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崛起為何艱難,德國製造的經驗給我們哪些啟示?

2021-02-13 創業邦

邦哥推薦:中國的「國家品牌形象」該是怎樣的關鍵字,這需要千千萬萬擁有創新思維的中國企業家去共同打造。

來源丨知頓(ID:qingfengfinance)

作者丨知頓君

封面圖丨攝圖網

隨著美國「斬首行動」步步逼近,中國高科技企業不斷被推上風口浪尖。

 

先是華為被重重圍剿。

 

接著是TikTok被徹底封殺。

 

大疆的禁令剛剛「暫緩執行」,中芯國際又被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科技霸權愈演愈烈,一方面折射出中國企業正在崛起變強,有將美國科技霸權撕開一條口子的趨勢;另一方面,被卡脖子依然是中國企業的現狀,核心技術的短板還十分明顯。

 

他山之石:經久耐用的德國品牌

 

8月10日,《財富》500強出爐,其中133家(含中國臺灣)中國企業上榜,數量首次超越美國。但從在這份看似漂亮的成績單中不難發現,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建築等中字頭央企及地方國企佔據80%以上,除此之外,排名靠前的是華為、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小米等科技公司,以及以國內消費為主的民族品牌茅臺、五糧液等。

 

龐大不等於強大。

 

從科技競爭角度來看,中國上榜的企業數量單薄,在全球範圍內仍處於追趕的狀態。暫不與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相比,且觀人口僅8000萬的德國,竟能創造出2300多個世界品牌,令人驚嘆的同時也發人深省,是什麼成就了德國製造?

 

德國工業化開展得很晚,英國、法國完成工業革命時,德國還是個農業國,二戰後又是戰敗國,需要在廢墟上重新建設,但是很快,德國的製造業卻成了優質產品的代名詞。

 

德國生產的原子筆摔在地上10多次,撿起來依然可以用,建造的居民住房120年也不會倒。珍視「身後名」不貪「眼前利」的德國人,會把每一座建築精心設計成藝術品,哪怕是被戰火摧毀了,德國人也一定要按原樣將其重建起來,讓它流芳百世。

 

在德國,沒有一夜暴富、迅速成為全球焦點的企業。德國企業往往是專注於某個領域、某項產品的「小公司」、「慢公司」,但極少有「差公司」,絕沒有「假公司」,它們大多是擁有百年以上經歷,高度注重產品質量和價值的世界著名公司,也被稱之為「隱形冠軍」。

圖源:攝圖網

 

與此同時,德國人不相信「物美價廉」。

 

因為「德國製造」的優勢並不在價格上,而在於它的質量、解決問題的技術以及優秀的售後服務。很多德國企業製造的產品,都在技術上具有世界領先水平,也因此德國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對手,大到挖地鐵的掘進機,小到文秘工作中的訂書機。

 

就連廚房中的鍋具,德國也能做到受全世界熱捧,天然抗菌、耐高溫,既節能環保,導熱效果又極佳,以至有一種說法,「使用德國鍋具,一根蠟燭就能弄一頓美味佳餚。」

 

為什麼德國的產品很多都「能用100年」?

 

在一位德國的企業家看來,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原因是德國自然貧瘠資源,幾乎所有重要的工業原材料都是靠國外進口,所以必須物盡其用,儘量延長使用期,保證對原材料最大的節約。另外一個原因是,德國人認為產品質量的好壞,主要體現在是否經久耐用上。

  

三個轉變:中國品牌的發展之路

 

相比德國企業的獨具匠心與精湛工藝,中國民族品牌正在經歷「三個轉變」——「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1958年,紅旗牌轎車誕生,成為國家重大活動的國事用車。在六、七十年代,紅旗轎車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一面旗幟。

 

原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研製出第一輛紅旗轎車的圖形

80年代初,從「燕舞燕舞,一片歌來一片情」的廣泛傳唱,到「省優、部優、國優」的廣告宣傳鋪天蓋地,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企業家在追求商業成功的同時,客觀推動了民族品牌的建設與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一系列家電、棉紡、化妝品和食品工業的品牌發展迅速。海爾、華為、健力寶、長虹、TCL、永久、大寶、美的、隆力奇、霞飛、萬家樂、北冰洋等品牌在當時可謂家喻戶曉。

