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前五年的蟄伏讓她以黑馬姿態迎來人生的第一個金字塔頂,倫敦奧運會前四年的艱辛掙扎使她又站在金字塔尖謝幕。
下一個四年的學習生涯則是另一個蟄伏期,期待退役不褪色的她再次站在金字塔頂。
欄目編輯:肉肉
2016.8.17
人物名片
鄧琳琳,中國體操運動員
2001年,加入安徽省體操隊;
2003年12月,入選國家隊(教練熊景斌、張霞);
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決賽,鄧琳琳與五名隊友(程菲、楊伊琳、江鈺源、何可欣、李珊珊)以188.900分為中國女子體操隊贏得首枚奧運團體金牌;
2009年10月18日,以15.000分的成績獲得世界體操錦標賽女子平衡木決賽冠軍;
2012年,在倫敦奧運會上奪得了中國女子體操隊失落了兩屆的女子平衡木金牌;
2013年退役,被保送進入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圖左:2012年倫敦奧運會鄧琳琳獲得平衡木冠軍;
圖右:退役後的鄧琳琳
「撈金魚」撈到的寶
「擺臂,擺臂,又在晃肩,手臂擺起來······3分28。上次第三,這次第六,怎麼回事兒?」中國女子體操隊教練熊景斌瞥了一眼哼哧哼哧跑向終點的鄧琳琳。她沒吭聲,眼睛鼻子紅紅的,嘴角下撇,但忍住沒哭。體操訓練隊有兩個人不太愛笑,一個是教練熊景斌,另一個就是鄧琳琳。
「比較累,總是練不好。」鄧琳琳當時接受紀錄片《築夢2008》記者採訪時,只說了這幾個字。
2003年,國家隊在各省份選撥體操運動員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次選撥被稱為「撈金魚兒」,而鄧琳琳便是「最小」的那隻,不過幸好沒被漏掉。個頭要比同隊的女孩子差半截,「訓練的時候不是很突出」另一位教練張霞評價她。
▲鄧琳琳退役後看望兩位教練
剛進國家隊時,別人學一遍就會的動作,鄧琳琳往往要練四、五遍。「我的性格就是比較慢,就是幹什麼事情都不慌不急,要把它們做得很細我才覺得我做好了。」訓練時她的肌肉很難活動開,身體調動不起來,動作自然學得慢,但會越來越輕鬆,往往訓練到後面才會出效果。「訓練我只給自己打五、六分吧,比賽可以打九到十分。
」十六、七歲是體操運動員的黃金年齡,對於女子體操運動員來說,也許一生只有一次機會參加奧運會。作為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獲得兩屆奧運冠軍的女子體操運動員,鄧琳琳說自己應該是「人來瘋」?而張霞教練對她的評價:「訓練的時候不是很突出」的下半句是「但在賽場上很有衝勁兒。」
2008年北京奧運會,被媒體稱為「黑馬」的鄧琳琳,以「第六人」(入選奧運名單排名第6位)的身份參加體操女子團體比賽。一個人身兼跳馬、平衡木、自由操三項。她的彈跳性好,腿部很有力量,教練認為她很適合平衡木。
在不小心落木的隊長之後上場,無疑面臨巨大的壓力,全場的歡呼聲也消失了,大家屏住呼吸,視線落在這個之前除了體操世界盃還沒參加過任何國際大賽的小將身上,鄧琳琳胸腔起伏著,深呼一口氣,上木、屈體前空翻、小翻、後直、挺身前空翻······優美而穩定的一連貫動作讓觀眾再次爆發歡呼。頭顱高高揚起,鄧琳琳的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笑容,教練熊景斌抱著她下了臺階。
「好樣的,琳琳!」解說員激動地喊。那年中國女子體操團體獲得冠軍,歷史上女子體操隊伍第一次獲得冠軍。不愛笑的琳琳在隊友們紛紛舉起雙臂激動流淚時,對著鏡頭露出燦爛的笑容。
▲2008年中國女子體操團隊獲得冠軍(鄧琳琳為右一)
