力,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呢?其實也非常簡單,首先就是要有和曹操見面的機會,其次就是要能夠吸引曹操的注意,司馬懿是用裝睡的手法引起了曹孟德的好奇。

當時曹操剛從南方回來,經歷了一場大敗士氣都非常的低迷,甚至連他的愛將許褚都嚎啕大哭,因為這次的損失太慘重了。曹操一代梟雄自然不會做出女兒姿態,在他安慰了眾人之後,即刻召集眾人商議這件事情的教訓,會議上的將士們都十分的低沉,臉上也一副難過的表情,曹孟德沒有辦法,只能自己總結起這次的失敗教訓。可在他說話的時候,竟然聽到了有人在打呼嚕,這人正是司馬懿。這時候的眾將士都十分的生氣,曹操更是心中不滿,直接將他給關入大牢了。如果是普通人肯定會直接殺了司馬懿,畢竟他掃了自己的面子,可是這件事情反而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在曹操與眾將士商討完之後,他在半夜又去了司馬懿的牢房,並且想聽一下他的觀點。

這樣正是給了司馬懿展現自己的機會,也是司馬仲達的計謀。首先在眾人傷心的時候只有他在睡覺,則就顯示他的與眾不同,也引起了曹操的好奇。其次在曹操去牢房的時候,他再長篇大論,顯示出自己的才能。最後就是可以提高自己在曹孟德心中的地位。環環相扣,還將曹操的心思都給算在其中。事實證明曹操中計了,在他與司馬仲達的交談中,司馬懿說這次失敗並不是因為曹孟德的兵力不行,而是他現在不得人心。漢朝已經統治天下幾百年的時間,人們忠心於漢朝的思想已經是根深蒂固。曹孟德雖然有著丞相的職位,但是在人們心裡還是一個謀反的臣子。並且劉備有著漢朝的血統,人們自然更傾向於他,這才是曹孟德失敗的原因。而且司馬懿也直接表明,赤壁這場戰爭之後,天下短時間之內很難得到統一了。

這樣的話說到了曹操的心坎裡,也讓他知道了司馬仲達的才能,心中自然有了重用他的意思。因為這個時候的他雖然不缺人才,但是卻少了一個可以總覽大局的人,再加上與他關係很好的軍師郭嘉已經離世,司馬懿自然就計入了曹操的眼界。不夠後來曹操也看出了司馬仲達的野心,只能選擇壓制他,並沒有給他實權。

小編認為,從這件事情也看出司馬仲達的心機,因為他用了一系列的手段確實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並且還抬高了自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在所有人都對上位者畢恭畢敬的時候,只有他敢做出不敬的舉動,由此看來司馬仲達並不像別人說的那麼軟弱,他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在自己身上加了一個面具。之後他憑藉自己的才智和忍耐,躲過了三個皇帝的猜疑,最終顛覆了曹魏的政權。