 

時至今日,海爾、華為、美的等公司已成長為世界品牌,與之形成截然對比的是,擁有國民彩電大王之稱的長虹,沉沒到行業末端;曾是「結婚三大件」之一的永久自行車也因科技含量低,一直徘徊於低端市場;曾憑藉「萬家樂、樂萬家」廣告語火遍大江南北的國內廚衛第一品牌萬家樂,業績疲軟、利潤下滑、發展方向模糊,逐漸在行業中沒落。此外,「天天見」的大寶易主美國強生,隆力奇致力於直銷模式自救,中國「魔水」健力寶、上海老品牌霞飛等眾多承載著眾多人兒時記憶的品牌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

 

90年代到新世紀,改革開放進入了「八國聯軍」時代。國外品牌大到家電、小到鋼筆,從衣食住行各個領域迅速入侵人們的生活。那個時候,東芝的火箭炮、松下的畫中畫,是國人狂熱追求的品牌,代表了先進技術、高質量、好口碑。

 

隨著改革開放共同激蕩的,還有網際網路的迅速崛起,2000年左右,百度、阿里、騰訊等一批網際網路企業誕生並迅速擴大,時至今日已經成長為參天大樹。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企業開始從以質量管理為重點向全方位打造品牌轉變。國際化、自主智慧財產權成為這一時期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從此,中國民族品牌進入高速發展期。

 

隨著時間推進,近年來,圍繞百姓衣食住行,民族品牌所佔比重越來越高。如李寧,將運動與潮流結合,將「中國李寧特色」的潮流經典搬上了紐約時裝周;中國家紡四巨頭之一夢潔家紡,與人民文創官宣合作,開啟了家紡界「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的跨界碰撞,民族品牌開始對人民美好生活需求進行深刻洞察;而電器品牌代表格力由「好空調,格力造」到「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彰顯著民族品牌的自信和戰略布局。

比肩國際品牌的挑戰

 

品牌不僅是產品的標誌,更是產品的質量、性能、服務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其市場佔有率、品牌忠誠度和全球領導力的差距決定了品牌的高度。中國品牌要成為世界品牌,充滿挑戰。

 

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曾經國人一度去日本背馬桶蓋,去韓國買化妝品,去歐洲買奢侈品包包,去德國買鍋,用自己的熱情和錢包給外國品牌投票。

 

或許很多人好奇,晶片等高科技被卡脖子,為什麼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領域的品牌之路也如此崎嶇?

 

圖源:攝圖網

其實,看似普通的行業或者產品,優秀和普通之間也有著巨大的鴻溝。

 

例如我們日常使用的旅行箱,說道拉杆箱,國外的新秀麗、日默瓦似乎佔領了絕對制高點,與此同時,大家腦海中有沒有叫得響的民族品牌?做好一個旅行箱的難點究竟在哪?為什麼說道民族旅行箱品牌,很多人心中都是一片空白?

 

簡單來說,旅行箱不是簡單的箱子加四個輪子,區別於包包這種時尚品,旅行箱是地道的工業品。

 

一款好的旅行箱需要做到行走穩定,拉杆順滑,抗壓抗摔、經久耐用。

 

機場暴力託運後箱子的慘狀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壓變形、輪子掉了、箱子角破了、拉杆斷了……幾乎是面目全非。這種破損往往發生在飛機起降、顛簸時,重力作用導致行李相互擠壓,或者行李在傳送帶上運轉時,因傳送帶故障發生破損,或者行李上下飛機的裝卸過程因為依靠人工完成,「暴力」也多發生在這一環節。當然,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行李箱本身的質量。

 

造旅行箱好比造汽車,材料、部件、加工組裝工藝任何一個地方有問題,都會導致產品品質問題,旅行箱就做不到好用和耐用。

 

因此,國內旅行箱市場一度是劣幣驅逐良幣,而高端旅行箱,一水被國際品牌壟斷,中國品牌幾乎沒有發言權。

 

因為要做出能比肩甚至超越國際品牌的中國民族品牌,這不僅需要一家企業自己做到足夠優秀和卓越,還要整個產業鏈的迭代和升級。同時也需要無數的中國企業家前僕後繼,有做好產品的耐心,做好品牌的決心和與國際同行較量的野心。

