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邀請加墨領導人赴美慶祝 加總理特魯多表示拒絕

2020-12-16 國際在線

美國白宮邀請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國領導人8日前往華盛頓,與美國總統川普共同慶祝「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生效。不過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卻拒絕了邀請,稱需要留在國內處理內政事務。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加拿大總理髮言人加尼翁日前表示,近期有特魯多可能赴美訪問的傳言,但「總理本周將在渥太華出席預先安排好的內閣會議和籌劃已久的議會會議」。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內閣會議將以線上形式進行。

△墨西哥總統洛佩斯

特魯多6日上午還曾與墨西哥總統洛佩斯通電話,祝願對方與川普的會談順利,「遺憾」自己無法赴美。通話結束後,洛佩斯說他邀請特魯多訪問墨西哥,後者同意「儘快」成行。

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國政府高級官員透露,對特魯多而言,赴美行程與其他安排有衝突,一來國內議會會期開始,二來按照現行疫情防控規定,加拿大人一旦出境,回國後必須隔離14天。在此情況下,白宮8日的慶祝儀式將只有美國總統川普和墨西哥總統洛佩斯出席。

旨在更新和替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於7月1號正式生效。特魯多早前表示自己不確定是否赴美慶祝美墨加協定生效,一方面是考慮到疫情風險;另一方面,美國可能恢復對加拿大鋁產品徵收10%關稅的消息引發雙方經貿關係再次緊張。

