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鄒市明大概是現在很多人熟知的拳王,他曾獲世界拳王金腰帶,近年來也致力於世界拳擊運動的發展與繁榮。而回溯到八十年代,在香港同樣有幾位極具盛名的拳王,當時的他們佔據了無數人的視野,擁有非常人能及的成就與榮譽。
多方資料顯示,港片中亮相的陳惠敏和周比利在拳擊方面都算不得最優者,富德拳館創始人江富德才是香港身價最高的拳王。
提及江富德,往往陳惠敏和周比利是一同與之出現的,這不只是因為他們在同時代的拳擊領域惺惺相惜,而且他們之間的那種較量更是攝人心魄,同時他們也互相成就。那要彰顯江富德拳王生涯的昌盛,重點可以從這兩位拳王入手。
陳惠敏,人稱14K雙花紅棍,他十多歲時便獨自出來混社會,當時的大街小巷都是他摸爬滾打的見證,而經過幾年的實戰打鬥,他積累了不少技巧和經驗,同時在與警察和一些社團組織的周旋中,他也獲益頗多。
就在他十七歲時,香港的黑社會組織「14」接納了他,沒多久他迅速攀升為社團老大的心腹。之後他便有了精力去參加一些搏擊比賽,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屢次獲得比賽冠軍,雖然很多人對比賽結果有爭議,但他也並未加以理睬。
接著他成功進入電影界拍攝一些功夫片和黑幫影視,進而被大家所認識並喜愛。
周比利,他的履歷相較陳惠敏則更顯專業。他自小習武,東西方拳法和泰拳均有涉獵,參加比賽後更是獲獎不斷,各類冠軍紛紛向他湧來,尤其是他在1985年獲得了WKA自由搏擊世界冠軍。
之後他便也進入演藝圈,出演了很多有口皆碑的動作電影。而2003年,他重新復出,兩次擊敗泰國拳王,為國家贏得榮譽。
正如開頭所說,陳惠敏和周比利因在多部電影中為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拳法和力量,從而會有更多的人關注他們,並且更容易看到他們的冠軍成就。
那江富德卻從來沒有這樣大範圍地曝光自己在拳擊方面取得的榮譽,又是如何穩坐八十年代香港身價最高拳王這一寶座呢?
事實上,江富德也是從小便進行拳擊方面的專業訓練,他在英國學到的對擂戰術可以通過交戰中對方的出拳次數對其剩餘體力進行預判,從而可以調整自己出手的最佳狀態以獲取勝利。
當時他的教練是著名的「殺人教練」Steve Morris,他曾對教練許下豪言壯志:「我要成為世界上最厲害的拳手。」
果然,而後他便成為了全球華人中身價最高的拳擊手。
而在1982年,江富德與周比利進行了一場比賽,周比利的實力與拳術眾人皆知,江富德反而並不很受關注,但最後比賽結果揭曉,讓人意外的是江富德8回合戰勝周比利取得最終勝利,從此江富德聲名鵲起。
然而人有旦夕禍福,1985年的一場世界大賽中,江富德不慎拉傷韌帶,被判定無法繼續參加職業拳擊比賽。但很快他調整心態、養精蓄銳,之後回到香港開了一家拳館名為富德拳館,並首先發起香港KF1賽事的舉辦,成為創始人。
江富德永遠失去職業拳擊賽的比賽資格,固然令人惋惜,但他並未就此消沉,而是初心不改,依然在拳擊的道路上為自己闢出一條前途。
富德拳館開設以來,江富德的學徒多達四千人以上,同時學成之人在之後的世界各級比賽中多次傳回喜報,兩年的時間裡,68次比賽,其中66次都是勝出方,江富德的拳擊教學成果可見一斑。
後來,由於香港一系列管制措施的施行,很多拳擊比賽都遭到打擊而被迫停止,當時拳擊業情況並不樂觀,富德拳館的招生教學才逐漸減少。
事實證明,專業教學是一個人一生接觸到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作為教練或師傅,他們功不可沒。
陳偉忠便是自小由江富德指導的一位學徒,但他現在已經是鬥腕界的冠軍傳奇,從江富德方磨練出的基礎能力、意志力、以及品格等都成為了他進入一個新領域的底氣,這不正是教學的意義嗎?
江富德遭此打擊卻並未離開拳擊施展的舞臺,支撐他的絕對不只是一腔熱愛,還有他對拳擊這一行業的未來期望,是他相信這個行業會有越來越優秀的拳擊手,而他也在為此努力。
那富德拳館是他實現這一切的最好途徑,他希望分享自己多年來的拳擊訓練和比賽經驗,他希望將自己對於拳擊的理念與熱忱傳達出去,他希望未來熱愛拳擊的後輩們可以看得更遠……而他果然多年來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向學徒們傳遞著自己的一份份希望。
在一次採訪中,江富德曾被問到對於香港拳擊選手的一些看法。
對於陳惠敏,他很驚喜地表示:「敏哥非常能打,無論是街邊打鬥,還是擂臺上,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敏哥敢赤手空拳跟刀手打,而我不知,他輩分也比我大,在當時尖沙咀的黑貓拳館中名號非常響亮,也有很多人跟他學拳。」
言語間不難聽出他對陳惠敏的欽佩,他並不以過去的成績沾沾自喜,也不因比賽的缺失怨天尤人,對優秀拳擊手的欣賞足以體現他的拳王風範。
江富德雖離開了拳擊比賽的擂臺,但在拳擊的舞臺上,他永遠不會退出,他是八十年代香港身價最高的拳王,他的拳擊精神將會鼓舞未來的拳擊手持續前進。
江富德的拳擊比賽成就無法復刻,但他開設富德拳館的目的也不在於此,培養拳擊賽選手,促進拳擊業的繁榮與發展才是要義。
江富德的拳術教學無疑是成功的,相信他教導出的學徒會延續他的成就在拳擊領域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