 

旅行箱行業如此,眾多行業都有類似的情況。

 

衡量一款汽車的安全性,重點看車身結構件。當汽車發生碰撞時,車身若能有效吸收碰撞產生的能量,並將這些能量分散到車身各個結構部位中,就能夠化解碰撞能量對駕駛室的衝擊。而一部分少量能量傳遞到車廂內,將被安全氣囊和安全帶緩衝掉。旅行箱也如此,在測試遭到外力摔打擠壓時,箱體造型架構,輪子、拉杆、負重行走,到墜落實驗等等,缺一不可。而普通人買箱子可能並沒有考慮到這些,更多會被品牌、價格和時尚的外觀所吸引。慶幸的是,已經有一些民族品牌,正在改變這一尷尬的現狀,用匠心的精神做產品、做品牌,倒逼產業鏈升級。以「抗摔」作為核心品牌理念的中國高端旅行箱「舒提啦」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旅行箱是地地道道的工業產品,會有工業設計和製造工藝精度的要求」,「舒提啦」創始人張銘庭表示,「首先一個前提是工業設計要合理,比如輪間距、箱體厚度,箱體過薄容易倒,箱體過厚就容易蠢;箱體高度上,輪子太高容易摔,輪子太低容易劃著地」。在工業設計合理的基礎上,舒提啦的材料純度高,製造工藝精細。3個密封軸承的設計,讓輪子更持久順滑,100%德國進口的聚碳酸酯原包料,讓箱殼韌性更好更抗摔;一改行業內拉杆內置鐵質材料,舒提啦採用碳纖維材料不易折斷,彈性更佳;箱體內置白色底託加固……因為產品質量夠硬,所以,舒提啦提出3年摔壞免費換新的口號,為全球商旅人士提供高端抗摔旅行箱,讓出行更安心。當今全球化競爭的氛圍下,許多國家都在宣傳推廣本國產品的「國家品牌形象」,如美國主打的「國家品牌形象」是「創新」,日本主打的是「品質」,德國主打「嚴謹」,法國主打「時尚」,瑞士主打「精準」。在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論壇會場,主持人向聽眾提問:「聽到中國品牌這4個字,你首先想到什麼?」一位學生答道:機會。展望未來,由製造大國轉變為製造強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向上攀升,這是中國的新機遇,更是世界的新機遇。「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要抓住新機遇,創新是第一動力。總書記曾在中國企業家座談會上指出,企業家創新活動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在後疫情時代背景下,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邀請橫跨多個行業的企業家,為大家加油打氣同時也指明方向。「企業營銷無國界,企業家有祖國」,將企業擰成一股繩,為中國經濟發展凝聚起強大的正能量,也向世界發出一個信號:不論國企民企、內資外資、大中小微企業,中國會平等看待、一視同仁。國家是廣大企業家最堅強的後盾,廣大企業家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帶頭人。中國的「國家品牌形象」該是怎樣的關鍵字,這需要千千萬萬擁有創新思維的中國企業家去共同打造。一年一度的DEMO CHINA創新中國秋季峰會如期而至。本屆DEMO CHINA創新中國秋季峰會將於2020年10月17、18日,落地成都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持續賦能城市創新服務與創新生態,為創新創業提供各種充滿無限可能的展示平臺,幫助企業裝上科技創新和資本助力的雙引擎。

