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埃德蒙
走進《古墓麗影》影廳之後,才驚覺原來《古墓麗影》也是一部盜墓電影。想想近些年盜墓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充斥我們的視聽,比如《盜墓筆記》、《九層妖塔》、《尋龍訣》、《老九門》等等。大IP+小鮮肉主演,不管拍的怎樣,先去收割一波票房再說。電影有些製作精良,有些直接是粗製濫造,我們都已經有些疲倦。在你疲倦之時,那些小鮮肉們又返回他們的音樂真人秀舞臺,哪裡有熱點就有他們的身影,只不過換一個平臺而已,人設還是如此。
其實細想,東西方盜墓電影還是有些許不同的。在這裡,僅以《古墓麗影》和《盜墓筆記》來舉例。盜墓的隱喻本身是人類對於未知的嚮往。對於未知,東西方的視角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國內的盜墓電影中,盜墓是一夜暴富的夢想。所以,《盜墓筆記》有了盜墓家族「老九門」,有家族為主的盜墓村,甚至盜墓產業。這些影視書還煞有介事地告訴你盜墓歷史的悠久,遠古至曹操的一支軍隊「摸金校尉」云云。有了歷史的沉澱,有了現實利益的驅動,盜墓才會後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推演到現在,就像現在的河南「賣血村」。高大上一點,就是網際網路+宿遷「淘寶」村。哪樣掙錢,就全民產業,畢竟大眾是盲目的,經歷小挫折也在所不惜(比如某某人被官府抓,某某人盜墓途中遇險等等)。倖存者,則成為名門望族,成為村民仰慕的對象,也就是「老九門」。就跟改革開放初期,那些奔走於俄羅斯與內地兩地邊境的那些「倒爺」們。沒有對錯,只有利益,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時代,誰會管你錢怎麼來的。
在好萊塢的盜墓電影中,盜墓是西方徵服第三世界國家的映射。所以,我們看到的古墓都在第三世界,比如內地的秦始皇墓,比如日本的女天皇墓,比如埃及的法老墓,比如拉丁美洲的原始森林墓等等。這些盜墓電影裡,都有財團贊助(東印度公司),都有白人首領和盜墓軍隊,都有當地嚮導和僱工。經歷種種危險,盜墓的男女主角不是想著將寶貝買個好價錢,也不是想著上交國家,要麼捐助給博物館供萬人瞻仰,要麼將寶貝留在原地尊重當地習俗獨自逃生。
《古墓麗影》也是這樣的敘事邏輯。不過在新時代,電影要添加華人血液,只因為華方電影資本無孔不入無他。我們在西方大片看到了越來越多的華人面孔,比如《古墓麗影》的吳彥祖,比如《環太平洋》的景甜,他們的確對助推這些大片的在華票房很有幫助,但幫助力度越來越有限。好萊塢電影忌憚中國資本,貪婪中國市場,所以永遠是白人主角,黃種人配角,區別只在於黃種人的存在感強弱。是驚鴻一瞥,還是幾句臺詞,還是助推電影劇情走向深入,取決於導演對華人演員的重視或者華人演員本身的英語口語水平。
看得出,主演維坎德為拍好蘿拉,的確吃了不少苦。拼命地健身,努力與遊戲女主角相似。換作國內演員,估計也只有李冰冰能一拼了。但李冰冰能滿臉灰土地被吳彥祖救出來麼,我看也夠嗆。吳彥祖在電影裡的臺詞比預期地多,英文也流利,地位比其他類似華方資本好萊塢電影重要多了,可惜的是與女主角CP感不強(也許就是NBA華裔球星林書豪所說,很少有白人女孩去追黃種人男人,但有很多黃種人女孩喜歡去追白人男人),在電影裡還是充當嚮導和苦工的角色。在電影決勝階段,還是蘿拉一個人戰全場,雖然比茱莉版本要弱很多。
劇情沒有太多的驚喜,甚至有些拖沓。作為全新的蘿拉,這一部要為人物設置好成長的鋪墊,前面太多的鋪陳,我們看到關鍵的盜墓情節已是一個小時之後。好萊塢製片方想要安全,不敢對電影的劇情和人設作太多改動。《黑豹》是如此,《古墓麗影》也是如此。但觀眾們早已厭倦,好萊塢大片現在想騙10億+票房太難了,《環太平洋》能麼?也許上半年只有未定檔的《復仇者聯盟3》了,大家對於好萊塢明星集結的電影還是有些許期待的。
與內地的電影市場一樣,好萊塢每年也會有這些爆米花大片。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爛片,也會有名演員加大IP。但相比之下,好萊塢的爛片故事儘量通俗,讓你對那些超級英雄大片也會有代入感。特效不含糊,不會注水。面對全球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主流價值觀輸出自然不在少數,比如《黑豹》的家國情懷,比如《古墓麗影》女性對父親的思念和成長。中國的爛片呢,比如《降魔傳》,比如《三生三世》,特效粗製濫造,演員油膩不用心,只想用所謂的努力騙取粉絲眼淚。不但毀原著,還讓喜歡電影的人對院線畏懼,不怕沒法退票,而是怕自己噁心到。值得警惕的是,現在還有一種爛片,還要當做好片來賣,用情懷和主流價值觀來包裝,用水軍推口碑,讓你罵都不敢罵。你鼓起勇氣來罵,結果人家說你看不懂電影,嘲笑你的品位。做中國的專業影迷,必須要有強大的內心和獨立精神才能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