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看似是做現金流的生意,實則賺的是信息流的錢。
中國電子支付行業起源於淘寶,2003年淘寶推出支付寶服務,解決了消費者網購的信用難題,2009年,支付寶用戶突破2億,成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
時任支付寶總裁的邵曉鋒接受採訪時雄心勃勃:雖然支付寶在絕對交易金額上低於PayPal,但預計3年內公司從絕對交易金額上也將超過PayPal。
在當時的支付寶看來,市場上的對手只只有PayPal一家,但殊不知另一科技巨頭騰訊旗下的財付通正在悄然布局支付市場。
2009年7月,財付通召開「會支付,會生活」發布會,財付通總經理劉穎麒將這一發布會看作財付通新的裡程碑,並明確表示:未來將會把在線支付滲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劉穎麒是財付通的首任領航人,從財付通成立,到入局支付,劉穎麒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直以來,沒有人相信財付通會威脅到支付寶在支付領域的龍頭地位,大多數人只不過把財付通看成是QQ當時流量變現的戰略布局而已。
格局的轉機發生在2011年,中國發布首批網際網路支付牌照,支付寶與財付通均成為首批牌照擁有者,這讓一直扮演顛覆者角色的劉穎麒看到機會。雖然在體量上,財付通與支付寶相差懸殊,但國家監管的全面重視意味著這個行業的風口可能即將到來。
果然,在成功獲得支付牌照後,財付通很快就與「拳頭」產品微信聯合推出微信支付,並在2014年春節,以「春晚紅包」奇襲支付寶。憑藉微信紅包產品,藉助微信超高的滲透率,微信支付瞬間成為全民應用。
只不過,微信支付的日後繁華與劉穎麒無關。在財付通獲得支付牌照不久後,騰訊就開始高管更替,兼具投資和TMT雙重背景的哈佛商學院高材生賴智明接替劉穎麒成為新任財付通總經理。
從此之後,行動支付市場正式進入了二虎相爭的寡頭格局。
01 從熱戰到冷戰
微信涉足支付後,支付寶也開始反攻「社交」。「集五福」等社交活動,一度讓支付寶滲透率激增,企圖用「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的方式與微信支付「正面硬剛」。但從最終的結果看,行動支付行業依然「塵歸塵、土歸土」。
其實原因很簡單,對於大多數習慣了用微信的人來說,支付寶想要在短期內扭轉用戶的支付習慣,顯然並不現實,最終支付寶的「社交反攻」被證實難以獲得成功。中國行動支付行業「拼刺刀」的熱戰並沒有長期持續,作為龍頭的支付寶市場份額依然領先,但緊隨其後的微信支付也並沒有被落下。
除「雙寡頭」外,市場中還存在京東支付、百度錢包、壹錢包等多種支付平臺。之所以有如此繁多的平臺存在,是因為消費者有著各不相同的消費習慣,有的用慣了微信支付,有的更信任支付寶,還有的因為折扣而選擇其他平臺。
對商家而言,無論消費者使用哪一種渠道支付,其實都是一樣的。俗話說的好:「只有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只會全都要」。這種需求就催生了另一種業務模式,致力於幫助中小商家收單的第三方平臺,商家只需一個二維碼,就能完成幾乎所有支付平臺和銀行的收單,既快捷又方便。
第三方收單平臺的存在,間接促成中國行動支付行業的「以和為貴」。
行動支付達到相對長期平衡後,支付寶與微信支付間的競爭已然轉變為瞄準小微商家的軍備競賽式「冷戰」。
支付寶全面開啟本地化戰略,利用餓了麼、口碑等本地化平臺,竭力找尋線下突破口;騰訊支付開啟「煙火計劃」,面向平臺超5000萬小微商家展開扶持,在線下線上一體化、福利補貼、商家教育指南、經營保障支持方面輸出四大全新數位化政策。
從熱戰到冷戰,這就是對行動支付行業最直接的概括。
02 搶灘二維碼
基於歷史原因,充當和平使者的收單平臺很多都以pos機起家。
收單業務最初指的是銀行卡收單業務,消費者通過pos機完成刷卡消費。隨著行動支付的發展,二維碼支付因其簡便屬性快速普及,在經歷2014年的短暫暫停後,2016年支付清算協會下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二維碼支付正式走上歷史舞臺。
目前中國主要有三大上市收單平臺:拉卡拉(300773.SZ)、匯付天下(01806.HK)、移卡(09923.HK)。從三家公司的交易量來看,A股上市的拉卡拉是體量最大的,匯付天下次之,剛在港股上市不久的移卡交易量最少,但其營收增速卻是三家公司中最快的。
實際上,中國收單市場競爭極為激烈,收單行業本身技術門檻並不高,市場的開拓更多是依託於商戶資源。截至 2019 年末,共有33 家機構獲得全國銀行卡收單許可證,整體市場格局較為分散,競爭激烈,銀聯商務、拉卡拉、匯付天下、移卡等均為市場佔有率較高的頭部企業。
之所以移卡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不俗的增長,核心在於其準確的抓住了二維碼支付的增長紅利。據奧緯資訊數據,從2013年至2019年二維碼支付經歷「從無到有」,七年時間市場規模達到9.5萬億元。
