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底,國內著名的手機廠商小米發布了旗下最新的旗艦隻能手機小米9,該機也延續了小米追求極致「性價比」的策略,起售價僅為2999,小米CEO雷軍也表示這是小米旗艦機最後一次定價低於3000.因此,小米9第一次發售就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創下了53秒售罄的記錄,隨後幾次發售都在短時間內售完。當然這也受到了消費者批評,眾多消費者質疑小米沒有誠意。就在今天,小米產業投資部合伙人潘九堂就在微博上就透露了小米9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
來源:@潘九堂
他在微博上表示:「1.小米供應鏈離國際品牌有差距;2.米9升級很大,換新殼(工藝)/新平臺(驍龍855)/新相機(索尼4800萬三攝全焦段)/全新無線快充(20W),供應鏈難度大;3.定價太低/網上發燒友比重大,前期需求太旺。」
實際上不止潘九堂,小米其他高管也多次回應了小米9供貨不足的問題。此前小米產品總監王騰私下與粉絲互動中表示:「如果小米真的準備海量的貨,線下的溢價就會不存在,線下就不願意賣小米,只靠線上賣的量跟剛才說的做的海量的貨就會產生巨大的庫存,可能導致巨額虧損。」在王騰看來,小米是故意造成貨源緊張的,目的是維護小米9的溢價。當然這番言論也遭到了小米其他高管的否定。小米CEO雷軍在上個月20號表示:「小米一直堅持把用戶當朋友,我們從未也永遠不會故意飢餓營銷!」
小米9
小米到底有沒有故意「飢餓營銷」,我們也無從得知。在筆者看來,此次潘九堂揭示的不只是小米9的供不應求的原因,而是小米旗下所有手機的缺貨原因。一是沒有完整的供應鏈,眾所周知小米長期走的是輕資產模式,小米既沒有華為蘋果雄厚的經濟實力,也沒有OPPO和vivo的自主工廠,所以小米如果想解決缺貨的難題還必須解決供應鏈的問題。
二是定價太低導致市場銷售預估不足。眾所周知,小米一直堅持的都是「性價比至上」的經營道路,即使小米飽受「飢餓營銷」的詬病,但絲毫不影響小米手機的出貨量。小米財報顯示,小米去年共售出1.19億臺智慧型手機。儘管發展了八年,但小米依然無法預估市場銷量,因為小米的輕資產已經決定了小米不能冒險過高的預估市場銷售量,如果造成貨源囤積,那麼將對小米造成致命性的打擊。所以才會出現小米發布的多款新機供不應求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