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光閃閃:碧桂園東鄉馬鈴薯示範田豐收了

2020-11-01 碧桂園



近日,沙黑池村的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收割示範田喜獲豐收。根據現場甘肅省農科院專家實測,機械化種植與收割的馬鈴薯出產可達5500多斤,比傳統種植收穫增產近50%,預計每畝產出可增收3300元。

這樣的收成對於沙黑池村村民尤其是牟奴麼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喜事。

沙黑池村,隸屬甘肅省58個集中連片特困片區縣和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的東鄉縣。這裡地處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山區,山大溝深的地形地貌決定了農田多山地且不規整,難以進行精細耕作和灌溉,很多時候只能靠天吃飯。作為為數不多能適應這裡海拔、氣溫、 降水、土壤等環境條件的馬鈴薯,就成了沙黑池村的支柱型經濟作物。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馬鈴薯不僅是這裡很多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也是不少家庭主要的食物來源。但落後的生產方式、繁重的人工勞動量、較低的單位產出率使得享譽隴原的「東鄉土豆」不能為農戶的增收脫貧有效助力。

如何幫助他們走出這種困境,走上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成了碧桂園東鄉縣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項目部的首要任務。

為了推動落後的傳統種植方式的改革,幫助當地種植農戶增收致富,實現產業脫貧的目標,2018年5月,碧桂園東鄉縣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項目部在東鄉發起了馬鈴薯產業幫扶項目。

該項目聯動甘肅省農科院,採購優質馬鈴薯籽種,免費發放給貧困戶種植,同時捐贈土豆機械化種植設備,成立農機合作社。兩年來,碧桂園累計出資320萬元,免費為東鄉14個鄉鎮50多個貧困村的5000多戶貧困戶提供馬鈴薯種植技術指導,實現機械化種植收割。碧桂園還通過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在東鄉扶持了一批致富帶頭人,沙黑池村的牟奴麼就是其中一員。

2020年,牟奴麼與碧桂園合作建設了200畝共建示範基地,進行優質馬鈴薯種植,同時還捐贈了土豆機械化種植設備。目前該基地連結60戶貧困戶,並帶動基地周邊農戶種植馬鈴薯近1000畝。

在馬鈴薯機械化示範田採收現場,輕簡型收穫機很輕鬆便將土豆從地下挖了出來。高大結實的牟奴麼看著滿地的「金蛋蛋」不由發出感嘆:」以前從來不敢想像挖土豆能這麼容易!我一定把土豆種好,不但自己發家致富,我還要帶領其他鄉親一起通過土豆種植脫貧致富」。

當然,推動馬鈴薯種植收割機械化只是通過馬鈴薯產業實現脫貧的一個環節。

與此同時,碧桂園從深加工著手做文章,聯合馬鈴薯澱粉企業開發澱粉產品,聯合食品企業研發鮮薯條、土豆榴槤曲奇、土豆芥末海苔餅乾等東鄉土豆休閒食品,大力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讓東鄉土豆形成品牌效應。

有了政府的正確引領和企業大力扶持,有了東鄉人民的辛勤耕耘,我們有理由相信,東鄉人民的致富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相關焦點

