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傳承——新中國美術作品成就展」 在北京海澱區開幕

2020-12-18 人民資訊

文化在傳承中發展,新時代賦予文化更深的內涵。文化不僅要有觀賞性、藝術性,更多的是要反映出文化的價值,提煉文化精神,要把優秀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將傳統的優秀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起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讓廣大受眾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洗禮,激發健康向上的力量,愛祖國愛人民,傳承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補充精神營養,激發精神動力。

反映紅色時代風貌,弘揚紅色經典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紅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文化自信,不斷增強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12月5日,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海澱區文聯主辦,海澱區美術館(北館)、北京稻香湖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朗弗國際廣告(北京)有限公司協辦,推出「紅色傳承——新中國美術作品成就展」 在海澱區美術館(北館)開幕。

本次展覽21位中國畫家和雕塑家中國畫、雕塑作品100餘件,本次展覽展現新中國以來中國畫家在繼承和探索上所取得的成就,無論巨幅創作還是盈尺小作均展示中國畫水墨藝術的魅力。用極具個性的藝術表現手法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重溫新中國建設者的激情歲月。用鮮明的時代感染力,反映紅色時代風貌所放射出的永恆光芒。

紅色是一種信仰,紅色是人們的基因,是人們不斷前進、自強不息的延續。 紅色經典藝術的傳承、教育是時代和歷史賦予人們的使命和責任。海澱美術館(北館)發掘紅色文化的價值,梳理舉辦系列紅色作品展覽,讓紅色藝術所蘊含的崇高道德品質和理想價值的主旋律在新一代人中唱響。在海澱這塊創新的熱土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海澱區高度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11月29日,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家國情千帆共舞 中關村萬眾歡歌」系列活動之「誦家訓 傳家風」北下關街道第二屆傳承家庭文化大型家庭公益活動暨「最美家庭」才藝展演海選活動在北下關街道氣象局社區舉行。海澱區北下關街道婦聯副主席劉俊英、北下關街道中國氣象局社區書記主任張鳴、策劃人聞鵬、導演丁輝等人出席活動並擔任海選活動評委。

此次活動積極落實《海澱區「十三五」時期婦女和兒童發展規劃》,推進家庭工作創新思路、深入開展,推動婦聯工作落深、落實、落細。進一步發揮了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充分展示北下關特色地域文化,讓文化成為北下關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更好地興文化、展形象、聚民心,發揚優秀的家風文化,滋養青少年家國情懷。

11月29日全天,北下關街道氣象局社區公共文化活動中心熱鬧非凡,以家庭為單位的表演選手齊聚一堂,共享一場家風家訓的文化盛宴,參賽選手通過演繹,展示了家庭家風家訓的傳承。本次參賽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包括樂器演奏、歌曲、相聲、配樂詩朗誦、舞蹈等等,比賽現場家庭氣氛十分濃厚,有父子登臺、母子合作,還有全家人齊上陣的,比賽形式豐富多樣。其中,來自交大社區的劉大可家庭展示了相聲《雜亂無章》,為人們呈現了幽默、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來自中國氣象局幼兒園的魏卓然家庭演唱的《聽我說謝謝你》、呂昊陽家庭演唱了《孝親敬老歌》,展示了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傳承知恩圖報、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周子衿家庭朗誦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軍文社區苗月盈家庭演繹的古箏獨奏《春到湘江》、40號社區李卓林家庭古箏獨奏《站颱風》、大柳樹社區張喬涵家庭琵琶獨奏《春雨》,一曲曲民樂獨奏,悠揚的琴聲、高超的技藝,將代表中華傳統的音樂文化用律動的弦音完美的展示了出來。

激發愛國情懷,凝聚奮鬥精神

11月7日上午,在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的大力支持下,由海澱區圖書館、海澱區文化館、海澱區青少年讀書會共同舉辦的「海納百川 篤行致遠」青少年系列活動之「偉大民族、自強不息」青少年誦讀比賽在海澱區文化館小劇場拉開序幕。

此次誦讀比賽主要面對海澱區廣大青少年開展,共有34名青少年選手參賽。活動邀請小說作家、劇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海澱區文聯副主席葉宏奇,中共海澱區委宣傳部公共文明建設指導科科長陳禮寧,北京朗誦藝術團編導王蘭波,北京朗誦藝術團李軍,中國煤礦文工團演員、主持人王歡擔任評委。

本次誦讀比賽所有作品均為小選手們原創,主要圍繞抗擊疫情工作中湧現出的突出人物和感人事跡展開。選手們用激昂澎湃的聲音和積極向上的熱情歌頌黨和國家帶領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凝心聚力的奮鬥精神,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其中《新時代英雄讚歌》、《情寄白衣天使》等作品語言平實、感情真摯,讓臺下眾多觀眾熱淚盈眶。

