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14:3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參與互動「仇中牌」失靈,「臺獨」終跨不過臺灣民心 兩岸和平是主流民意
【兩岸快評第1114期】
「民意如流水」是政黨與政治人物經常用來自我警惕或解嘲的一句話。有觀點指出,自2016年以來到2018年,再到2020年,甚至對比2008年與2016年島內兩次政黨輪替,島內民意確實如流水,既能載舟也能覆舟。
臺灣《中國時報》指出,如果單純審視臺灣社會對兩岸的看法,橫貫的主軸不會是藍綠或是「統獨」,而是追求和平的願景。島內相關機構日前公布的民調便佐證這樣的趨勢,指出高達90.4%的島內民眾認為「和平相處」才是最適合描述兩岸關係願景的關鍵字,而「停止交流」與「對抗衝撞」分別僅佔4.4%和2.6%。可見,島內絕大多數民眾是希望兩岸和平的。臺灣最深層、最主流的民意,就是兩岸和平。
追求和平是兩岸民眾的共同期盼,20多年來,數以萬計兩岸人民的深入交流,以形成深層民意結構,這不是三言兩語,更不是民進黨一時大內宣的意識形態操弄就能改變的。「臺獨」跨不過的終究是臺灣民心的防線,這是民進黨必須接受的事實。
然而蔡英文從上任以來,就不斷阻撓兩岸民間各領域正常交流和往來,甚至還炮製了「反滲透法」「國安五法」等惡法壓制島內民眾。第一次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那一年,蔡英文自信滿滿對民進黨執政願景許下承諾。她在一場產業界大會中說「年輕人別怕跟當局打交道,也不用太溫良恭儉讓」;還強調「未來當局對民意批評會有雅量……如果第一次聽不見,大聲一點,第二次聽不見,可以更大聲一點,第三次再聽不見,可以拍桌子」。沒想到掌握權力後的的蔡英文,卻忘記了當年的承諾。
有臺媒指出,「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這句話用在民進黨當局和蔡英文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對照當今民進黨執政下的臺灣,掌權者決策獨裁專斷,圍繞在身邊的綠官、綠眾分享權力、整碗捧去,令人難以想像,不過短短4年多,蔡英文對島內民眾的許諾早已隨風飄逝。
從進口「萊豬」到關中天,「反中親美」一直是民進黨當局運作的脈絡,加倍上演以所謂臺灣安全為理由,恣意把反對者打成「賣臺」的醜陋劇碼。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島內多數民意反對「萊豬」進口,也反對中天關臺,已經可以看出,民進黨的「仇中牌」開始失靈。(郭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