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了王小帥的新片《地久天長》,同場人數要比想像的多,本以為也就幾個人,甚至有可能包場,沒想到同場一起看的大概有八九個人。
我猜,這一大半人是衝著片中王源去的,坐我前排的兩個小女孩從模樣上看就很小,最多初中生的年紀,後面一排的一個小姑娘看起來年紀也不大,
能夠選擇這部時長近三個小時的文藝片,除了是奔著王源去看的外我想不出其他的理由。
不過,她們可能有點失望,王源片中的戲份並不多,真正正臉露面的鏡頭有限,電影沒結束,人就走的差不多了,大概以為王源的戲份都放出來了,在電影院坐三個小時也沒意思,就先走了,
只是沒想到的是,在影片結尾,王源飾演的星星又出來了,還帶著女朋友回家與父母和解,她們要是看到這一幕,應該很高興。
(二)
《地久天長》在我看來是一部好電影,起碼我很喜歡,還在電影院偷偷留下了感動的小淚水,它確實打動人,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靜下心來看這部電影。
看過《地久天長》的人大概以喜歡居多,目前豆瓣五萬多人評價,豆瓣評分8.0,非常不錯的評分。
《地久天長》入圍今年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相比其他幾部入圍的國產電影來說,收穫頗豐,
不止是金熊獎的提名,主演王景春、詠梅兩人雙雙斬獲銀熊獎影帝影后的殊榮。
(三)
先說一下片中演員的演技吧,表現都特別好,就連不被看好的王源,表現也不錯。
尤其主演王景春和詠梅的表演,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后的殊榮絕對是實至名歸,他們在片中的表演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觀影過程中,我們其實已經看不到他們表演的痕跡,好像他們就是片中真實的人物,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他們身上,他們就是活生生電影中的人,而不是表演者在扮演人物。
《地久天長》講一個小孩意外去世,致使兩個關係親密的家庭幾十年深受影響困擾的故事,
整部電影透露著一股悲傷壓抑的基調,面對喪子之痛以及揮之不去的陰影,王景春、詠梅的表演都是隱忍克制的,也是在這克制平靜的表面下,我們越發被他們的演技所折服,
當影片中耀軍麗雲的兒子星星去世後,廠裡的朋友領導都去耀軍家探望安慰這兩口子,面對朋友的寬慰,從表情上能看出麗雲內心悲傷不已,但是她並沒有嚎啕大哭,放聲嚎叫,
就算是房間裡的人都走了,麗雲也只是翻身小聲啜泣,一切的悲傷都體現在面部表情裡,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悲傷,真正的表演,
之前看一些電影電視劇,有時候會忍不住批評裡面主演演技差,因為一眼就能看出他們在表演,詮釋悲傷時就嚎啕大哭,表現氣憤時就歇斯底裡,這只是表演最簡單最淺顯的一面,
很多時候,當一個人真正悲傷不已的時候,他可能是看上去很平靜、很麻木,沒有什麼途徑形式能夠表現他們的悲傷,
如果你見過身邊一些人剛去世時的家屬,你看他們的動作,表情神態,再看影片中耀軍麗雲喪子之後的狀態,你一定會讚嘆王景春、詠梅兩人的演技。
什麼是好的表演,看一下《地久天長》裡王景春、詠梅飾演角色的一舉一動,表情神態知道了。
(四)
《地久天長》中王小帥摒棄了漸隱漸現的剪輯手法,冒險採用時間線交叉跳躍並不加字幕提示的剪輯方式,對於喜歡習慣看爆米花式影片的觀眾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因為不同年代的影像跳躍交叉出現,如果不是從主演的服裝以及面部妝容來看,很容易看懵,
但是對於習慣這種歌剪輯方式的人來說,則看的很爽,故事講一部,留一半,講一半,留一半,在跳躍交叉中慢慢展現故事的全貌,而不是一股腦的把故事和盤託出,觀眾能體會到觀影的樂趣。
(五)
《地久天長》作為一部展現中國家庭30年變遷,具有平民史詩性的一部影片,它的表達方式還是很客觀、隱忍、克制的,
特別是表現兩個家庭因為小孩去世時的悲傷、自責、懺悔,它的鏡頭冷靜客觀,不煽情,但是這種克制之下,它所醞釀的情感又暗藏洶湧,於無聲之處打動觀眾。
比如影片中,星星水庫溺水後被耀軍麗雲夫婦抱起送往醫院,以及星星被送到手術室門口時,攝影機一直都是離的遠遠的,冷靜客觀中又透著一股悲涼。
星星離世後的小年夜,齊溪飾演的茉莉給耀軍麗雲夫婦送餃子,三個坐在狹小的房間裡,空氣裡凝結著悲傷的氛圍,筒子樓外的燈火通明,不絕震耳的鞭炮煙花聲,與耀軍麗雲夫婦當時的心情形成鮮明的對比,悲傷無法言說又揮之不去。
影片臨近結尾部分,因為喪子之痛主動到南方海島生活多年的耀軍麗雲回到北京,在給星星上墳時,麗雲要擺貢品,耀軍說先拔一下周圍的雜草,之後兩人在孩子的墳墓旁邊坐下來,這一幕幕鏡頭並沒有什麼煽情的地方,但是平靜中又無時不刻刺激著觀眾的淚腺。
影片中有太多這樣的片段,鏡頭冷靜、克制,但是,它又以最大的限度感動著觀眾,於無聲處聽驚雷,這也是為什麼一些觀眾在看電影過程中就被感動哭了。
(六)
其實,影片只看到前半部分時,我並不看好這部影片,我覺得如果只是表現耀軍麗雲夫婦的喪子之痛,那麼影片三個小時長了,可以壓縮到兩個小時,
但是隨著影片逐漸的顯山露水,英明、海燕、茉莉、星星….直到影片的結尾,我改變了看法,前後的結合,才是一個完美的閉環。
雖然影片光明的結尾讓人覺得有些刻意安排,但是對於我來說,也很容接受,跟著影片近三個小時下來,一直都覺得耀軍麗雲夫婦經歷喪子之後活的太不容易了,看到結尾他們與生活、朋友、養子和解,讓人欣慰。
(七)
《地久天長》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片,尤其在這個以商業利益為重的時代,很少有人願意像王小帥導演一樣用鏡頭記錄拍攝大時代下那些被忽略的平凡個體的處境、感受。
影片中因為兒子星星的去世,耀軍麗雲這對夫婦在接下30年的時間裡一直籠罩在喪子之痛的陰影下,義明海燕一家一直籠罩在愧疚自責的陰影下,但是,除了這兩個家庭的切身感受,周圍人沒人注意也沒人能了解他們的苦楚,
現實中,你聽到一個人去世的消息,那也就僅是一個消息而已,但是對於經歷親人離世,特別是白髮人送黑髮人這種巨大悲劇的人來說,痛失親人的陰影可能籠罩貫穿他們的一生,餘生只是悲傷麻木的活著,特別是萬家燈火親人團聚的時刻,悲傷無處不在。
慶幸王小帥這樣的導演還願意關注個體,紀錄拍攝那些大眾注意不到、也感受不到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想起了《一一》中楊德昌借小男孩簡洋洋之口說的話,
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我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後面,這樣,不是就有一半的事情有看不到了嗎?為什麼這個世界和我們想的都不一樣呢?所以,你知道我以後想做什麼嗎?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
王小帥的新片《地久天長》就是一部這樣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