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全國地形高峻,以山地為主,全境分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佔總面積的60%,其國境幾乎全在阿爾卑斯山脈中)、西北部的汝拉山脈(佔10%)、中部高原(佔30%)三個自然地形區。高山與湖泊很多,耕地極少。多冰川侵蝕地貌。瑞士享有「歐洲屋脊」之稱,也就是因為阿爾卑斯山橫貫全境,地勢高峻。
瑞士地處北溫帶,各地氣候差異很大。阿爾卑斯山形成了瑞士氣候的東西分界線。瑞士夏季不熱,冬天很冷,常有下雪結冰現象。
地理位置與多變的地形造成當地氣候的多樣性。瑞士年降雨量為1500毫米,但各地分布不均。阿爾卑斯山區南部屬地中海氣候,夏季乾旱、冬季溫暖溼潤。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性,自西向東,由溫帶海洋性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局部高海拔地區屬於高原山地氣候。
山區氣溫隨海拔增高而遞減,在山谷地帶冬季易形成逆溫現象。方位對局部地區的氣溫也起一定作用,朝南的山坡比谷地和朝北的山坡溫度要高。降水也深受地形的影響,高山峻岭處降水量遠遠超過中部高原一些地區及河谷地帶。
瑞士有「歐洲水塔」之稱。歐洲三個主要的河流:萊茵河、羅訥河(法國主要河流)和因河(多瑙河的支流)均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
主要河流有:萊茵河、阿爾河(是瑞士最長的內陸河) ,羅納河(是瑞士第二大內陸河),湖泊共有1484個,其中最大的是萊蒙湖(又名日內瓦湖)
瑞士的礦產資源匱乏,僅有少量鹽礦、煤礦、鐵礦和錳礦,但瑞士水力資源豐富,利用率達95%。瑞士的淡水資源站歐洲總量的6%。瑞士的森林覆蓋率為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生產生活所需能源、工業原料主要依賴進口。
瑞士為世界競爭力最強的國家,其創新力表現為歐洲最佳,同時也為西方世界中私營部門較為發達且稅率較低的國家,為發達國家中總稅率較低的國家。3月份聯合國評出「全球10大最幸福國家」,瑞士位居第二。
瑞士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燕麥、馬鈴薯和甜菜。肉類基本自給,奶製品自給有餘。
工業是瑞士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0%。製造業為瑞士最重要的產業,瑞士的主要工業部門包括:鐘錶、機械、化學、食品等部門。鐘錶業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業。是世界最大的鐘表生產國之一,同時瑞士也是巧克力王國。化學工業也是瑞士工業的重要支柱。除雀巢、ABB、諾華、瑞銀等是瑞士的全球500強企業外,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
瑞士的交通以公路和鐵路運輸為主,但瑞士人是除了日本人之外使用鐵路設施次數最頻率的人。
瑞士如同一個童話王國,旅遊業發達。
伯爾尼是瑞士首都、行政中心,也是一個文化和旅遊城市。位於瑞士的中西部。阿勒河把該城分為兩半,西岸為老城,東岸為新城,橫跨阿勒河的7座寬闊大橋把老城和新城連接起來。伯爾尼氣候溫和溼潤,冬暖夏涼。 伯爾尼是一座具有800年歷史的名城。其老城作為歐洲保存最為完好的中世紀古城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但它的名頭沒有蘇黎世大。
蘇黎世,歐洲重要的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瑞士第一大城市,世界上整體生活指標最高的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國際足球聯合會總部也設在蘇黎世。 蘇黎世是全歐洲最富裕的城市,坐落在蘇黎世湖北岸,阿爾卑斯山的腳下。蘇黎世湖畔和利馬特河沿岸綠樹成蔭,被譽為「花園城市」。蘇黎世屬地中海氣候,海拔556 米,這裡四季較為分明,氣候宜人。