「偉大民族、自強不息」青少年誦讀比賽歌弘揚全國人民無私奉獻的家國情懷,展示海澱區充滿創新活力的良好形象,受到廣大青少年及家長的好評。通過比賽,小選手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民族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激勵自己以海納百川的胸襟、篤行不輟的堅韌樹立遠大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 供圖)

責編:張靖雯

相關焦點

  • 魏楚予藝術成就展今日在西安開幕
    11月12日上午,「魏楚予藝術成就展西安啟動儀式」在西安博龍典藏博物館拉開帷幕,其中,以客觀再現毛主席日常生活,並被世人稱道的油畫《求索》也在此次展覽中亮相。此次博龍典藏博物館推出的「魏楚予藝術成就展」,旨在展示魏楚予近五十餘年的藝術成就,主要依靠形式多樣的美術作品,用藝術再現老一輩革命家在烽火歲月中的精神風貌及展示他「學貫中西」獨具特色的藝術之作。據悉,本次展覽的作品全部是著名書畫藝術家魏楚予多年創作的精品,此次共展出各類作品70餘幅,包括油畫、國畫、素描、書法、版畫等形式。
  • 中國歷史研究院舉辦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史學成就展
    中新網北京9月25日電 25日,中國歷史研究院以院屬各單位為依託,聯合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聯席會議首批成員單位,在北京共同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史學成就展」。9月25日,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史學成就展」在北京開幕。
  • 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暨平和籍美術精品展在漳州開幕
    閩南網12月31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 文/圖)12月31日上午,「盛世柚都 平安平和——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暨平和籍美術精品展」在漳州市美術館(新館)隆重開幕。該展覽持續至2020年1月13日(開放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廣大市民和藝術愛好者們可前往免費參觀。
  • 中國科技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展網上參觀入口
    中國科技館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自2020年1月27日起,中國科技館暫停對外開放,市民朋友可線上參觀禮讚共和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展  圖片來源圖蟲網(編號:774085177049481228)  禮讚共和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展網上參觀入口:https
  • 從中國美術館線上展覽 盤點經典紅色美術作品
    顏文樑是中國早期留法的藝術家之一,也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之一,於1922年與朱士傑等創辦了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構建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體系。《南湖》是顏文樑1964年在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授課期間創作的油畫作品。
  • 中國紅色美術鑑賞 |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美術,尤其是主流的、反映社會現象的美術作品作為傳承和表達時代精神的最形象、最直觀、最重要的載體,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美術不僅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審美風尚,還有必要作為弘揚真善美、弘揚民族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持續存在著。
  • 郭建明紅色主題人物作品迎春展在鄭州舉辦
    元月1日,由集萃軒畫廊主辦、宏遠經典水墨經紀中心、庭蘭春秋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郭建明紅色主題人物作品迎春展在鄭州唐人街文化廣場開幕,展出畫家郭建明創作的30幅紅色主題人物作品。新中國成立70年來,曾有無數紅色題材國畫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已成為當代國畫的經典。近年來在文化強國的大背景下,全國各地優秀的藝術家積極踴躍地參加了國家重大題材創作,一大批具有中國元素、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人文情懷的國畫作品面世。
  • 「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美術作品展今日開幕
    朱靜蕾 攝 人民網成都11月6日電(黃嵐)今日上午,「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美術作品展在四川省藝術院開幕。成都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王吉祥宣布展覽開幕,展覽將持續至11月21日。 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鄺明惠表示,此次畫展呈現的精美藝術作品,既是藝術家們祝福祖國的最生動表達,也是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最美好祝願!
  • ​李立「與時代同行」50年繪畫藝術成就展開幕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郭娜)11月29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秦皇島市當代油畫研究院院長李立的「與時代同行」50年繪畫藝術成就展在山東威海海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中國威海國際藝術島文創產業園區主辦,共展出李立創作的油畫作品80餘幅,包含《漫步海灘》《走過斑馬線》《北戴河海濱系列》《小運河系列》《紅色文本》等多個系列。作為畫家階段性的創作成果,作品以不同的方式向觀者們展現秦皇島的藝術之美,或深邃靜寂、波濤萬頃,或舒緩細膩、輕盈灑脫,或時尚靈動、浪漫動人,畫家用大海般的情懷訴說著關於美的故事,承載著不同的藝術思考和獨特的表達。
  • 獻禮國慶 輝煌印刷七十年成就展在秋分日隆重開幕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2019年9月23日,由中宣部印刷發行局指導,中國印刷博物館、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主辦的「輝煌印刷七十年成就展」在中國印刷博物館三層專題展廳拉開帷幕。展覽為期1個多月,分為創建與探索、改革與開放、繁榮與發展、融合與創新四個單