  • 豐收中國·味力東鄉
    豐收中國·味力東鄉每逢豐收之時這份源於刺繡的生活熱情,便會藉由東鄉婦女們出色的麵食手藝,塑造出一席獨屬於她們的豐收盛宴。繡娘馬阿西也為幫助東鄉婦女實現就近就業,碧桂園扶持東鄉返鄉創業青年馬簫簫創辦的刺繡工坊,廣攬當地婦女來車間培訓、提供訂單。繡娘們可以不用出門,在家裡接訂單做工賺錢。
  • 睢寧李集鎮:扶貧園裡聚「薯」光
    初冬的陽光溫暖和煦,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李集鎮蜜薯種植產業園裡呈現出忙碌的豐收景象。 李集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幫助收穫蜜薯睢寧縣李集鎮在各村建起馬鈴薯、蜜薯「兩薯輪作」扶貧產業園。通過「農業公司管理、合作社運營、低收入戶入股」的模式,為產業扶貧匯聚「薯」光。
  • 江蘇睢寧李集鎮:扶貧園裡聚「薯」光
    初冬的陽光溫暖和煦,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李集鎮蜜薯種植產業園裡呈現出忙碌的豐收景象。李集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幫助收穫蜜薯睢寧縣李集鎮在各村建起馬鈴薯、蜜薯「兩薯輪作」扶貧產業園。通過「農業公司管理、合作社運營、低收入戶入股」的模式,為產業扶貧匯聚「薯」光。李集鎮西圩社區扶貧種植園裡,社區黨總支書記李軍一邊帶著志願者協助收穫甘紅薯,一邊介紹自己的做法。西圩社區人均耕地不足0.4畝,今年年初,社區以民主協商的方式,流轉了50多畝「孵化園」,承租給種植大戶張書平「試運營」。社區從耕地租金、人力安排、獎補政策等方面予以照顧。
  • 【現場☆內蒙古】海綠素在馬鈴薯圈的應用
    達爾罕茂名聯合旗的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今年達茂旗馬鈴薯種植面積已達到50萬畝。針對農戶對馬鈴薯生產工藝的要求日益升高,對馬鈴薯的病蟲害防治也愈加重視,北京新禾豐在該地區馬鈴薯科學栽培與技術傳播一直在努力的奉獻著。
  • 加強中後期田間管護,確保馬鈴薯豐收到手
    冬種馬鈴薯苗情簡報第10期欽州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編 2021年1月14日加強中後期田間管護,確保馬鈴薯豐收到手 當前我市馬鈴薯已進入結薯期和薯塊膨大期,去年10月上中旬種植的已可採收上市。現根據我市天氣預報和馬鈴薯苗情監測點調查情況,提出近期馬鈴薯田間管理意見。
  • 羅文彬:十三年堅守為「薯」光
    2015年,「國家南方薯類科學觀測實驗站馬鈴薯高山科研基地」在周寧縣建成,羅文彬團隊從國內外相關育種單位引進300多個馬鈴薯種質資源,致力於打造馬鈴薯雜交育種與新產品展示、產業技術培訓和示範、馬鈴薯文化展示等多功能的繁育基地。
  • 【薯網頭條】陳勤與他的馬鈴薯團隊
    營養高:1個紅色馬鈴薯相當於4顆藍莓  土豆別名又稱山藥蛋、洋芋、地蛋、荷蘭薯、薯仔等,由於酷似馬鈴鐺,其共同的學名叫馬鈴薯,為茄科植物的塊莖,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普通馬鈴薯中,花青素幾乎沒有,而彩色馬鈴薯的含量卻很高,尤其是紅色、紫色和黑色的,一塊紅色馬鈴薯的花青素含量相當於4顆藍莓。普通馬鈴薯中的多酚含量極低,而彩色馬鈴薯的多酚含量是普通的5-6倍。  不久前,北京市場數據顯示,彩色馬鈴薯每公斤售價在8到16元之間,遠高於普通馬鈴薯。
  • 隆德縣馬鈴薯新品種引進及高產示範田收穫現場觀摩會成功召開
    10月26日,隆德縣農業農村局、觀莊鄉人民政府在觀莊鄉大莊村興隆家庭農場馬鈴薯基地召開全縣馬鈴薯新品種引進及高產示範田收穫現場觀摩會。通過新品種講解、新舊種植技術對比和參觀收穫現場等方式,著力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促進隆德縣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全縣馬鈴薯種植大戶、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等70餘人參加現場觀摩會。
  • 什麼馬鈴薯品種能夠畝產4000公斤?產值超萬元?
    5月1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湖北省襄陽市集中展示了「中薯「系列早熟高產抗病馬鈴薯新品種新品系,並對襄陽市襄州區張集鎮萬畝
  • 東鄉縣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示範及技術培訓開班啦!
    》隆重啟動,省扶貧辦幫扶辦主任李升義、省農院馬鈴薯研究所所長呂和平、馬鈴薯研究所栽培室主任陸立銀、碧桂園東鄉扶貧項目總經理張韜、甘肅一航薯業總經理陳富、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章法正及省扶貧辦駐村沙黑池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周生峰等出席,80餘名村民現場參加本次培訓和實地觀摩。
  • 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只長秧子不結薯,到底啥原因?
    但是有的村民在種植馬鈴薯的過程中,發現地上的秧子長勢很好,而地下的根部卻不怎麼結薯,這是為啥呢?其實,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的原因有這麼幾種,只要我們找出問題所在,就不難解決。第一,播種太晚。一般情況下,露地播種馬鈴薯的適宜期是一月下旬至二月上旬,出苗後的這段時間,白天氣溫大約在20度,夜晚氣溫大概在15度,此時溫度不高,日照也合適,非常有利於薯塊的生長。