日內瓦是瑞士第二大城市,位於日內瓦湖西南角,有超過200個國際重要機構設於日內瓦,其中包括了聯合國駐歐洲總部、國際勞工組織、萬國紅十字會等、童子軍總部、婦女和平自由聯盟,可謂是一個國際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被世人譽為「和平之都」。日內瓦湖終年不凍。
瑞士有眾多的世界組織(圖來自央視新聞)
國際足聯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瑞士經濟發達,素有「鐘錶王國」、「金融帝國」和「會議之國」之稱。
(1)描述瑞士的地理位置特徵。(6分)
(2)分析瑞士發展製造業的區位條件(8分)
(1)瑞士是歐洲西部位於溫帶的內陸國,西接法國,東接奧地利,南鄰義大利,北與德國為鄰。阿爾卑斯山脈從南部橫貫全境。(6分)
(2)有利條件:以鐘錶為代表的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基礎雄厚;勞動力技術熟練,工藝精湛;旅遊業、會展業發達,可以為其提供廣闊的市場;廣為人知的知名度使其有廣闊的國際市場;金融業發達進一步促進了製造業的發展。(每點2分,答3點即可得6分)
不利條件:山地多,原料、能源貧乏(2分)
(20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瑞士地形圖
材料二 瑞士有「鐘錶之國」的美稱,雖然年產鐘錶量僅佔全球產量的3%,但出口額卻佔了國際市場銷售額的40%。瑞士鐘錶業的成功靠的是瑞士品牌及對科研、設計、技能培訓和售後服務的巨額資金投入。
材料三 據統計,我國鐘錶產量佔全球市場的70%,但出口額僅佔全球市場的10%,中國鐘錶企業及其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度和影響力微乎其微。在國內市場,國產手錶銷售收入遠低於國外品牌在中國的銷售額,我國鐘錶業大而不強。
(1)描述瑞士的地理位置,並分析說明其人口的主要分布區。(12分)
(2)簡析我國鐘錶業雖然大但卻不強的主要原因,並說明瑞士鐘錶業給我國鐘錶業發展帶來的啟示。(8分)
(1)位置:地處歐洲中南部(2分);東鄰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南鄰義大利,西接法國,北連德國(2分);地處北溫帶/中緯度地區(主體在6-10°E,46-47°N之間)(2分)
人口分布:北部等高線稀疏(2分),說明地勢比較平坦(2分),利於人口分布,所以該國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2分)
(2)主要原因: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滯後;缺乏國際品牌;售後服務不到位(每點2分,任答2點得4分)
啟示: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創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推進鐘錶行業的產業升級,拓展新的經濟增長空間;積極承接鐘錶強國的產業轉移。(每點2分,任答2點得4分)
(24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羅納河是歐洲的一條重要河流,發源於瑞士伯爾尼山的羅納冰川,先由東向西流經日內瓦湖後進入法國境內,從源頭至日內瓦湖,羅納河為冰川、峽谷河段,兩岸巍峨峭壁,河水奔流直下,將泥漿水傾入清澈的日內瓦湖。羅納河是「吐納」日內瓦湖水的主要河段,在瑞士日內瓦的附近,羅納河與阿爾沃河在此交匯。從日內瓦湖流出的羅納河水在左側清澈見底,而從歐洲第一高峰勃朗峰流出的阿爾沃河水在右側卻湍急渾濁,兩河交匯形成非常明顯的界線,成為「涇渭分明」的奇特景觀(左下圖)。右下圖示意羅納河部分流域。
(1)判斷圖中羅納河、艾爾沃河交匯處形成「涇渭分明」的奇特景觀最可能出現的季節,並分析其原因。(10分)
(2)簡述羅納河對日內瓦湖的影響。(6分)
(3)根據羅納河流域特徵,說明其在瑞士境內的主要開發方向及理由。(8分)
【解析】(1)根據題幹分析可知,出現涇渭分明,說明河流含沙量大,而羅納河、阿爾沃河均發源於阿爾卑斯山脈,而夏季氣溫高,高山冰川積雪融化量大,導致河流徑流量大,由於山地地形,地勢起伏大,水流湍急,衝刷強烈,導致該河的含沙量大。但是羅納河在兩河交匯處的上遊有個湖泊,因此從羅納河上遊攜帶的泥沙在湖泊沉積,導致羅納河的河水在出湖泊之後含沙量減小,河水比較清澈。而阿爾沃河從上遊攜帶的泥沙,流向下遊,河水渾濁。因此在羅納河、阿爾沃河兩河交匯處,羅納河一側河水比較清澈,而阿爾沃河一側河水比較渾濁,出現涇渭分明的現象。