相關焦點

  • 解密三國:司馬仲達為何能將曹魏取而代之?憑命長,不僅僅如此!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三國時期的司馬仲達的。提起司馬仲達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因為在名著三國中,對於他的描寫大多是負面的,因為作者想要神話諸葛孔明,所以對於司馬仲達這個人是一再貶低。可是大家想一下,能夠獲得三國勝利的人,怎麼會是一個不堪大用的人?
  • 三國最有意境的7個名字:諸葛孔明入榜,卻不如司馬仲達更顯大氣!
    三國最有意境的7個名字:諸葛孔明入榜,卻不如司馬仲達更顯大氣! 關於三國演義想必大家都是十分的了解,因為三國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並且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就要求去讀這些名著了。
  • 三國中最好聽的七個名字,特別最後一個,讓無數少女芳心暗許
    三國中很多名字都是單字。比如說曹操,劉備,孫權等等。如果單單只是姓加上名那可能不是很好聽,但是一旦姓名加上表字之後,就非常有韻味了。比如諸葛亮字孔明,如果說成諸葛孔明,是不是很好聽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三國中最好聽的那些名和字。
  • 三國那些事兒:縱觀曹操的一生 他最得意的三件事是什麼?
    三國那些事兒:縱觀曹操的一生 他最得意的三件事是什麼?時間:2020-12-10 21:0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縱觀曹操的一生 他最得意的三件事是什麼? 說起曹操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不是一個典型的好人,但是曹操的才華確實令人欽佩。
  • 三國|抗蜀伐吳鬼狼顧 一代魏臣入晉書
    曹叡當政時期,諸葛亮曾用反間計,在洛陽貼滿了署名司馬懿的挑釁帖,導致後者被解僱。然而即使這樣,他也忍了。直到諸葛亮又一次北伐,而魏國無人可擋,仲達才被重新啟用,官復原職。是什麼,讓一個已被廢除的臣子得到再次認命?是危機,也是忠誠。到了後期,曹爽與他爭功,利用升職的手段架空了他。從大將軍升為太傅,太子的老師,聽起來受人尊重,但實際上手中沒有任何實權。
  • 無名之輩居然斬殺七員三國名將!劉備也險些栽在他手裡
    然而三國時期還有另一位「孔明」,胡昭。這位胡昭也是字孔明,東漢末年著名的隱士、書法家,與鍾繇合稱「鍾胡」,曹操曾數次徵他做官均被拒絕,歷來對士族階層傲慢無禮的關羽對胡昭也是敬仰有加。更有意思的是,他還有一位出名的學生——司馬懿。
  • 三國中曹操才是真正惜才之主,不然哪來的趙雲關羽彪炳戰績
    各位看官好,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給我們的形象是一代梟雄,他善謀略,善用人,更善籠絡人才,尤其是遇到一些人中龍鳳的時候,更是欣喜無比,下面從兩位人物上來說明一下。首先是趙雲,故事背景是諸葛亮一把火燒了夏侯淵十萬兵馬,曹操氣憤不已,特親率百萬大軍想一舉收服江南之地,這第一場戰役,曹操直奔江夏而來,劉備勢單力薄,加上沒有聽從諸葛亮取荊州的建議,無奈只能率百姓渡江,趙雲的任務是護送小主劉嬋和其母,無奈曹軍來勢太快,趙云為護小主劉嬋,五進五出,殺得曹操兵馬直冒冷汗。
  • 笑傲三國的曹操,為什麼年少之時只有橋玄何顒賞識他呢?
    眾所周知,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一代梟雄,太尉曹嵩之子,放在現在,這是妥妥的官二代。只不過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戰事紛亂,原本應該入朝堂享榮華的曹操,但卻一生戎馬,假天子之名,徵南伐北。在三國演義之中,曹操被刻畫成了一位大逆不道、奸詐和陰險之徒。但近些年來,曹操在人們心中的奸佞之臣的形象早已經「洗白」。
  • 史話三國:曹操是奸雄,劉備是梟雄,孫權是英雄,呂布算什麼?
    因為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梟雄人物放到三國時代,可能是一位英雄人物。 同樣三國時代世人普遍認為的英雄人物,放到今天來看可能會是一位奸雄人物,比如曹操。
  • 三國中曹操的五子良將
    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先屬鮑信(曹操的恩人),後屬曹操。南徵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敢於攻擊不守軍紀的青州兵,為了維護軍法不惜殺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稱讚「勝過古代名將」。關羽圍攻襄樊時,親率七軍前往救援。全軍覆沒,被收押在南郡。黃初二年(221年)輾轉返還魏國,最終官拜安遠將軍。被曹丕羞辱,慚恚而死,諡號為厲。
  • 兵荒馬亂的三國年代,曹操靠什麼迅速讓中原百姓安居樂業?
    棗祗為最後曹操擊敗呂布,奪回兗州,立下大功。棗祗在跟隨曹操剿滅黃巾軍過程中,對黃巾軍在戰時的亦戰亦耕那種「兵農合一」的方法很有感觸。黃巾軍很多時候是拉家帶口地造反,戰時為兵,休時為農。棗祗本來就注意農桑,積累了很多農業方面的知識,就用心對黃巾軍的做法進行研究,為後來他提出屯田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三國人物簡介之曹操
