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是很讓人感慨?
今天美國媒體FW(Fadeaway World)評了一個榜單,這個榜單把孫悅和姚明排在了一起。姚明自不用說,孫悅其實也早過了巔峰期。要說倆人在一起打球,我還真的在廣州就看過。就上面這張圖的那場比賽。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的7月初,中國男籃在廣州打了和澳洲明星隊的熱身賽。當時男籃熱身的時間很緊張——整個7月份一共打了7場球。兩場和澳洲明星隊,三場斯杯,三場鑽石杯。男籃輸了2場,帶著良好的狀態與天時地利人和,一起在北京奧運會衝進前8。
當時不說姚明,孫悅的確是職業生涯巔峰,傳球可以跳起來到半空之後找一找人再傳;回防的時候看到上籃稍微慢的澳洲球員,甚至差不多可以做到釘板帽。
好了,不懷舊了。那個榜單的名字叫「NBA亞洲歷史最佳陣容」。姚明的火箭生涯不用多說,除了過多的傷病讓人遺憾,他的籃下統治力、對聯盟的影響力,已經不用說太多,他也是名人堂級別的角色。
孫悅在湖人的時候有些青澀。
孫悅在NBA僅僅打了10場球。他是如何進入湖人的?有個坊間傳說,說科比覺得他防守不錯,是個能夠給自己「足夠防守壓力」的球員,於是力保孫悅入隊。
那個年代,對於NBA中國球員的報導,到達了巔峰。在北京奧運會結束之後,有姚明、易建聯、孫悅三人在NBA打拼,不少媒體都派出了駐美記者對於火箭、雄鹿和湖人進行報導。那時候甚至連內地專業一些的報紙體育部,都會把三名NBA中國球星的報導分配給不同的記者進行稿件撰寫,以求給讀者更多的細節。用現在的話來說,這三名NBA球員,太有流量了!
孫悅整個NBA生涯,只有第一場3投2中,拿到4分;其他大多數時間,他都在發展聯盟——最終離開了NBA。
但無法否認的是,他是中國球員之中第一個完完整整經過NBA的試訓過程,並且進入NBA球隊的後衛球員。本來NBA就盛產後衛,這也許也是非常難得的一個事實。
現在的孫悅,已經到了職業生涯的末期。他由於自己的性格,也在這些年招了不少黑,但他卻把該拿的榮譽都拿了——就CBA和NBA雙料總冠軍這個事,已經足夠吹一輩子了(笑)。希望他能夠有個圓滿地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
剩下的也都是熟面孔。
這5個人的名單,八村塁是現役新秀,卡斯比被稱為「以色列喬丹」。剩下的田臥勇太,也很讓球迷們有回憶的感覺。畢竟他的年代也都挺久遠的。
1.75米的田臥勇太,在NBA努力衝擊一份合同的故事,簡直可以寫成一本勵志文學作品。田臥勇太在2003年夏天,加盟了一向喜歡國際球員的小牛,也成了NBA夏季聯賽歷史上第一個在日本出生的球員。
那一年9月,田臥勇太加入了掘金的訓練營,但很快被裁。而一年之後2004年,他應邀參加了太陽隊的訓練營,並最終順利留隊,成為太陽常規賽陣容中的一員。而在賽季的首場比賽,太陽主場112比82大勝老鷹,在垃圾時間之中,球隊第三控衛的田臥勇太,獲得了機會,並拿到7分、1個助攻。
但在接下來的21場比賽裡,他只獲得3次出場機會,加在一起只有7分鐘的時間,而且再沒能在場上得分,那一記三分球也成為了田臥勇太NBA生涯的唯一一個運動戰進球。
2004年12月16日,太陽宣布裁去田臥勇太,他的NBA生涯就此終止。而在2005年,他和洛杉磯快船籤約,但在常規賽正式開始前不幸被裁——此後,他和NBA緣分盡了。
另外一個,就是以色列的卡斯比了。由於以色列籃球和中國交流比較少,再加上以色列籃球早已經「脫亞入歐」,雖然是亞洲國家,卻參加歐洲籃聯的賽事,卡斯比並沒有被中國球迷熟知。
史上「最強陣容」,3個人都是歷史名宿,亞洲籃球也許真的需要更多新鮮血液了。
而這個榜單,也讓我們喚起了頗多回憶,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