相關焦點

  • 中加旅遊年開幕 兩國總理致賀詞
    中加旅遊年開幕 兩國總理致賀詞 2018-03-22 21:04:3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 特魯多宣布一重要消息,事關美國,時間點卻異常敏感
    據環球網報導,就在近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宣布了一則重要消息,他表示美加邊境將會繼續封鎖到明年的1月21日,看起來這件事情似乎是與美國當前嚴重的疫情現狀有關,但實際上這一時間點卻是異常敏感的。美大選結束之後,拜登將在1月20日的時候入主白宮。
  • 特魯多又來鸚鵡學舌?不恥「站隊」拜登,中方重磅反擊,振奮人心
    其中最為上心積極的莫過於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迫不及待的與拜登通話,就疫情氣候、能源、貿易以及種族問題等展開交談之後,仍不忘在通話中扯上中國。特魯多再次鸚鵡學舌,拉踩中國在美國多家權威媒體官宣美國民主黨人拜登勝選之際,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第一時間發電祝賀,而在通話的諸多談話當中,還不忘再次將話題扯回中國,不恥"站隊"拜登"反華"。特魯多再次鸚鵡學舌,甚至在通話中表示對中方的"脅迫外交"絕不妥協。
  • 建交紀念日,加總理外長朝中國「扔飛鏢」
    「加拿大和中國建交50周年紀念日,加拿大指責中國搞『脅迫外交』」,據加拿大《環球郵報》13日報導,加總理特魯多當天在接受採訪時稱,加將繼續堅定致力於與盟友合作,以確保中國不會將「任意拘押」兩名加公民和其他國家公民的「脅迫外交」式舉措視為一種成功策略。
  • 疫情下美主持G7再遇冷!德媒:德外長拒絕赴美參加,別國也不想去
    【南方+7月10日訊】據德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7月9日,德國聯邦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德國外交部長馬斯和財政部長肖爾茨雙雙拒絕美方邀請,不打算參加7月29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七國集團(G7)部長級會議。同時,其他G7成員國也表示,不想參加此次部長級會議,並作出了類似於德國的舉動。雖然疫情形勢非常嚴峻,但美國政府仍未打消在華盛頓組織所謂的G7高層政要會議。此前,在德國總理默克爾婉拒川普邀請,拒絕赴美參加G7領導人會議以後,美國政府邀請了G7國家的外長和財長於7月29日赴美參加部長級會議。
  • 印度慶祝排燈節,多國領導人送節日問候,拜登與川普搶著送祝福
    【南方+11月15日訊】據印度媒體報導,在印度慶祝排燈節之際,世界各地的領導人都送來了問候,該節日標誌著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知識戰勝無知。任德龍(哈裡斯丈夫)和我祝願全世界所有慶祝新年的人平安、健康、快樂。」同時,川普總統也送來了祝福。川普分享了一張他在白宮點亮一盞燈的照片。照片上寫著「排燈節快樂」。在白宮發表的官方聲明中,川普說:「美國是一個非常忠誠的國家,我為我的政府捍衛所有美國人根據良心生活和崇拜的憲法權利所做的工作感到驕傲。
  • 川普和特魯多兩者說法相差很遠!
    自從大流行以來,美加邊境已經關閉近7個月,離10月21日重開之期還剩3天,但特魯多和川普在加美邊界關閉方面但說法相距甚遠。美國總理川普暗示會重開,但總理特魯多暗示關閉期限將延長。儘管加拿大和美國已同意關閉其共同陸地邊界的不必要旅行,但兩國似乎並未就若干相關問題達成共識,包括下一步該怎麼做。
  • 加19名前政要聯名致信總理特魯多要求終止孟晚舟引渡案程序,遭拒
    據美國僑報報導:近日,加拿大19名前政要聯名致信總理特魯多,要求終止華為CFO孟晚舟引渡案程序並將其釋放,給加拿大一個「重塑對華戰略」的機會。特魯多25日拒絕了這項要求,稱政府對於針對中國採取何種措施持開放態度。
  • 總理給同事繫鞋帶!特魯多御用攝影師發布年度總理私房照!快來看
    最近,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御用攝影師Adam Scotti發布了:總理的2020系列照片(超過150張),用鏡頭記錄下了一年來發生在特魯多總理身邊的大小事,也能讓大家直觀地感受一下,當個總理,到底有多難……下面一起來欣賞下吧:
  • 特魯多猛批美國,並當眾嘲諷川普,美加關係開始背向而行
    英國《衛報》報導,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近日在一場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比很多所謂的盟友,尤其是我們的鄰國,更好地控制住了這場疫情」。此次「鄰國」暗指十分明顯,特魯多公開批評美國的疫情控制不力,並且表示在這方面加拿大的能力遠遠超過美國。
  • 特魯多「拜」登談中國
    雖然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尚未正式落定,但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已經迫不及待要與已經宣布勝選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面對中國時「聯手」了。據美聯社9日報導,特魯多當天與拜登通電話,特別提及「兩名加拿大人在中國被捕」的問題。特魯多9日還在記者會上指責中方「任意拘押」加拿大公民,稱「脅迫外交」是無效的。
  • 特魯多拒絕川普後,墨西哥總統賭上老命去美國,這麼辛苦圖個啥
    為了表示維護「美墨加協定」的決心,墨西哥總統洛佩斯不顧美國疫情危險,戴著口罩偕同眾人搭著美國達美航空公司的商業航班,飛往美國的亞特蘭大。然後花了2個半小時轉機飛往華盛頓,一個老叟之人,飛了近八個小時,就是為了和川普見上一面。此次也是洛佩斯首任總統19個月後,第一次的出國訪問。他不辭辛苦,千裡北上究竟為什麼?他想對世界傳達什麼信號?
  •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對伊朗擊落烏克蘭客機表示「憤怒」
    中新社多倫多1月11日電 (記者 餘瑞冬)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當地時間11日在渥太華表示,對伊朗擊落烏克蘭客機之事感到「憤怒」。他說,伊朗必須承擔全部責任。 伊朗11日承認「非故意」擊落了失事的烏克蘭客機,並將此事歸咎於「人為失誤」。機上176人全部遇難,其中已證實有57人為加拿大人。
  • 美國抗議遊行持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單膝下跪表示支持
    美總統打個噴嚏,都會讓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抖三抖。最近,前院美國因疫情和種族矛盾引發騷亂。後院加拿大渥太華,也跟著一起遭殃。據美聯社報導:6月1日面對大規模民眾騷亂,老特在白宮記者會宣稱:要做維持社會秩序和法律權威的總統,軍隊已隨時待命......結果還沒說完,就被FBI特工保護著,躲進白宮的地堡。
  • 加總理連發微博痛批美國加徵關稅!
    加總理連發微博痛批美國加徵關稅 歐盟回應將對美徵稅  美國加徵關稅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連發微博,在其實名認證的微博「@特魯多_JustinTrudeau」上指責美國對加拿大鋼鋁徵收關稅,並誓言報復。  歐盟委員會也表示:「歐盟認為,這些單方面的美國關稅措施是不合理的,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不相符,純粹是保護主義。」
  • 加總理求擊掌 喬治小王子「擺譜」拒絕
    英國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24日帶著兒子喬治和女兒夏洛特來到加拿大訪問,加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在機場親自迎接。令特魯多始料未及的是,或許是因為「時差原因」,3歲的喬治小王子在特魯多面前格外「高冷」,令場面頗有點尷尬。
  • 川普不服,拒不搬出白宮……
    德國總理默克爾、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法國的馬克龍、印度總理莫迪……多國領導人在推特上發表慶賀,祝賀拜登當選。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發言人斯特芬·塞貝,在推特上發布恭喜拜登勝選的聲明。「祝賀!美國人民已經做出了他們的決定。拜登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我衷心祝願他好運成功。」
  • 交易意味明顯,孟晚舟案拉鋸戰,特魯多:爭取讓2個加拿大人回家
    文\唏兮 中國和加拿大之間就孟晚舟女士案以及加拿大公民被捕一事已經拉鋸了近兩年時間,近段時間案情好似有了新進展,但是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表態卻意味深長。12月18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稱加方將爭取讓2位加拿大公民早日回家,稱加拿大逮捕了中企高官之後,中國就逮捕了加拿大公民,這損害了自身利益,而在前兩天,特魯多還表示自己非常希望兩名在華被捕的加拿大公民可以回家。特魯多言語中的交易意味已經十分明顯,但是加方的這種想法明顯不現實。
  • 以色列總理特地感謝了川普
    ▲內塔尼亞胡推文截圖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當天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祝賀拜登及哈裡斯,拜登,我們保持了近40年的長期友好關係,我知道您是以色列的好朋友。我期待與你們進一步加強美以之間的特殊聯盟。」
  • 「拜」局已定多國領導人祝賀 川普稱拒絕接受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當地時間7日,拜登率先獲得270張選舉人票,多家美媒預測他贏得美國大選。拜登方面發聲明感謝選民信任,呼籲「是時候讓美國團結並康復了」。但川普方面拒絕接受預測結果,稱還有州需要重新計票,並承諾將採取法律行動,保證結果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