  • 中國薯都邀您來品薯!2020年中國馬鈴薯大會9月24日將在定西市召開
    中國薯都邀您來品薯!9月17日記者從甘肅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當前馬鈴薯產業已成為我省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2018年、2019年兩年通過馬鈴薯產業和馬鈴薯+勞務產業脫貧的貧困戶達到23850戶、97494人。
  • ...中國薯都·烏蘭察布 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做大馬鈴薯產業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郭慶翔)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是我國最大的馬鈴薯產區,被譽為"中國薯都"。2008年農業部認證了"烏蘭察布馬鈴薯"地理標誌, 2009年3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正式命名烏蘭察布市為"中國馬鈴薯之都", 2011年12月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烏蘭察布馬鈴薯"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中國薯都"地位不斷得到鞏固。內蒙古自治區是全國馬鈴薯的主產省區,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總產均排在全國前三位,佔到全國產量的10%以上。
  • 【中國薯都 華麗蛻變】種下「致富薯」 收穫新希望
    屆時將帶來一場數位化、產業化、學術化、市場化的「薯」鄉盛宴。近年來,我省立足資源優勢,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來扶持,促進了馬鈴薯產業的快速發展,其已成為帶動我省農民致富的支柱性產業。從「寶貝蛋」「救命薯」「溫飽薯」,到如今的「脫貧薯」「致富薯」「小康薯」。
  • 「中國薯都」再奏新旋律——安定區全力推進馬鈴薯主食化發展工作紀實
    2015年9月,全國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聯盟成立大會暨第四批全國主食加工業示範企業發布會在安定區召開,標誌著國家馬鈴薯主食化戰略在這一刻付之行動,也為安定區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一股強勁的東風。小土豆,大產業,管大用。安定人把一個毫不起眼的洋芋蛋做成風生水起的大產業。隨著馬鈴薯主食化時代的到來,安定區將審時度勢、蓄勢待發,再次奏響「中國薯都」的時代強音。
  • 甘肅發布8個隴薯系列馬鈴薯主食化品種
    高增硌攝12月9日,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隴薯系列馬鈴薯主食化品種及加工技術成果發布會」召開,當日,對外發布8個馬鈴薯主食化品種(系)。高增硌攝2015年,農業部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使馬鈴薯成為稻米、小麥、玉米外的第四大主糧。
  • 2020「百縣千紅新農人」收官季在甘肅東鄉正式啟動
    2020年12月12-13日,由新浪集團扶貧合作辦公室和碧桂園集團聯合發起的2020「百縣千紅新農人」收官季活動(簡稱「活動」),在甘肅東鄉族自治縣(簡稱「東鄉」)正式啟動。
  • 全面實施馬鈴薯良種工程,深度開發新產品——定西馬鈴薯華麗變身
    幾十年來,馬鈴薯在定西經歷了從「救命糧」到「致富薯」的轉變。目前,定西馬鈴薯年均種植面積穩定在300多萬畝,位列全國地級市第二,總產量達到500萬噸,位居全國第一。由此而產生的產業影響力讓定西由「中國馬鈴薯之鄉」向「中國薯都」提升,馬鈴薯的功能效用也由解決溫飽躍居為支撐經濟轉型跨越的優勢主導產業。
  • 【土豆知識】要想種好馬鈴薯,就要了解馬鈴薯
    一棵馬鈴薯由根、莖(地上莖、地下莖、匍匐莖、塊莖)、葉、花和果實等組成。1.根  馬鈴薯的根是吸收營養和水分的器官,同時還有固定植株的作用。不同繁殖材料所長出的根不一樣。用薯塊進行無性繁殖生的根,呈鬚根狀態,稱為鬚根系;而用種子進行有性繁殖生長的根,有主根和側根的分別,稱為直根系。生產上一般是用薯塊種植,因此重點談一下鬚根系。
  • 35秒|濰坊青州市:馬鈴薯喜獲豐收 農民笑開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2日訊 7月21日,在濰坊青州市彌河鎮王家老莊村,村民王樂江正在收穫馬鈴薯,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豐收繁忙的景象。近年來,濰坊青州市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把馬鈴薯種植作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強項產業來抓,藉助種植大戶的龍頭帶動作用,引進先進品種,強化種植技術培訓和田間管理,為馬鈴薯豐收打下了良好基礎。今年馬鈴薯種植達到畝產7000斤左右,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