相關焦點

  • 韓和元:大國崛起招致的危險及應對——德國崛起初期的應對和啟示
    第三,中國這個亞洲最大國家的經濟增長會擴大其在該地區的影響,以及恢復其在東亞傳統霸權的可能性,迫使其他國家要麼『搭車』和適應這一發展,要麼『用均勢來平衡』和試圖遏制中國的影響。」也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我於2011年寫的,於次年3月出版的我的《全球大趨勢2:被債務挾持的世界經濟》一書裡,曾就中美關係做過如下研判(見:為何開口閉口都是西方學者?)
  • 諾曼第登陸戰役的勝利,給我們提供了哪些經驗和啟示?
    諾曼第登陸戰役是二戰中的經典戰役,也是後世軍事家們爭相研究學習的案例,同時也為我軍的渡海登島,提供了重要經驗和啟示。「霸王行動」戰前謀略任何一場戰役打的都是軍事力量和謀略,而謀略在戰爭中又起到主導作用。當智慧的火花在戰爭中撞擊出絢爛的光輝時,它便閃爍出美麗的光輝,這也是正義之戰中英雄們的追求。
  • 德國萊茵河經濟帶的發展經驗與啟示
    摘要:德國萊茵河流域經濟帶的發展經驗,特別是其在內河航運、產業布局、港城發展、水電資源開發和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做法,可以為我國長江經濟帶的規劃和建設提供借鑑和啟示。同時,流域地區農業生產率不斷提高,能夠為工業提供大量的剩餘勞動力,進而促使區域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化和城鎮化相互促進,持續為工業化時期流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目前,德國萊茵河流域經濟帶已進入後工業化階段,城鎮化水平和質量都很高,城鄉基本實現一體化。
  • 德國製造在中國:分享全方位知產保護經驗——SATA中國保護之路
    本期IP大咖秀走進康信智慧財產權,特邀北京康信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人、法律團隊負責人吳貴明和北京康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任曉東,為您揭秘德國製造企業在華商業競爭及智慧財產權情況,同時現場連線德國薩塔大中華地區業務拓展經理吳嘉漢談談薩塔公司的全方位知產保護策略。直播中知產邏輯還將聯合康信智慧財產權送出神秘大禮,馬上預約直播,我們不見不散!
  • 150多年前的德國崛起之路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崛起之殤」
    今天的我們有必要穿越到150多年前,去看看德意志民族在上一輪崛起過程中,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陷入了苦難的悲劇。因為今天的我們也正處在崛起中。這就要說到1871年德國統一時,原來這片土地上只是一大片說德語的人,他們根本沒有祖國,如果說非得有一個祖國,那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用法國人伏爾泰的話說:「他們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那裡連蚊子都有國王。」
  • 除了汽車 還有哪些德國品牌常用於我們生活
    在我國,日本製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佔有較大的比例。而德國製造往往被人忽略,說起德國製造,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汽車。但是除了汽車,我們居家生活每天在用的很多產品都是德國製造。
  • 中國知名品牌紛紛出海,為何德國用戶最信賴海爾智家
    中國企業早早就開始了全球化的道路。如今,無論是貼牌出口的企業,還是貼牌與創牌相結合的企業,都在堅定地用自己的方式走全球化的道路。  當地時間12月7日,德國經濟管理研究所(IMWF)在慕尼黑舉辦了第四屆主題為 「客戶最信賴品牌」的研究大會。在「家用電器」類別中,有7家公司獲得了「用戶最高信任」獎,其中六家為德國本土品牌,一家是來自中國的海爾智家。
  • 積累的重要經驗 收穫的深刻啟示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中,我們積累了重要經驗,收穫了深刻啟示。」習主席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從6個方面系統總結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取得的經驗啟示,對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為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推動強國強軍事業發展提供了思想和行動指南。「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
  • 劉光耀:德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啟示
    經濟學的發展是一代代經濟學家共同的思想結晶,除了亞當·斯密,世界上還有哪些經濟學大師?德國因其嚴謹的治學風格,一直是世界經濟學大師誕生的搖籃。路德維希·艾哈德,曾任德國總理,同時也是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奠基者。一直以來,主流的經濟學界一直忽略了艾哈德對德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二戰戰敗的德國,為何能在一片廢墟上實現經濟的再次崛起?
