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以 2019 年中國展覽業重大活動以及獲取的第一手調研資料為基礎,對 2019 年中國展覽業的總體運行狀況進行簡要回顧,並展望了 2020 年發展前景,總結了當前中國展覽業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促進展覽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2019 年中國展覽業發展態勢
2019 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中美經貿摩擦的嚴峻挑戰,中國展覽業發展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辦展方向,加快建設現代化展覽經濟體系,展覽質量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持續向好,總體呈現如下五個發展態勢。 (一)境內展覽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區域和行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9 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展覽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其中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境內展覽總體規模增長由高速轉為中高速,展覽業發展不再單純追求數量增長,開始轉向高質量發展軌道。據不完全統計,在已採集到面積信息的展覽中,中國境內共舉辦經貿類展覽 3547 個,同比下降 6.5%;展覽總面積為 13048 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0.8%。①1展覽經濟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重工業展覽數量超過服務業展覽,躍升至第二位,展覽面積實現快速增長。5 萬平方米以上大型規模展覽合計佔所有規模展覽的 57.6%,中國展覽行業正逐步向規模化和集中化辦展方向轉變。
展覽業區域和行業協調發展新格局逐漸形成,區域發展更加均衡,行業構成逐漸優化。從區域分布看,西北、華北和西南地區辦展數量均實現增長,增長率分別為 28.2%、16.3% 和 10.3%,而東北、華東、華南和華中地區辦展數量較 2018 年分別下降 21.4%、17.4%、3.5% 和 0.9%;西北地區展覽面積增長最快,同比增長 20.6%,其次是華中、西南、華北和華東地區,辦展面積同比分別增長 14.0%、8.0%、3.9% 和 1.9%,而華南和東北地區展覽面積同比分別下降 12.4% 和 0.6%。上海、北京和廣州繼續領跑全國展覽業發展,深圳、青島、鄭州、成都、杭州和重慶等城市展覽業發展優勢加快顯現。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發展戰略的推進下,天津、武漢和深圳等城市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從行業分布看,展覽會數量排名居前的依次是輕工業展覽、重工業展覽、服務業展覽、農業展覽和專項展覽,佔比分別為 38.0%、25.2%、22.2%、5.0% 和 3.1%。
(二)赴境外參辦展平穩增長,為共建「一帶一路」做出積極貢獻
2019 年,在我國各級政府的扶持和引導下,中國出國舉辦展(博)覽會整體規模依然保持增長態勢,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參展數量不斷增多,展覽面積穩步增長,參展企業數逐漸提升。全 國 91 家組展單位共赴 73 個國家參辦展 1766 項,較 2018 年增加 94 項,同比增長 5.6%;展出面積 92.13 萬平方米,較 2018 年增加 9.11 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11.0%;參展企業 6.1 萬家,較 2018年增加 0.2 萬家,同比增長 2.9%。②1出國經濟貿易展覽會較快發展,為我國企業對外開展經貿合作搭建了交流平臺,提升了我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市場份額,加快了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
同時,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交流進一步活躍,企業藉助展會開拓新興市場需求增強,展會服務經濟外交大局作用凸顯。全國 77 個組展單位共赴 30 個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組織參辦展 697 項,佔參辦展項目總數的 39.5%,同比下降 2.9%;展出總面積 41.0 萬平方米,佔參辦展總面積的 44.5%,同比增長 8.7%;參辦展企業 2.6 萬家,佔參辦展企業總數的 42.3%,同比下降 1.7%。這些展覽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幫助我國企業穩固和拓展了沿線國家市場,增進了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和友誼,為「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扎紮實實的貢獻。
(三)展覽館供給規模持續增加,市場租館率出現兩極分化現象