(2)影響包括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讀圖可知,羅納河注入日內瓦湖,對日內瓦湖來說,羅納河的注入,給日內瓦湖提供了水源的補給來源保障。不利方面主要是羅納河注入河水的同時,也帶來了泥沙的沉積,導致河床太高,湖泊的調蓄功能會下降。日內瓦湖的湖水通過下遊的羅納河下洩出去。
(3)羅納河流域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資源豐富,適宜修建大壩,開發水電,也可以開發漂流。流域內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可以發展旅遊業。
答案:(1)夏季 原因:羅納河上遊河流搬運來的泥沙在湖中沉積,使得該河流出遊時泥沙含量大大減少,河水清澈;阿爾沃河源自阿爾本斯山區,夏季冰雪融化量大,徑流量大,由於地勢落差大,水流湍急,衝刷強烈,導致該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渾濁。
(2)羅納河是日內瓦湖的主要補給水源;攜帶泥沙在湖中沉積抬高湖床。也是日內瓦湖的下瀉通道。
(3)發電和漂流(旅遊)。瑞士境內以山地為主,河流落差大,流量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適宜水電開發;境內山清水秀,風光秀麗,對遊客吸引力大。
(28分)閱讀以下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瑞士風光優美,被譽為「世界公園」。高大的阿爾卑斯山橫貫中南部,境內河湖眾多,日內瓦湖是形成於第四紀冰期的冰磧湖。瑞士的首座價值達12億美元金礦在阿爾卑斯山脈的一個小鎮被發現,然而該鎮長期以來沒有開採。下圖為該區區域圖。
材料二:500米到2500米高度的山地環境比較適宜人類居住。1000米左右的山區是長壽者集中區。原蘇聯高加索山區,南美安第斯山區,我國廣西山區,都是著名的長壽區。
(1)材料一:圖中山脈名稱是 ;山脈是 走向。(4分)
(2)瑞士風光優美,被譽為「世界公園」,因此適合發展 。瑞士也有「鐘錶王國」之稱,影響瑞士鐘錶製造業的主導因素是 。(4分)
(3)第四紀冰期時,冰磧物在日內瓦湖附近堆積,形成低凹地,羅訥河流至此處積水成湖,因此有人說「羅訥河促成了日內瓦湖」,但是也有人說「羅納河卻又在不斷消滅它」,請用所學地理原理解釋這句話的含義。(6分)
(4)該鎮為什麼不開採金礦,試分析其原因。(8分)
(5)根據材料二,請從地理視角,分析山區長壽的原因。(6分)
試題分析:
(1)結合經緯度判斷,瑞士是歐洲中部國家,南面是阿爾卑斯山脈,山脈呈東西走向。
(2)根據材料一,被譽為「世界公園」,所以適宜發展旅遊業。鐘錶製造業的主導因素是技術,瑞士技術水平高,有鐘錶王國的稱號。
(3)羅訥河給湖泊形成帶來了水源,但是該河流穿行於阿爾卑斯山區,落差大,水流急,結地表侵蝕作用強,攜帶大量泥沙,匯入日內瓦湖後,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沉積到湖底。導致湖泊面積和容水量變小,所以有人說「羅納河卻又在不斷消滅它」。
(4)金礦開採過程中必然破壞地表植被,加重水土流失,汙染水源和空氣。開採需要大量工人、機械進入,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生態環境被破壞,不利於該旅遊業的發展。開採會開挖大量土石,可能造成地面下沉、塌陷等地質災害。影響人們生活的安全。
(5)山區人口密度小,林木茂盛,空氣新鮮,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高,有益於健康。山區無酷暑嚴寒,溫度適中,適合居住,對人體健康影響小。根據材料二分析,500米以下空氣密度大對人體有一定負擔,2500米以上氣壓過低,含氧量不足,容易產生呼吸困難和高山反應,500米到2500米高度氣壓比較適合人體。山區生活飲水主要來自地下泉水,無汙染,有利健康。山區人們每日走山路,鍛鍊身體,生病少,所以山區長壽。
答案:(1)阿爾卑斯山脈;東西(4分)
(2)旅遊業;技術(4分)