  • 德國足球的成功經驗,能為中國足球發展帶來哪些啟發?
    在論壇上,德國足協國際關係及戰略項目總監 Fabian Ulrich如此談論足球與德國這個民族之間的關係。在世界足壇版圖上,德國足球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借這一論壇的機會,蘇寧體育常務副總裁王冬、德甲國際CEO Robert Klein、前國腳楊晨以及Fabian Ulrich等嘉賓共同探討了中國足球如何汲取德國足球的成功經驗這一話題。
  • 中國獨角獸企業崛起的啟示
    原標題:中國獨角獸企業崛起的啟示   近日,《2020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出爐,榜單列出了全球成立於2000年之後的價值10億
  • 雷軍推出不粘鋼菜刀,硬漢德國雙立人,不再敢黑「中國製造」
    硬漢德國雙立人,不再敢黑「中國製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所需商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通常當我們開始購買一些家具必需品時,人們開始改變他們的購物標準,從考慮性價比到商品的品牌、質量和外觀。當然,商品的價格是成正比追求品質生活。
  • 市值超600億元 中控技術上市給寧波帶來哪些啟示?
    在數字經濟和智能製造浪潮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正在寧波如火如荼地興起,中控上市對爭創工業網際網路領軍城市的寧波和甬企來說,又有哪些啟示呢?啟示一:專注於解決「卡脖子」問題 回顧中控技術的發展史,其創始人褚健一開始就盯住最難的問題和「卡脖子」技術的堅韌,是最令人欽佩的。
  • 德國和日本實力在伯仲之間,為何我們總感覺日本比德國厲害
    那麼人們為何會有日本比德國更厲害的感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日本的工業規模和經濟總量比德國多。2018年,德國的GDP總量4萬億美元左右,而日本為4.968萬億美元,德國比日本少了0.9662萬億。第二個是日本離中國比較近,對中國的影響比較大,在中國市場很多方面的佔有率也比德國高,所以人們對日本的直接感官比德國深。
  • 德國AEG:從國際高端家電品牌看當今中國發展
    其實在我們心中早已經有了答案:他就是中國。這一天,最多五年就會到來。即將到來的時代,主導者將變成中國。這是一個不容質疑的結論。事實上,中國家電在全球崛起的過程,也是中國從發展中國家轉型成為發達國家的過程。一個國家家電產業崛起的過程,往往也是這個國家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蛻變的過程。
  • 德國製造和中國製造相比,哪個更勝一籌?
    中國和德國都是全球經濟大國,也是全球製造業大國,至於中國製造和德國製造哪個更勝一籌,這個關鍵要看大家從哪方面去對比。首先、從規模上來看,中國製造更有優勢。目前中國和德國都是全球製造業大國,不論是經濟規模還是製造業產值都處於全球前列。
  • 對外開放新高地:德國製造感受「中國效率」 常州智造走向「國際...
    優「營商」引「投資」 德國製造體驗「中國效率」   德國以製造業發達著稱,汽車、裝備製造聞名世界,在全球率先提出「工業4.0」戰略,「工匠精神」造就大量隱形冠軍該基地將以德國工業4.0標準建設一座現代化工廠,產品主要面向中國及亞太市場,達產後預計銷售超10億元。項目的考察選址始於國內疫情膠著的5月份,從全國7個城市的競爭中,威樂集團最終情定常州高新區。
  • 從KNIPEX工具看德國製造
    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都有著對德國製造的品質崇拜。德國品牌的BBA汽車在中國熱銷、德國機械在中國有良好口碑,對德國品質的崇拜甚至製造出青島德國下水道的油紙包神話。當然,神話是假的,但是德國製造品質卻是實實在在的。對於德國製造,北京作家薩蘇說過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 全球放大鏡十大品牌 國產不比德國製造差
    據全球著名的民意調查機構英國YouGov公司在全球啟動最新調查,依據創立歷史、品牌影響力、市場佔有率、創新能力、消費者口碑、透光率、阿貝係數折射率等綜合條件進行民意調查,經過數據匯總和權威評價,YouGov公司曾向全球推出2014年度全球放大鏡十大品牌排行榜,排名分別是:德國視維德放大鏡、法國馬培德放大鏡、中國冠億達放大鏡、香港偉達仕放大鏡、中國亞太放大鏡、德國宜視寶放大鏡、中國得力放大鏡
  • 在華崛起的百年品牌刀具是哪家?
    1919年成立於德國慕尼黑,近百年來,霍夫曼專注於優質的間接物料一站式供應,提供高效的機加工刀具、量具以及手動工具和車間裝備的一站式基本供應,在德國處於絕對領先的市場地位。2009年霍夫曼登陸中國,2011年中國區倉庫正式投入運營,霍夫曼希望為中國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和售後服務,以及便捷的物流和快速到貨服務。在本屆CCMT2016霍夫曼展臺,記者有幸採訪到刀具應用工程師經理王得磷先生,深入了解到這樣的百年品牌是如何在中國崛起發展並逐步壯大起來的。霍夫曼不但擁有強大的貿易能力,還具備出色的研發和製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