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的時候,胖友們最關心的就是「今天體重輕了多少」,很少關心自己是不是看起來比較瘦。
其實,看起來瘦的人,未必體重就比較輕,甚至有可能更重,減肥的時候,我們追求的應該是這種狀態,即:看起來比較瘦。
有點繞?舉個例子,比如下面這組照片,是減肥前後的對比圖,可以看到,雖然減肥前後體重相同,現在他們的身材更具有線條感,穿衣更好看。
這就說明,體重秤上的數字真的只代表重量而已,能夠影響你身材的是體脂率啊。
體脂率,簡單來說就是脂肪佔身體總重量的百分比,包括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
當我們上秤稱體重的時候,所稱得的重量,是肌肉、脂肪、骨骼、水分等的總和,而減肥是減脂,指的是脂肪的減少,所以只有體脂率才能準確反應一個人的身材是好還是壞。
同樣瘦10斤,有的人減掉的大部分是水分和肌肉,而身材看上去還是比較胖,拜拜肉、粗腿肥臀依舊,也是很氣了。
有的人減掉更多的是脂肪,即使體重變化不明顯,但看上去身材好了很多,長腿細腰初見成效。簡直令人羨慕。
還有的人,減掉了不止10斤脂肪,因為方法健康合理,減掉脂肪的同時,還增加了一些肌肉,看上去也會比較瘦。
以上3種人,體重同樣輕了10斤,但是減肥效果差異卻很大。其實這就很能說明一些問題:減肥≠減重。關注體脂率才是王道。
想要自測體脂率,一般有兩種方法:一個是通過醫院或者健身房裡的專業體脂測量儀測量;當然,如果條件受限,還可以通過計算公式進行計算也是可以的(雖然是公式,但也無法做到十分精準,只是參考哈)。
明確:這裡面,重量都是公斤(kg),腰圍是釐米(cm),1釐米=1公分。
▶ 女性的身體脂肪公式
a = 腰圍 x 0.74
b = (總體重 x 0.082) + 34.89
身體脂肪重量 = a - b
體脂率= (身體脂肪重量÷ 體重) x 100%。
▶ 男性的身體脂肪公式
a = 腰圍 x 0.74
b = (體重 x 0.082) + 44.74
身體脂肪重量= a - b
體脂率 = (身體脂肪總重量÷ 體重) x 100%。
正常男性體脂率在15%左右,女性在25%左右,太高和太低都不好。
體脂率過低,同樣會引起身體各功能失調。身體脂肪含量不足,容易導致骨質疏鬆,同時也會造成體內激素水平紊亂,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生殖器官的發育。
不要節食,獲得又瘦又有型身材的秘訣在於:在減掉脂肪的同時,避免肌肉的流失。
1.清淡飲食,控制熱量
減肥的原理是控制熱量攝入小於消耗,熱量攝入超標必然會導致脂肪堆積,造成肥胖。
正常18-49歲成年人一日能量需要量男性約2250Kcal,女性約1800Kcal。
或者可以根據[身高(cm)-105]*30(Kcal)的公式簡單計算。運動量大的人可以酌情增加。
想減肥的話,根據推薦的每個月瘦1到2公斤的減肥速度,每天能量攝入比原來減少 300~500 kcal 就夠了。
另外,為了避免「隱形熱量」的攝入(如各種調味料、沙拉醬等),記得清淡飲食哦。
2.不要一味拒絕脂肪,選擇健康脂肪
脂肪是構建我們人體最主要的增肌減脂激素,睪丸激素的必需物質,它直接關乎我們能建設多少肌肉以及能維持多少肌肉。而肌肉含量影響著我們的代謝速度。
此外,維生素A、維生素D等一些參與人體代謝的維生素只溶於脂肪,不吃脂肪會阻礙這些維生素的吸收,導致營養不良:脂肪分好壞,適量吃健康脂肪,如深海魚類、堅果,這些不飽和脂肪酸,不僅不易讓你長胖,還能降低膽固醇,有益心血管健康。
3.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避免肌肉流失
減肥期間應該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分子基數大,增加飽腹感;此外,蛋白質是合成肌肉的主要成分,肌肉含量越高,基礎代謝能力往往也比較高,瘦得更快。
優質蛋白來源:魚、肉、蛋、奶、豆。深海魚類、瘦牛肉、雞胸肉、雞蛋、牛奶、黃豆、黑豆等,都是可以的。
4.常吃促進脂肪分解的食物
常吃獼猴桃、草莓、橘子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助身體合成肉鹼,促進脂肪的分解;蘋果、西紅柿等含果酸的食物,也能促進脂肪分解。此外,B族維生素是參與脂肪代謝的重要物質,常吃胡蘿蔔、糙米、香菇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也有助減少體內脂肪。
5.堅持適量運動,增加熱量消耗
除了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是防止脂肪堆積的不二法門。建議將有氧運動和力量結合起來。
有氧運動提高心肺能力、有助於減脂,無氧運動有助於增肌。
具體你可以這樣安排:10分鐘熱身訓練——30分鐘無氧運動——30分鐘有氧運動——拉伸15分鐘。
如果你有明確的減脂或者增肌需求,可以自行調整運動時間比例。建議訓練頻率可以是每周練3-4次,隔一天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