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文學作品中,獸人被創造出只是為了增加衝突感,生性殘暴面目可憎的它們,天生就要被代表正義的一方所擊敗。可以說這麼說,任何不好的詞彙加持在獸人身上都不為過,什麼殘暴、無情、殘酷、扭曲與邪惡等等,都可以換個「口味」讓獸人標籤化。隨著時代脈絡在不斷變化與調整,獸人這個種族被賦予了更多「人性」,並使其產生千萬變化的劇情,在上述那些不好的詞彙中又添加了「自傲」與「血性」等中性詞。而這些,都歸功於暴雪的再加工。下面我們來聊一聊獸人的起源與改變。
關於獸人的起源,世界公認是從約翰·託爾金筆下塑造的。而創作動機也很簡單,他對英國沒有成體系的民族神話表示不滿,世界上各個國家大多有極為厚重的神話故事,且被自圓其說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這不能忍。基於這一動機,隨後著名中土風格小說《魔戒》橫空出世,宏大的世界觀讓世人驚嘆不已。除了隨後改編為《指環王》拿下當時30億美元票房值得稱讚之外,其作者的信念與抱負也值得後輩學習。
獸人即半獸人,託爾金解釋其命名來自中古英語中的「orc」(歐克),而「歐克」又有著食人魔與地獄惡魔的含義。可見,早期的獸人就是實打實的反派,邪惡又壞到骨子裡的壞胚。甚至從臉部直觀來打量獸人這一種族,你都能發自內心地牴觸那張絲毫不掩蓋的猙獰樣貌。下圖,是「最平易近人的」獸人配圖。而獸人種族設定也很極端,壽命短、殘暴,甚至還懼怕陽光,如此極端的設定自然是要突出這個種族在戰鬥方面的天賦:無解的兇悍,行走的殺戮機器。只要被獸人盯上,幾乎等同於碰到一隻被惹急眼的「平頭哥」(蜜獾),不搞個你死我活是不行了。
隨著中土魔幻題材的火熱,暴雪也開始構建自己的遊戲體系。當然,照抄這種侵權行為肯定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暴雪自傲的「企業文化」不允許,另一方面當時暴雪獨霸一方,旗下遊戲又都很賣座,是有資源與實力來構建屬於自己的中土魔幻IP的。當然,按照託爾金老爺子是不滿英國本土沒有成體系的神話故事這一邏輯,為何不是暴雪也不滿傳統正邪臉譜化的設定呢?為何長相醜就是壞人?中土這種宏大世界觀的劇本是不是有些類似三歲孩子童話故事的狹隘設定?總之,不知道是暴雪是認為獸人這一種族可塑性極高,存在上升空間,還是認為了解衝突本身就要探索衝突起源,為其改造的有血有肉,新的獸人開始被遊戲玩家所認知,所接受。
《魔獸世界》早期故事是基於《魔獸爭霸》系列,所以獸人設定上沒有很大出入,這裡所被塑造得獸人先從外形與性格上動刀,臉部褪去大半的猙獰,從面目可憎逐漸朝著彪悍方向傾斜,這裡主要體現在面部遺留著「橫肉」與朝上的獠牙,當然部分獸人還有著大嗓門(如地獄咆哮),也動不動跟你談部落榮耀。還有一些反其道而行,它們不喊不叫不大聲嚷嚷,甚至會使用柔中帶剛的方式與人對話(如薩爾),這裡也不乏一些笑裡藏刀的(如古爾丹)。可以說,獸人被暴雪多次動刀後,設定更為飽滿,戲路也逐漸拓寬,這也是典型的媳婦熬成婆。
隨著劇情不斷交代各種前因後果,暴雪還帶著玩家走進獸人的內心世界,最為經典的故事就是伊崔格與提裡奧弗丁狹路相逢,倆人不分勝負的同時,出現了塔樓坍塌的意外,弗丁重傷昏迷。當他再次醒來,他的副官告訴他「搜尋救援的小隊在幾天前發現了你被馱在馬背上」,弗丁恍然大悟是那個「卑劣」的獸人救了他。隨後,弗丁找到了伊崔格,並開始互相了解。基於這一點,《魔獸世界》的後續任務中也出現關於它們的更多喜劇與悲劇故事,提升了劇情張力。弗丁還有一句名言:我見過最高尚的獸人,也見過最卑劣的人類。獸人發展至此,算是完全顛覆了那種壞胚的刻板印象,遺留的只是好戰這個種族天賦罷了。
獸人在《魔獸世界》中扮演的不是一個小團體,它們人數眾多,而海量的人數足以產生更多分歧來為劇情添油加醋。或許也是因為獸人種族在魔獸體系中持續衍變,才會有如此多的「歷史陣痛」,讓玩家又愛又恨。當然了,過於狂野的外形設定也讓中國玩家對它持有褒貶不一的看法,審美的不同直接造成一部分人認為它很酷,也有些人忍受不了這種過於粗狂的角色建模。最後,至於什麼時候獸人能夠結束這種種族衍變,脫離無限輪迴,相信唯有等到《魔獸世界》所有資料片完結才能永遠畫上句號吧,雖然它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