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沙黑池村的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收割示範田喜獲豐收。根據現場甘肅省農科院專家實測,機械化種植與收割的馬鈴薯出產可達5500多斤,比傳統種植收穫增產近50%,預計每畝產出可增收3300元。
這樣的收成對於沙黑池村村民尤其是牟奴麼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喜事。
沙黑池村,隸屬甘肅省58個集中連片特困片區縣和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的東鄉縣。這裡地處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山區,山大溝深的地形地貌決定了農田多山地且不規整,難以進行精細耕作和灌溉,很多時候只能靠天吃飯。作為為數不多能適應這裡海拔、氣溫、 降水、土壤等環境條件的馬鈴薯,就成了沙黑池村的支柱型經濟作物。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馬鈴薯不僅是這裡很多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也是不少家庭主要的食物來源。但落後的生產方式、繁重的人工勞動量、較低的單位產出率使得享譽隴原的「東鄉土豆」不能為農戶的增收脫貧有效助力。
如何幫助他們走出這種困境,走上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成了碧桂園東鄉縣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項目部的首要任務。
為了推動落後的傳統種植方式的改革,幫助當地種植農戶增收致富,實現產業脫貧的目標,2018年5月,碧桂園東鄉縣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項目部在東鄉發起了馬鈴薯產業幫扶項目。
該項目聯動甘肅省農科院,採購優質馬鈴薯籽種,免費發放給貧困戶種植,同時捐贈土豆機械化種植設備,成立農機合作社。兩年來,碧桂園累計出資320萬元,免費為東鄉14個鄉鎮50多個貧困村的5000多戶貧困戶提供馬鈴薯種植技術指導,實現機械化種植收割。碧桂園還通過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在東鄉扶持了一批致富帶頭人,沙黑池村的牟奴麼就是其中一員。
2020年,牟奴麼與碧桂園合作建設了200畝共建示範基地,進行優質馬鈴薯種植,同時還捐贈了土豆機械化種植設備。目前該基地連結60戶貧困戶,並帶動基地周邊農戶種植馬鈴薯近1000畝。
在馬鈴薯機械化示範田採收現場,輕簡型收穫機很輕鬆的便將土豆從地下挖了出來。高大結實的牟奴麼看著滿地的「金蛋蛋」不由發出感嘆:」以前從來不敢想像挖土豆能這麼容易!我一定把土豆種好,不但自己發家致富,我還要帶領其他鄉親一起通過土豆種植脫貧致富」。
當然,推動馬鈴薯種植收割機械化只是通過馬鈴薯產業實現脫貧的一個環節。
與此同時,碧桂園從深加工著手做文章,聯合馬鈴薯澱粉企業開發澱粉產品,聯合食品企業研發鮮薯條、土豆榴槤曲奇、土豆芥末海苔餅乾等東鄉土豆休閒食品,大力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讓東鄉土豆形成品牌效應。
有了政府的正確引領和企業大力扶持,有了東鄉人民的辛勤耕耘,我們有理由相信,東鄉人民的致富路,一定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