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願祖國花朵茁壯成長》
【旁白】:
出北京向西、向西,跨越700公裡,你會看到大不相同的景致:一道道山,一道道梁,座座黃土坡坡……綿延二百多公裡的呂梁山區,是革命老區,也曾是全國出了名的「窮」地方。
山西的總地勢是「兩山夾一川」,兩山主要指東太行山和西呂梁山,東部山脈以太行山為主,西部以呂梁山為主的黃土高坡。呂梁一帶水熱資源分布不協調,中高山區降水少,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劣、山村多、人口多、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經濟發展落後,屬於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貧困地區。
1985年,中國科協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派出第一屆中央赴呂梁講師團,從此開啟了中國科協呂梁定點扶貧工作,距今已35年。中國糧油學會糧油營養分會秘書長賈健斌在3個時空跨度,斷斷續續18年中,親歷了中國科協呂梁扶貧工作,不僅結識了許多中國科協掛職幹部,同時結下了扶貧合作的戰鬥友誼,也親歷了呂梁減貧脫貧工作的幾個時空足跡。
【講述者】:
第一次赴呂梁扶貧是在2002年,當時呂梁還未建市,名稱是「行署」,更沒有「市長」,而是叫「專員」。那次去呂梁的交通工具是大巴車,當時高速路還沒有修到離石,太原過後不久就沒有了高速路,要走若干公裡的盤山路。這條盤山路不僅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懸崖,路面也是坑坑窪窪,據說是被運煤的載重車壓壞的。此次我的扶貧任務是代表中國營養學會,向呂梁的6個國家級貧困縣科協各捐贈一臺新電腦,用於連接中國科協CAST網,屬於科普信息化扶貧。去途因路況不好,再加上盤山路,經過12小時的長途跋涉,到達離石時已是晚上8點多。記憶中,當天的晚餐是土豆「唱」主角。蒸土豆、炒土豆、土豆切塊散上辣椒汁,這就是3個菜了。第二天看到市容,才知道整個離石最高的樓層也不超過6層,貧困地區從建築和膳食可以看出端倪,這就是我的「初識呂梁」。
【旁白】:
2006年5月25日,應中國科協科普部在呂梁扶貧掛職的張守慎同志之邀,賈健斌展開了幾年後的第二次呂梁之行,為調研呂梁國貧縣寄宿小學生的營養狀況,他先後去往臨縣、興縣、嵐縣和石樓,來來往往5年。
5年,年年去呂梁,每年數次;5年,臨縣、嵐縣、興縣、石樓,4個國貧縣都跑過;5年,高家塔、蔡家崖、楊家坡、三交、曲峪、磧口、叢羅峪、劉家會……真正下到基層,進了山村,入了農戶,他不僅對呂梁的貧困有了了解,也確定了營養科技扶貧的工作重點。
【講述者】:
扶貧期間,我們也家訪了因災全年紅棗收入僅150多元的臨縣高家塔的棗農家庭,看著暗暗的兩孔窯洞,簡單的農具,土炕上簡單的被褥,想著臨縣有30萬棗農,我除了敬佩中國科協扶貧掛職幹部,也暗下決心:作為呂梁科技扶貧工作一份子,要辦實事,切實做好扶助呂梁經濟、扶助農民增收的科技扶貧工作。
2006年,在中國科協掛職幹部、呂梁市政府張守慎副秘書長的協調、支持與陪同下,初步實地調研國貧縣興縣、臨縣的寄宿制小學後我們發現,小學生的個頭明顯偏矮,體型為纖瘦的「小豆芽」,絕無小胖墩,疑似存在營養不良現象。營養不良會造成兒童和青少年生長發育遲緩,會帶來終身的體格和智力發育上的影響。之後,為了準確判斷寄宿小學生是否存在營養不良,我們採用全國營養調查的標準方法,計算出平均每人每天食物、營養素的攝入量,並測量身高體重。
【旁白】:
結果發現:接受調查的寄宿小學6~10歲學生與全國同齡小學生平均值相比接近中值,略偏低,但12歲以上學生的身高體重指標與全國平均值相比偏低更加明顯。
調查還發現寄宿小學生的食物構成數量及質量均不足,肉、蛋嚴重不足,特別是動物蛋白質明顯缺乏;奶類、水果攝入幾乎為零;能量和蛋白質攝入量均無法充分滿足小學生生長發育的需要。
【講述者】:
2007年起連續4年,在中國科協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和扶貧辦的領導下,在呂梁掛職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守慎、臨縣劉平貴副縣長的支持下,我們在呂梁臨縣、興縣選了2-3家寄宿小學,做「一個雞蛋」營養扶貧試點專項。要求這期間,每位在校學生,也包括寄宿學校的非寄宿生及老師,每人一天吃一個雞蛋,改善了優質蛋白質、B族維生素缺乏狀況。此外,我們還建議喝米湯、麵湯,特別是小米撈飯的米湯,增加B族維生素的攝入,建議學校廚房多食用包括當地野生苦菜在內的綠葉菜、圓白菜、胡蘿蔔等食物,改善寄宿小學生普遍存在的維生素A和C攝入量不足的問題。根據調查我們發現,小學生水果攝入量非常少,導致維C缺乏。因此我們推薦食用當地產的一些富含維C的水果,比如紅棗來補充。發豆芽也是一個好方法。中國科協臨縣掛職副縣長張量也給予了營養扶貧工作的支持與幫助。
【旁白】:
「一個雞蛋」營養扶貧,簡單易行,示範項目工作開展後,逐漸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重視,臨縣政府首先出面、縣團委組織實施全縣寄宿小學開展「一個雞蛋」營養項目,後來石樓縣也聞風而動。有了政府推動,呂梁貧困縣寄宿小學生營養狀況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
【講述者】:
最近一次與呂梁的接觸就是2019年至今。受疫情影響,「直播帶貨」成為消費熱詞。前段時間,在臨縣掛職副縣長的中國科協周峰就採用了最新技術,創新扶貧模式,為剛剛脫貧的革命老區的呂梁人民直播帶貨,扶貧增收。其實,科協助力下的直播帶貨在疫情前就已經啟動,我有幸參加了中國科協組織的2019年5月、9月、11月及2020年5月3日、5月18日等直播平臺的直播帶貨,擴大農產品銷售的渠道,讓全國各地的粉絲了解呂梁雜糧、紅棗等農產品,帶動呂梁相關農產品的銷售。特別是2020年5月18日的直播帶貨活動,這是中國科協扶貧辦、中國科協科技社團黨委、中國糧油學會糧油營養分會共同舉辦的營養直播專場暨2020年營養科技周活動,旨在推廣呂梁山區農特產品。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到場講話,支持鼓勵全國科技社團和直播平臺及網絡紅人為呂梁扶貧多做貢獻。
35年來,中國科協共派出一百五六十名幹部在呂梁掛職,開展科技扶貧工作。他們講政治、顧大局、到山村、進學校、入農戶,在這片紅色的黃土地上實踐精準扶貧。我在中國科協呂梁扶貧工作中有幸結識了多位科技扶貧幹部,不僅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共同見證了革命老區呂梁減貧脫貧的歷程及成果。
【講述者】:賈健斌 中國糧油學會糧油營養分會秘書長
【旁白】:史菲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親歷者說】願祖國花朵茁壯成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