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女性向的戀愛遊戲,《戀與製作人》無疑是很知名的一款,一經推出就吸引了不少粉絲,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忠實玩家,而由原作遊戲改編的同名動畫也已經開播,首集就收穫了800多萬播放量,可見人氣還是很高的。
雖然是國內的IP,但動畫交給了日本的MAPPA製作,由於MAPPA近期接手了巨人最終季,所以日漫粉絲們也很關注這次的中日合拍作品質量如何。
首先要說的是,我沒有玩過原作遊戲,並且是以男孩子的視角看這部動畫,算是純路人觀眾,對動畫的評價相對來說更加客觀一些。目前動畫版《戀與製作人》的評分是7.3分,從評論來看可以說是褒貶不一,下面就說說我的感受。
最新奇的設定莫過於女主角,她沒有確切的名字,真實身份是屏幕前的「我」。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和原作遊戲內容保持一致,因為遊戲裡角色的名字是玩家起的,肯定不能因為動畫化就給女主角起個名,會缺少代入感。
《戀與製作人》本質上是文字冒險遊戲,就和男生們常玩的美少女遊戲一樣,和自己喜歡的角色增進好感,最後達到模擬戀愛的目的。把主角設定為「我」在眾多動畫中難得一見,印象中只有第一人稱的《One Room》採用了這種方式,不少觀眾都調侃這部動畫有著最帥的男主,其實都是在誇自己。
這種難得一見的全新嘗試,也給動畫帶來不少問題,《戀與製作人》並非是以第一人稱講故事,女主角的形象是可以見到的,此時角色之間的稱呼就顯得有些違和了,對於小部分男觀眾也不是很友好。
相比於動畫中的戀愛元素,我更關注的是劇情。第一集裡蘊含了不少細節,看下來是一個世界觀挺宏大的有關超能力的故事,和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樣。李澤言用超能力救下「我」和開頭處的夢境重合,許墨口中的進化理論暗示了「我」的特殊身份,還有神秘的黑天鵝組織,總的來說動畫劇情的吸引力還是不錯的。
接著說說人物,很多觀眾都對動畫的人物形象表示不滿,其實這是不客觀的,原作遊戲裡的角色是立繪,本質上是「紙片人」,自然要畫得足夠精細美型才能吸引玩家,而改編成動畫以後,「會動的紙片人」需要的工作量遠大於遊戲,和其他同期的新番相比,《戀與製作人》的角色已經稱得上是非常帥氣了,所以不必對動畫要求太高。
此外,從路人的角度看,動畫的節奏挺快的,第一集就讓四位男主角全部登場,並且各自發生了一段劇情,顯得有些倉促了。原作遊戲目前更新到三十多章,動畫一共十二集,估計就是一集改編一章的進度,不知道遊戲單章的文案量是多少,這裡就不多說了。《戀與製作人》是粉絲向的動畫,如果是熟悉遊戲劇情的觀眾居多,那麼加快點節奏也無妨。
最後是動畫的兩個版本,可能遊戲玩家會更喜歡普通話版,畢竟都是原班人馬參與。大概是平日裡日漫看得比較多吧,我還是覺得日版配音更好一些,聲優的功底會比普通話版高。
總的來說,《戀與製作人》動畫是非常優秀的作品,像我這樣沒玩過遊戲的會更期待後續的劇情,而玩過遊戲的觀眾則會更關注自己喜歡的角色,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追番的觀眾都能樂在其中,之後如果能把故事給講好了,將會是女性向遊戲改編動畫的成功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