  • 「經典傳承」全國少兒國畫大展在京開幕
    ,由書畫頻道、中國藝術檔案學會、中國移動咪咕公司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學術支持的「經典傳承」全國少兒國畫大展經過長達半年之久的籌備工作,12月5日在具有象徵意義的北京奧林匹克塔開幕。開幕式現場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張顯,北京畫院專職畫家王培東,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原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範揚,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李愛國,中國美協少兒美術藝術委員會原秘書長朱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鄧遠坡,中國美協理事張清智,中國山水畫研究院院長陳克永,中國美協理事段鐵,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藝術委員會執行主任李曉軍
  • 「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在京開幕
    原標題:「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在京開幕   12月24日,觀眾在中國美術館參觀展出作品。   當日,「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出作品共計110餘幅,以國畫、油畫為主。
  • 新中國珠三角水鄉建設美術作品中的三種現實主義
    這正是新中國美術家同時具備圖像記錄者、建設者和風格創造者的三個特殊屬性的綜合特性。新中國的廣東美術也相當程度體現了上述的三個屬性,但由於嶺南特殊的地理文化,同時也呈現出其社會活動與美術活動的「南方特點」,深挖細耕這一個案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新中國美術」的具體概念和意義。
  • 2020北京青年美術雙年展開幕 VR科技助力線上展覽
    12月14日,「築夢計劃 美繪夢想」2020北京青年美術雙年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開幕。北京青年美術雙年展組委會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築夢計劃 美繪夢想」2020北京青年美術雙年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開幕。267位青年藝術家的300餘件作品入圍本次展覽,作品種類涵蓋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漆畫、海報設計、攝影及影像裝置等,涉及脫貧攻堅、城市新風貌、冬奧、抗美援朝70周年、抗擊疫情5個專題。
  • 第二屆「香凝如故」全國美術作品展開幕
    近日,第二屆「香凝如故」全國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等人出席開幕儀式。展覽開幕式上,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上臺致辭。他表示,何香凝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香凝如故」全國美術作品展秉承了何香凝的家國情懷和藝術理想,是思想性、學術性和藝術性俱佳的品牌展覽。
  • 「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年度壓軸大展即將啟幕
    河山千萬裡 回首望長安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開幕時間:2020年12月25日15:00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支持,中國美術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主辦的「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將於2020年12月25日15:00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隆重開幕。
  • 紅色鬱金香:紅色鬱金香和水果的靜物畫-佩普洛|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紅色鬱金香和橘子的靜物畫_Still Life with Tulips and Oranges-塞繆爾·約翰·佩普洛美術作品作者:塞繆爾·約翰·佩普洛(Samuel John Peploe)紅色鬱金香和橘子的靜物畫美術作品名稱:紅色鬱金香和橘子的靜物畫(Still Life with Tulips and Oranges)
  • 2020首都博物館北京市文聯成立70周年成就展特點有哪些
    「和你在一起——北京市文聯成立70周年成就展」  全面展現北京市文藝從小到大的演化歷程,涵蓋了文學、戲曲、美術、音樂、舞蹈、電影、電視、書法、攝影、曲藝、雜技、民間藝術和文藝評論等13家藝術門類。展覽展出包括歷史照片、影視資料、部分實物、重要文件請示批覆原件。這些資料極其珍貴,不僅具有史料價值、學術價值、研究價值,也是激勵當代北京文藝工作者奮力前行的重要力量源泉。
  • 「丹青匯彩·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 聊城市美術作品聯展」開展
    9月20日,由聊城市文聯主辦,聊城市美術家協會承辦的「丹青匯彩·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 聊城市美術作品聯展」在聊城書畫展覽館正式開幕。此次畫展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這一主題,匯集了我市九位知名畫家近60幅精品畫作。一筆一畫,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景一物,寄託著藝術家們對生活的嚮往,流露出藝術家們對家鄉濃濃的熱愛之情。
  • 北京林業大學「禮讚新中國」綠色創新設計獻禮展開幕
    開幕活動由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張繼曉教授主持。展覽一共收集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多年來優秀師生作品150餘件,展品涵蓋師生影視、動畫、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產品設計、環境設計等多個藝術門類,展覽布置猶如時光隧道,一張張圖片展板、一件件實物模型、一段段視頻動畫、一項項互動體驗,都是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師生苦心孤詣的匠心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