2001年加入安徽省省隊,教練告訴鄧琳琳,你的夢想就是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她說這是「教練給的夢想。」2008年,她16歲,再過四年的2012年倫敦奧運會成為了她真正的夢想,「我想有自己的成績」。四年意味著女子體操運動員競技狀態的逐漸下降。從黑馬變成老將,2012年,作為女子體操隊隊長的鄧琳琳,拍打著白色的鎂粉,在平衡木上「倖存」下來,以15.600的高分一舉獲得當屆奧運冠軍。
女子體操運動員看起來身材嬌小,因為要長時間保持體重,她們的發育生長要比同齡人晚。稚嫩的面龐,鼓鼓囊囊的肌肉,修長挺拔的身材是她們出現在觀眾視野的一般形象。誰又能想到,最後一次站在世界舞臺上閃耀的「小鄧鄧」已經是20歲的成年人了。
2013年本想在全運會上完美謝幕的鄧琳琳,當裁判為她的平衡木打出14.100的分數時,她知道自己難再現往日的風採了。「作為一名老將,她能堅持到現在,實屬不易。不是她不想做好,而是她的身體撐不住了。」安徽省體操擊劍隊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戴忠林分析她失誤的原因。同年9月,鄧琳琳正式退役,被保送進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念書,這是她作為普通人按部就班生活的起點。
「你覺得自己為什麼會成為唯一一個兩次獲得女子體操奧運冠軍的人?」
「我也不知道,怎麼說……很多人會覺得命運不是自己能掌握的,但我覺得命運就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你想要怎樣的生活你一定可以達得到。」這句話像極了當年,貼在國家隊宿舍牆壁上生澀歪扭的幾個字:「希望在自己腳下,命運在自己手中。」
2016年中國運動員出徵巴西奧運會前,鄧琳琳告訴自己的小師妹商春松:「你有實力奪冠,但並不代表著你能拿到冠軍。」或許過去17年她也是這樣勉勵自己的。
「從負開始,奮起直追」
「退役前你說學會一個新動作,贏得一場比賽會讓你有成就感,現在什麼事情會讓你有成就感?」
「走下來就有成就感。」鄧琳琳摘下帽子,揉揉新剪過的淺慄色短髮,嘴角帶著淺笑,眼睛亮亮的。
與體操服顏色相呼應的紅色發圈,五顏六色的發卡,亮晶晶的髮膠以及藍色的眼影,2008年女子體操運動員的裝束令觀眾印象深刻。國家女子體操隊員規定必須要留長髮,為確保比賽時的髮型整潔,每個運動員的頭髮上都抹著厚厚的髮膠,細碎的頭髮還要用發卡別好,再次回顧當年的比賽視頻,彈幕飄過的全都是:「心疼女孩子們的髮際線」。
日復一日的訓練生活,運動員也無暇顧及自己的髮型裝束。「主要那時候不會太注意打扮這些事情,現在就嘗試一下自己到底適合什麼風格。大部分人還是說短髮好看。」她精緻的妝容下露出淡淡的笑容,不經意撥下額前的碎發,手裡還攥著啃了半拉兒的灌餅,那個觀眾口中「呆萌」的小鄧鄧早已長大。
「我知道我的不足,所以我來到大學彌補我的不足,我知道進入社會是需要知識來支撐的。」進入北大讀書已有三年,即使吃過的苦比過去20年間的還要多,假設有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我當然還會選擇北大!」鄧琳琳毫不猶豫地說。
「我以為我進入大學會像一個superstar,錯!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我什麼都不是,我就是一個普通學生,但去了還是有心理落差的。」站在「凸」字型領獎臺的最頂端,鮮花和掌聲是鄧琳琳多年辛苦的最大慰藉,但邁入大學,她仿佛一顆石子投入了大海。「我以為我進了大學別人都會:『哇!奧運冠軍!』但給我的反應就是很平靜,當時就會想拿到了奧運冠軍是為了什麼?」和鄧琳琳同年入校的還有西洋棋世界冠軍侯逸凡,兩人恰好同院,但她覺得侯逸凡要更受歡迎,侯逸凡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切磋棋藝,而她「總不能教她們翻跟頭吧!」
