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交1號線、4號線樂橋站3號出口,無障礙通道盡頭水泥裸露,地面上散落著碎磚塊,還露出4個鐵釘——
無障礙通道咋留下個「爛尾」工程?
軌道交通出口無障礙通道,本來是為方便殘障人士、老人、孕婦等人群出入的。可「公益守護聯盟」記者發現,在蘇州軌道交通1號線、4號線樂橋站3號出口,無障礙通道留下了一個水泥裸露、碎磚塊散落的「爛尾」工程,雖然面積不大,卻長達數月無人問津,不見修復。
市民金先生今年已年過七旬,女兒住在姑蘇區大石頭巷。從今年9月份開始,金先生每周5天要乘坐軌道交通接送外孫女上下學。在軌交4號線樂橋站3號口出來、往西方向的無障礙通道上,金先生注意到,這條斜坡通道的盡頭留下了一個「半拉子工程」,並且已經有很長時間。白天光線好時,通行還沒問題;到了夜晚,這條通道很容易成為安全隱患。這不是人為添堵嗎?總得「有個醒目標誌牌提醒一下過往行人吧!」金先生感到很不解。
按照金先生的指引,記者找到了這處軌交出口無障礙通道。記者在現場看到,從樂橋站出口往西南方向,一路鋪設了不少方形建材磚,可在通道下坡盡頭處,留下了好幾平方米的水泥裸露地面,坑窪不平、且散落著碎磚塊。不僅如此,地面上還露出了4個鐵釘,行人一不留神就會絆腳。無障礙通道不鏽鋼扶手右側,更是被人「挪作他用」。由於這裡比較隱蔽,一些抽菸者乾脆把這裡當做了露天菸灰缸,菸蒂四處亂扔。
記者注意到,作為前往人民路、大石頭巷等地的重要出入口,軌交樂橋站3號出口每天人流絡繹不絕,幾平方米的無障礙通道「爛尾」工程看似不大,但受影響的人並非個別。
「這樣的無障礙通道,怎麼用?給誰用?的確值得有關部門好好反思。」蘇州市無障礙建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金永鑫表示,這對於經常需要使用無障礙通道的人群來說,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金永鑫認為,目前軌道交通樂橋站外的無障礙通道仍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他介紹,這樣「爛尾式」無障礙通道不符合國家頒布的無障礙設計規範和蘇州市無障礙設計,也沒有按照規範的設計來建造和施工,從而出現了現在本不應該出現的「爛尾」問題。按照目前實施的管理條例要求,無障礙通道講究的是「暢通無阻」。建築的入口、室內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臺階時,必須設置適合輪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兩級臺階以上的兩側應設扶手;走道的地面應平整、不光滑、不積水和沒有障礙物。無障礙設施要為「更多的人群考慮,而不是簡單造一個坡道、搞一個扶手,還需要更加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務,才能真正方便市民。」金永鑫說。
這個軌道交通出口人流量較大,一旦有人因為這個不規範的無障礙通道出了意外,該誰承擔責任?江蘇越湖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執行主任簡連華認為,按照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承擔補充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這也意味著,軌道交通建成運營後,其運營公司既是經營者也是管理者,理應對乘客的安危承擔責任。因無障礙設施建設不到位、不標準造成意外的,應承擔相應的人身損害賠償侵權責任。
截至發稿時,記者分别致電蘇州軌道交通服務熱線以及12345便民服務熱線反映了情況,有關部門表示將儘快製作工單,派人去現場查看。「公益守護聯盟」記者對此將持續關注。
《蘇州日報》2020年12月24日 A06版
□蘇報公益守護記者 方方 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