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姥文化說到文化旅遊,從文化建設談及文化自信,從挖掘歷史傳統資源延伸到文旅融合……接受採訪時,市政協常委、太姥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副主任白榮敏圍繞「文化」侃侃而談,言談舉止間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展現出對地方文化建設的密切關注和深入思考。
「太姥山提供給我源源不斷的厚實情感、生活體驗與創作題材。」白榮敏長期業餘從事鄉土文化研究和散文寫作,深感文化對一個城市的重要性。一直以來,他重視太姥山歷史文化方面的挖掘、整理、傳播,借力政協平臺建言獻策。
白榮敏
在白榮敏看來,政協委員的身份不僅僅是一份政治榮譽,更是一種使命與擔當,要充分發揮自身特長,認真履職盡責。因此,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他長期擔任《福鼎文史資料》副主編,參與編輯政協文史資料,建議和參與「太姥文化叢書」「太姥文化研究資料叢刊」的編纂工作,先後撰寫和編輯出版《太姥記憶》《福鼎史話》《太姥詩文集》等作品集。
「作為一座人文名山,太姥山具有非常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在文化旅遊產品建設與提升方面還有巨大的作為空間。」在太姥山旅遊景區建設方面,白榮敏有著切身體會,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不少建設性提案。2015年「兩會」期間,他提出太姥山景區宗教遺蹟和摩崖石刻等打包申報國家級文保單位的提案,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啟動了太姥山國興寺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
田野調查
今年兩會,他計劃遞交關於提升打造桐山溪「十裡福廊」、「太姥祭典」文化、加強福鼎市民間檔案資料搶救與保護等提案。「以『福』為名的福鼎,擁有很多『福』文化元素,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白榮敏建議,將桐山溪兩岸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提升,打造成為集休閒娛樂、文化品位、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十裡福廊」主題文化(水利)公園,呼應拓展鼎文化公園的文化意蘊,全面展示福鼎福祉鼎盛之地的文化魅力。
改變,將不止於此。為建設與提升太姥山嶽景區文化旅遊產品,滿足遊客文化需求,白榮敏還建議,恢復和打造「太姥祭典」,提升太姥娘娘信仰文化;加大太姥山人文景觀建設力度,建設朱熹紀念堂、保護提升宗教遺蹟、建設名人書法碑林、建造歷史名人雕像,豐富太姥山文化內涵;提升服務水平,完善太姥文化傳播渠道。
「幸福福鼎」編輯部
文:王婷婷
圖:部分由白榮敏提供、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