未來四年二維碼支付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年化複合增長率高達36.9%。市場預計,二維碼支付的市場規模在2023年將達到33.4萬億,是基於應用程式的銀行卡支付的1.76倍。
在這一快速增長的細分行業中,按交易筆數統計,排名前五的公司佔比為55%,其中移卡以14%的市場份額位列行業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移卡正是前財付通總經理劉穎麒離開騰訊後創立的。在2010年時,支付寶最先開始試水掃碼支付,而後劉穎麒統領的財付通立即跟隨,在當時劉穎麒就發現了二維碼支付這一藍海市場。
只不過由於政策原因,直至2016年二維碼支付才正式進入市場,很早就在這一領域深度布局的劉穎麒順理成章的成為風口下的最大受益者。移動的增長並非偶然,而是得益於二維碼支付的爆發。
從這個角度分析,二維碼支付未來依然有著較為廣闊的前景,哪家收單機構能佔據二維碼支付市場的優勢地位,就有可能從行業中殺出重圍,目前來看移卡具備領先優勢。
03 支付平臺SaaS化
在2019年的支付寶「88媒體交流會」上,支付寶IoT事業部總經理鍾繇提出,「行動支付下一個階段,或者目前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收款問題,而是更多在深層次商業方面,如何幫助商家做好生意。」
這揭示了支付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行動支付看似是做現金流的生意,實則賺的是信息流的錢。
從前端來看,行動支付是消費者與商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簡單商業行為,但在其本質卻涉及發卡機構、支付機構、清算機構等多重渠道。行動支付服務商從本質來看,就是為了簡化商戶收款程序,提升商家的運營效率。
按照傳統的商業邏輯,作為服務商的收單機構,其盈利模式就是從服務商家的現金流抽取0.3-0.5%的服務費,利潤率較低,完全是一門依靠規模取勝的生意。因此絕大多數投資者對於收單機構都不怎麼感冒,市場的估值也並不高。
但實際上,整個收單過程中,除了會產生現金流外,更會產生龐雜的數據信息流,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夠獲得準確的消費者畫像,能夠用於提升商家的經營效率。在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後,收單機構實際已經從單純的中介變成了包含核心商業數據的SaaS平臺。
例如在移卡的招股書中,就清晰的闡述了這種商業模式,在消費者支付一款商品後,移卡可以通過交易反饋的方式,在下方進行廣告推送或營銷推廣,尤其是針下一次消費的優惠價,能夠大幅提升消費者粘性。
這就是收單平臺最直接的SaaS變現方式,除此之外,大量累積的數據還能夠形成各種其他產品,如訂單管理、僱員管理、營銷推廣平臺等等。
從2019年的經營數據看,三大收單平臺全部將科技賦能業務看作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匯付天下的科技賦能營收佔比最高達23.26%,是科技賦能業務做得最好的;移卡與拉卡拉雖然保持快速增長,但這部分的營收佔比依然較低。
具體來看,匯付天下在收單業績停止增長的情況下依然實現同比增長,其核心原因在於SaaS業績的爆發,2019年匯付天下的SaaS業務營收同比暴增十倍,是三家收單平臺中SaaS轉化最好的平臺。
移卡起步較晚,各項業務之間依然處於穩步增長態勢。得益於二維碼支付的增速增長,移卡的收單業務2019年同比增長115%,實現同比翻倍增長。在科技賦能業務方面,移卡同比暴增608%,顯示出驚人的爆發力。
與兩家港股上市公司相比,雖然拉卡拉整體業務規模更大,但支付業務卻出現同比下滑,且科技賦能業務的增速也是三家平臺中最慢的。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收單平臺未來的發展將主要取決於科技賦能業務,三家平臺中,匯付天下的科技化轉型做的最好,移卡受益於高速增長的收單營收是潛力最大的平臺。
04 結語
支付無紙化,將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大趨勢,這保證了行動支付未來的持續增長。
但同時,行動支付平臺間的競爭也從拼規模轉化為拼技術,收單支付在未來將僅僅成為獲客手段,企業盈利的根本還是基於累積大數據所產生的服務價值,這種商業模式讓移動平臺更像是SaaS平臺。
未來,收單平臺的業績增長將取決於兩項數據:其一收單業務增長,這相當於考驗平臺的獲客能力;其二科技化轉型能力,這直接決定了收單平臺的盈利狀況。綜合三大收單平臺的數據變化,移卡是最有可能脫穎而出的,匯付天下和拉卡拉則面臨流量見頂的考驗。
目前正處於國家數字貨幣推出的前夕,市場普遍認為數字貨幣將會對第三方支持造成較大衝擊,而所有第三方支付平臺均不約而同的將發展的未來定位在賦能商家之上。第三方支付平臺間不會再發生熱戰衝突,為商家賦能將成為行動支付平臺間爭奪的焦點。
賦能商家,這既是支付平臺的機會,也是收單機構的機會,各平臺間比拼的將不再是單純的市場份額,而是誰能更好的服務好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