剛進大學,鄧琳琳就想放棄了。從過去的訓練隊到大學,一起長大的夥伴變成了完全陌生的人,從被動到主動……這些都讓她無從適應,她像個剛出殼的小雞,步履顫微地向前走。「你不嘗試怎麼知道?」陪送女兒的父母勸琳琳。她也勸自己試試,這一試就試到了現在。
國家體操訓練館掛著「從負開始,奮起直追」的字幅,鄧琳琳每天都在字幅下辛勤練習。即使從零開始,她也是女子體操隊的佼佼者,但換在北大她卻真得「從負開始」了。鄧琳琳只有在一年級系統學習過課本知識,之後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在那5米長,10釐米寬的平衡木上度過的,零碎的學習根本無法讓她架構系統的知識體系,培養正常的學習習慣。
「最頭疼的是哪門課?」
「每門課都挺頭疼的!其實學習對於我來說就是一種困難!」
「集中精力學習會有幾個小時?」
「幾個小時!反正我就半個小時。」
剛開始的學習生活並不順利,上課總愛打瞌睡,初臨的無助化為自卑,「為什麼都是中文我聽不懂?」幸好一位師兄拜託自己的師弟師妹幫鄧琳琳補課,一位補的是歷史英語,另一位補專業課。三年學習,鄧琳琳沒有掛過科。
大學期間,她一共加入了兩個社團,校團委和學生會的文體部。因為課程吃緊,加上「感覺學不到什麼東西」,在文體部待了一學期就退了。大二上學期進入校團委工作,和同學們彼此的關注點不同,聊天的話題自然不同,「我比較關注體育,運動和公益的事。其他人更多的可能是跟自己專業相關的那些東西吧!」
以前生活訓練規律的琳琳不喜歡半夜開會,熬夜做事。部門的工作繁重且效率不高,讓講求效率的她無所適應,「之前在訓練隊時,肯定就是計劃這麼多,你早練完早結束。」她覺得跟整個團體或學校的圈子走得不太近,「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的原因吧!」
提到大學生活想感謝的人,琳琳想了想,「大學……室友吧!」她的微博上經常能看見四個女孩的笑容。「像昨天,我重感冒在床上躺著,我室友就幫我取了快遞。」每年生日,琳琳都會和室友一起過,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第一年的生日。走進宿舍,一隻大熊印入眼帘,她以為是體操迷送她的生日禮物,抱起來一看,一張卡片上寫著「2096」四個數字,這是她們的宿舍號,旁邊還有一疊明信片,是舍友們委託全班同學給她寫的生日祝福。「我淚點和感動的點挺高的,但一看到那份禮物眼淚就下來了。」
今年7月31日,這或許是鄧琳琳獲得點讚量最高的一篇微博,微博內容是九張圖加一段話:「真得很久沒見了!退役之後的第一次大聚會,同時也出現了一個新女團,we are short hair girls! 但就缺了何可欣,你說怎麼辦吧?」
照片中的五位正是8年前為國爭光的體操女團隊員,時光唏噓,她們當年的體態樣貌依稀可辨,網友的評論大多是感慨光陰似箭。「隊友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和同學室友的感覺都不一樣。就像前兩天,我們很久都沒見了,也是第一次聚得那麼全的一次聚會,晚上鬧你會放開的鬧,就是很久都沒有那種發自內心的開心,就是你跟她們完全不用掩飾什麼,和大家一起鬧的那種。」鄧琳琳靠在椅背上,咧嘴笑了笑。
▲鄧琳琳7月13日微博
鄧琳琳的奧運光環像一塊磁石,異極會相吸,但同極更會相斥。「有時候感覺自己挺孤獨的,自己一個人在這邊,家離得也很遠,想找一個人說話感覺都很難。」琳琳身體前傾,雙手擺在桌子上:「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感覺?」
除了走下來有成就感,鄧琳琳覺得還應該是她順利拿到畢業證書那天。
偶像的偶像
了解鄧琳琳的人一定都知道她喜歡金秀賢,儘管她現在還會努力壓制著自己的粉絲屬性,但一談起那個自己喜歡的人,眼角眉梢都暈染著喜悅。