(3)羅訥河穿行於阿爾卑斯山區,落差大,水流急(2分),侵蝕作用強,攜帶大量泥沙(2分),匯入日內瓦湖時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沉積到湖底。(2分)
(4)原因:①金礦開採會開挖大量土石,可能造成地面下沉、塌陷等地質災害;(2分)②可能破壞植被,汙染水源和空氣;(2分)③大量工人、機械進入,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2分)④生態環境被破壞,不利於旅遊業的發展;(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
(5)①山區人口密度小,林木茂盛,空氣新鮮,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高。②山區無酷暑嚴寒,溫度適中,適合居住,對人體健康影響小。③500米以下空氣密度大對人體有一定負擔,2500米以上氣壓過低,含氧量不足,容易產生呼吸困難和高山反應,500米到2500米高度氣壓比較適合人體。④山區生活飲水主要來自地下泉水,無汙染,有利健康。(答對每點2分,共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5分)
材料一:位於歐洲腹地的瑞士,雖然只有4.1萬平方公裡的面積、760萬人口,資源匱乏,但瑞士旅遊業十分發達,早已成為與機械、化工並列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瑞士旅遊業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多年來瑞士每年的遊客均達6500萬人次,其中外國遊客逾1300萬人次,年均旅遊收入近130億瑞士法郎,位居世界旅遊大國前十位,旅遊競爭力一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材料二:瑞士旅遊圖
試題分析:旅遊業發達與否要考慮旅遊資源的類型、遊覽價值及相應交通等配套設施;影響旅遊地區旅遊發展的因素要從時間和空間距離、社會文化背景、社會是否穩定及旅遊資源本身等方面考慮。考點:本題考查了影響旅遊業發展的因素。
答案 原因:瑞士旅遊資源豐富,類型多樣;集群狀況好,遊覽價值高;距歐洲發達國家近,交通通達度高;發展旅遊業的歷史悠久,有豐富的經驗和較好的旅遊設施,環境承載量大。(4分)不利因素:由於距離較遠,花時較多;由於時差、地域和文化的差異,導致出遊僅僅是走馬觀花,無法深入。(答案合理酌情給分)(答出其中1點即可,1分)
(2014·保定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拉沃梯田式葡萄園位於瑞士沃州的日內瓦湖畔,腳下是波光粼粼的日內瓦湖,對岸是連綿起伏的阿爾卑斯山。葡萄園依山而建,山勢陡峭,葡萄園被石塊圍成一塊塊小格子,78千米長的坡地宛如一條時寬時窄的翠帶,絲毫看不出這裡曾是一片多石少土的荒蕪之地。
(1)拉沃梯田式葡萄園被稱為日內瓦湖畔的「三陽之地」,請問這裡的「三組陽光」都來自哪裡?
(2)說明拉沃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對該地區的重要意義。
解析:三組陽光應包括自然的太陽光照、湖泊的倒影以及圍牆的反射。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有助於該區域文化遺產的保護,增強其知名度。增大吸引力。
答案:(1)來自太陽、日內瓦湖倒影、圍牆反射。
(2)增強該地區在世界上的吸引力,迎來更多遊客;促進對該地區文化遺產的保護。
瑞士境內擁有200多個富含礦物質的溫泉,隨著旅遊景區的開發和旅遊業的發展,溫泉不在局限於醫療和社交場所,而在旅遊勝地也有較高的旅遊價值。圖11是瑞士溫泉旅遊勝地分布圖,讀圖回答問題。
指出瑞士溫泉勝地的分布特點並推測溫泉形成的原因。
主要分布在阿爾卑斯山脈兩側的山麓地帶。(4分)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形成阿爾卑斯山脈)在山脈兩側產生很多的斷層裂隙;地下熱水沿斷層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溫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