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3秒,3、2、1,成交!恭喜這位客戶成功中拍,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直播間裡,吳建峰在鏡頭之外喊出成交,鏡頭裡一塊新疆託克遜綠泥石以20萬的價格被拍下,一邊方春勝緊懸著的心終於放下,長籲了一口氣。
在微拍堂以20萬元成交的綠泥石
這是微拍堂和吳建峰「新疆峰子撿石團隊」的一次助農直播,這次的主角——新疆託克遜縣「石農」們的特產,不是農作物或是手工藝品,而是一塊塊戈壁灘上天生地養的奇石。
微拍堂裡的「奇石江湖」
託克遜縣,屬吐魯番市,位於新疆中東部和天山南麓,因地處風口,常年刮著七八級的大風,也被稱為「風城」。氣候條件惡劣的託克遜,形成了獨特的雅丹地貌,戈壁灘上犬牙交錯、怪石嶙峋,隨處可見被風沙打磨成各種形狀的奇石,色彩斑斕、造型各異的風稜石、瑪瑙石、石英石、泥石、珊瑚化石,成就了託克遜別具一格的「賞石文化」,成為收藏領域新貴。
在「賞石文化」盛起後,當地產生了一個新職業——在戈壁灘上撿石的「石農」,以大漠為「田」,以奇石為作物,別具一格。「石農」中不乏年輕人,比如吳建峰。
吳建峰,90後,愛石如命,被石友們稱為「石瘋子」。他對此甘之若飴,從2015年北漂之後,乾脆把自己的團隊叫做「新疆峰子撿石團隊」。2018年,這支平均年齡不過25歲的團隊從京小武基紅木市場進駐北京十裡河奇石城,新疆石頭由此被推介到全國各地。
傳統渠道中,石農多以參加賞石展會、線下門店售賣、擺攤等方式進行「變現」,奇石產業始終處於保持著較為原始的交易模式。在託克遜長大的吳建峰覺得,這樣還不夠,新疆奇石應該被更多人看到,當地的老鄉們,應該有更好的生活。
他的選擇是,把奇石交易搬到線上。2018年初,吳建峰和他的團隊嘗試微拍堂,想藉助網際網路的力量讓新疆奇石走得更遠。
吳建峰團隊正在微拍堂直播
事實證明,網際網路給了新疆奇石一個更廣闊的展示空間,用戶們對來自戈壁灘的天然奇石極為感興趣,吳建峰的團隊甚至開了多個微拍堂店鋪進行拍賣,每日上新。託克遜當地的商家有不少因此一起跟進入駐,千奇百怪的大漠奇石匯聚於此,在微拍堂上為「石友」們呈現出一個線上的「奇石江湖」。
一塊石頭改變生活
11月9日,正是微拍堂的「11.9微拍盛典」,這一天,吳建峰團隊和石農們近乎徹夜未眠。直播時,吳建峰團隊們將之前準備好的石頭們一一擺上臺,在石農們緊張的眼神中,講解、展示、說明、上拍、成交……一塊塊石頭們被微拍堂中來自天南地北的奇石愛好者收入囊中。
下播後,結算、分類、清洗、打蠟、發貨,又是一項磨人的工程。但吳建峰團隊和石農們甘之若飴,這是當地石農們「豐收」的時刻。
11.9微拍堂盛典當天直播現場
因氣候及地理限制,託克遜當地的農民收入普遍不高。當地政府將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促進貧困戶創收致富的重要路徑,奇石產業是極為重要的切入口。微拍堂,因此成了當地奇石產業「觸網」的窗口,讓石頭們成功改變了當地石農們的生活。
通過微拍堂將石頭變成錢的「石農」
託克遜縣政府、吳建峰團隊組織與微拍堂平臺三方協力之下開展了長期下鄉進村幫石農直播帶貨活動。微拍堂多次給到直播間專項扶持,並在11月24日,12月3日策劃了兩次專場助農活動,幫石農們把石頭「變成」錢。
微拍堂App中的專場助農活動
文章開頭的方春勝正是石農中的一個,他撿到的綠泥石《福滿乾坤》在某個賞石藝術博覽會上囊獲金獎,卻苦無合適的變現渠道,但在助農行動的直播間裡,微拍堂的用戶們頻頻出價,在奇石上拍後的短短幾分鐘內,以20萬元的價格成交。
等待成交結果為「石農」結算的吳建峰團隊
心情同樣激越的,還有石農託合提·阿西木。儘管不如方春勝拍出高價,但他積攢的石頭也已較為喜人的價格被微拍堂上的奇石愛好者買走,一場直播下來的收入比往年一年收入都多。
來自戈壁灘的石頭們,被石農們有些粗糙的手撿起,在微拍堂直播間中與眾多奇石愛好者見面,展示自己歷經自然磨礪出的色彩與姿態,最終被心儀者買入,成為石農們改變生活的基點,搭上創收致富的「網際網路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