退役後剛恰巧碰上《來自星星的你》熱播,鄧琳琳挺不屑的,她並不認為韓劇有多好看,「一開始我從來不看韓劇,從來不看!那陣子大家都在看,我就看了一下。」看了一下也沒覺得怎樣,但那個男人已經吸引了她的視線。鄧琳琳開始看他的綜藝節目,看他的報導訪談,搜索歷史第一個也一定是「金秀賢」。剛開始的兩年,她說自己「完全陷進去了」。
「我覺得可能一個偶像或者一個名人不僅僅是招來那麼多人喜歡,更多的可能是他的行為他的會影響感染到另外一些人」。金秀賢對她的影響就好像她對「燈火」(鄧琳琳粉絲名)一樣。問及為了金秀賢做過的事情,琳琳雙手捧著臉笑趴在桌上,「我說了你肯定會笑我的!我的朋友都說我太瘋狂了。」
14年底,騰訊邀請金秀賢在深圳參加活動,鄧琳琳沒有錯過這個機會,即使她在退役前從未一個人出過遠門,即使她在出發前才發現自己買錯了機票,但這些都不是問題。
鄧琳琳為他準備了三份禮物:親筆書信,她面臨語言不通的難關,於是她寫好中文版後請求韓國同學翻譯成韓文版,再一個字一個字抄好,足足六頁信紙;金秀賢平時喜歡打羽毛球,鄧琳琳就送他一隻有林丹籤名的羽毛球拍;一個自己設計的瓷娃娃,一根迷你平衡木上面有個鄧琳琳,旁邊是三個金秀賢,分別是「不聽、不看、不說」:不聽媒體負面報導網友吐槽,不看亂七八糟的東西,不說是一種自我保護。「平衡木是代表這份禮物是我送的,而且也是代表平衡一種心態和生活」,她雙手捧著臉又笑趴在桌上。
起初沉陷的兩年過去後,「之後就沒那麼瘋狂了。」現在鄧琳琳把生活中一些跟金秀賢相關的東西刻意屏蔽,也是偶爾想起來會搜索一下他的名字,「自己還是要更努力才能和他站在一起。」把對偶像的愛轉化為動力,這是最理想的結果。雖然現在做夢還會夢到他,夢中站在他身側都不敢抬頭看他,聊天聊到要電話的環節總會夢醒。那些夢中的場景,琳琳早已白紙黑字記下來,不止在心中銘記。
節點之後,路還很遠
鄧琳琳在早年的一次高低槓比賽中只拿到14.150分的成績,她抽泣著走回休息區,眼睛鼻子依舊紅紅的,這次是真的哭了。「沒關係,清楚嗎?競技比賽就是這麼殘酷,懂嗎?」教練熊景斌秉持著訓練時的嚴格安慰鄧琳琳。彼時的琳琳或許無法理解教練近乎嚴苛的態度,但退役後的她一定懂了。
2016年8月9日,中國體操男團獲得季軍,儘管外界對裁判對比賽有著種種看法,但鄧琳琳在微博上寫:「沒錯,這就是競技比賽!」或許她也沒想到,這口吻與當年熊教練的如出一轍。
時間以鄧琳琳20歲為節點,前20年,她的目標就是最高領獎臺,「運動界不像人生有那麼多選擇,目標就那一個,你沒有其他選擇。」日復一日,「以前每天練不好做什麼事情都不高興,練好了,媽耶!做什麼都高興。」一條筆直的大路擺在她面前,她沒得選擇。20歲過後,她打開一扇大學的門,無數條彎曲小路延伸在她面前,這次輪到自己選擇,「很多條路你都在走,進展就會很慢。如果你就只挑一條路走,肯定會比之前快,但你的人生肯定不可能不走彎路啊!」
被免試保送進大學時,招生辦老師給了鄧琳琳兩個選擇,她在新聞傳播學院和國際關係學院兩者間選擇了後者,當時她想去國際體聯發展,但三年的學習讓她清楚自己所學的國際政治專業和國際體聯最大的聯繫就是都有「國際」兩個字。愛好體育事業的她目前的實習也是在一家教育機構教小朋友們一些簡單體操動作。
另外最近迷上滑板的她,也在考慮將滑板和體操結合,這或許也是她未來的發展方向。
「知道奧運光環不可能戴一輩子,但是我可以藉助這個光環來創造其他的生活」。她經常在微博上和網友互動,時不時還會直播,她挺羨慕那種受人關注的生活。奧運冠軍,是最成功也是她最喜歡的標籤,在這之後,她希望「以後以不同的身份來跟大家見面。」
「設想一下,如果你像普通人那樣成長,學習,你覺得自己會變成怎樣的人?」
這個問題她想了很久,一隻胳膊抱著腹,另一隻架著腦袋,眼睛在眨巴了數次後亮起來,「以我不服輸的性格,我一定會是個好學生,會像你們一樣考上大學,有可能不會像北大這樣好,但一定也不錯!」
曹媛丨採寫
曹媛 | 視頻拍攝
雷燁昕丨視頻製作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