據統計,2019 年中國展覽館的數量與面積均保持持續增勢,國內展覽館數量達到 173 個,比2018 年增加 9 個,增幅約 5.5%;室內可租用總面積約 1076 萬平方米,比 2018 年增加約 92 萬平方米,增幅約 9.3%。③2其中,傳統展覽館資源大省廣東省與山東省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山東省展覽館數量比 2018 年增加 2 個,蟬聯全國展覽館數量最多的省份;廣東省展覽館總面積比 2018 年增加約 32 萬平方米,約佔全國展覽館室內可租用總面積的 17%,居全國首位。隨著天津國家會展
中心等大型展館的建成,將有效改善全國展覽館資源南重北輕的不均衡現象。得益於深圳會展中心、青島世界博覽城等超大規模展館建成並投入使用,2019 年中國展覽館市場新增展館室內可租用面積 92 萬平方米,增速比 2018 年上升約 4 個百分點,體現出新經濟形勢下,展館總供應量持續增長的趨勢。從租館率來看,2019 年展覽館行業頭部效應明顯,展覽資源明顯向行業領軍者傾斜,位於市場頂端的展館租館率繼續提升,市場份額繼續擴大;與此同時,還有多達一半以上的展館租館率低於 10%,僅為頂級展館利用水平的六分之一。其中,共有 6 個展覽館租館率在 60% 以上,比2018 年增加 2 個,顯示展館經營金字塔頂端陣容不斷擴大;20 個展覽館租館率在 30%-60% 之間,與 2018 年持平,顯示展館經營的中堅基礎穩固;50 個展覽館租館率在 10%-30% 之間,比 2018年增加 1 個;但是還有多達 97 個展覽館租館率在 10% 以下,比 2018 年增加 6 個。
(四)北京世園會成績靚麗,杜拜世博會中國館籌備工作順利推進
2019 年北京世園會以「綠色生活,美麗家園」為主題,全面展示了中外花卉園藝精華,精彩紛呈、成果豐碩。習近平主席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的重要講話,李克強總理和胡春華副總理分別出席北京世園會閉幕式、中國國家館日並致辭。本屆世園會共有110 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及包括中國 31 個省區市、港澳臺地區在內的 124 個非官方參展者參展,建設了 100 多個室外展園和 54 個室內展區,共舉辦 3284 場活動,934 萬中外觀眾參觀,展出規模之大、參展方數量之多,刷新了A1類世園會歷史紀錄,堪稱匯聚各國花卉園藝精品的「百園之園」。北京世園會詮釋了中國綠色發展理念,展示了美麗中國建設成果,也推動世界各國在這一平臺上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和理念的交流與合作,攜手共建綠色家園。
杜拜世博會將於 2020 年 10 月 20 日至 2021 年 4 月 10 日舉行,中國貿促會會同有關單位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科學做好中國館籌辦工作。中國館組委會於 2018 年 3 月啟動中國館建築方案設計工作,經過多輪深化將中國館建築命名為「華夏之光」,確定中國館將緊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新和機遇」的主題,圍繞「探索與發現」、「溝通與連接」、「創新與合作」、「機遇與未來」等四部分,以創新創造機遇、機遇打造未來、未來共同發展為展示主線,重點展示我國科技和信息通訊領域的創新成果,宣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
(五)展覽管理體制改革進入新階段,行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2019 年,我國展覽行業「放管服」改革取得重要進展,黨政機關辦展逐漸壓縮,商業性展覽會進一步放開,各相關政府管理部門持續推進簡政放權,不斷破除行政體制束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充分發揮展覽業作為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作用和對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促進作用。按照《國務院關於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2019〕6 號)「對於取消審批的四種涉外經濟技術展覽會,建立備案制度,及時掌握舉辦情況並實施監管」的工作要求,商務部不再實施四種境內舉辦涉外經濟技術展覽會辦展項目審批,保留兩種境內舉辦涉外經濟技術展覽會辦展項目審批,同時建立展會備案制,對取消行政審批的四種涉外經濟技術展覽會實施備案管理。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圍繞上述要求,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公共服務,創新監管方式,不斷優化展覽業發展環境,持續深化展覽業「放管服」改革。
中國貿促會按照國務院「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堅定不移把出國辦展審批「放管服」改革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推進。一方面,進一步簡化辦展項目報批和審批程序,啟用了新版展覽審批管理系統,全國 280 多家組展單位均可通過網絡完成項目申請、跟蹤審批進程、上報人員覆核、調整項目計劃、填報展會實施數據等全程工作,並能實時查詢貿促會審批展覽項目的公示信息,進一步提升了項目申報的安全性、便利性。另一方面,開展了對出國舉辦經濟貿易展覽會行政審批事項改革方向及國家政策支持度和可行性的論證,研究對《出國舉辦經濟貿易展覽會審批管理辦法》進行新一輪的修訂,探討制定組展單位行為標準和管理細則,切實保障我國出國展覽的市場化和開放化進程,把不該管的事交出去,把該管的事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