    我最喜歡曹操,觀點如下:  一、曹操文武雙全:,《魏書》說他「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三國志》說他「才武絕人」。《孫子略解》、《兵書摘要》等軍事著作和《蒿裡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 三國中最有機會統一天下的人,不是劉備、孫權而是曹操
    三國中最有機會統一天下的人,不是劉備、孫權而是曹操在三國中有很多出眾的人物,在裡面很多的人都覺得能夠統一天下,但最後也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並沒有實現,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在三國中,最有機會統一天下的人,劉備和孫權這兩個人都不是,第一個竟然是他。
  • 他聲音:林俊傑—曹操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主要締造者,先為東漢大將軍 、丞相,後為魏王。一生以漢朝丞相的名義徵討四方,為統一中原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廣泛屯田,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歌詞】歌曲:曹操 歌手:林俊傑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 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 獨自走下長板坡,月光太溫柔 曹操不羅嗦,一心要那荊州 用陰謀 陽謀 明說 暗奪,淡薄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 兒女情長沒法執著,有誰來煮酒 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
  • 曹操對歷史的貢獻有哪些,為什麼說他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這個時代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人們在茶餘飯後也能說出一兩個人物的姓名或事跡,這個複雜的時代便是三國。三國是一個英雄璀璨的時代。裡面有我們許多耳熟能詳的人物。例如曹操就是其中之一。說起曹操,大家印象中的他完全是一個飛揚跋扈、玩弄權力的奸臣形象。他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更是為大家所不恥。
  • 三國裡過慧早夭的5位人才,曹操錯失3人,劉備因他之死兵敗夷陵
    5.戲志才三國演義對戲志才這個人幾乎沒有介紹,不知是什麼原因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人被羅貫中給忽視了,史書記載戲志才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第一位謀士,在曹操創業之初靠的就是荀彧打理內政和戲志才出謀劃策,可惜的是戲志才投靠曹操後沒過幾年就因病去世。曹操因為戲志才的死也是倍感痛心,感慨道「自志才死後,莫可有與計事者」。
  • 三國中的這些人不僅文武雙全,名字還十分好聽,最後一個太有詩意
    王莽上臺後,曾經下過"去二名"這個要求,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規定不準用雙字名。從那時起人們就逐漸養成了這種不願意使用"雙名"的習慣。即便是後來沒有了這個規定,人們還是難以改正,他們認為使用"雙名"是一種不光彩的事情。因此單字就這樣一直延續下去了,直到三國時期。儘管如此三國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動人的名字讓人們驚豔,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三國演義》中有「三絕」,智絕、義絕、奸絕分別是誰?
    作者羅貫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筆,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三國演義》中的百許多經典故事,如曹操「煮酒論英雄」、劉備「三顧茅廬」、關羽「溫酒斬華雄」、諸葛亮「草船借箭」等,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三國演義的「三絕」。1.奸絕俗語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 《三國》中他深諳亂世生存之道,曾擊敗曹操後成侍奉曹魏兩代君主
    那在三國中那麼多的謀士,大家覺得誰更善於,具有大智慧呢?在三國星光燦爛的眾謀士之中,有誰可擔當「知人自知」這句評價?諸葛亮雖多智而近妖,但在軍事上,前有不聽主公之遺言錯用馬謖之失,後有以多攻少而退於郝昭之敗,他只是善於治理內政。
  • 三國時期曹操為什麼不能一統天下,是什麼原因呢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諸侯割據,曹操可以算是眾多諸侯裡面,由弱小一步步憑藉著自己的能力走向強大。平定黃巾起義,迎天子於許昌,戰敗呂布奪徐州,以天時和人謀打敗了袁紹,統一北方,徵討烏桓,震驚宇內,隨後南下荊州。這裡問題來了,為什麼曹操經歷了赤壁大敗後,就不能一統天下了,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