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9日德國媒體報導,以波爾為主的一些歐洲選手不滿國際乒聯的賽事重啟計劃,說未考慮遠徵的歐洲球員的實際情況,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這真是眾口難調!歐洲選手的反對聲音,使國際乒聯賽事重啟受到阻礙。在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之下,舉辦一個讓所有人滿意的桌球賽事是一個不可能完全的任務。
原本男子桌球世界盃將於2020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波爾家門口德國的杜塞道夫舉辦。女子桌球世界盃將於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在泰國曼谷舉辦。國際乒聯在重啟計劃時與德國乒協和泰國乒協協調好將舉辦權交給中國乒協。
為此國際乒聯執行長史蒂夫·丹頓在公布重啟賽事計劃時特別提到:「感謝泰國、尤其是德國的朋友,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他們一直致力於舉辦男子和女子世界盃賽事,並且全力合作將賽事移交給中國。對於他們的奉獻和努力我必須表達特別的感謝。」也就是說,賽事移交給中國乒協是經過德國乒協的同意和支持的。
歐洲很多國家對新冠病毒疫情控制並不理想。德國每天新增新冠病毒患者數量基本都超過千人。近期德國還有超過3萬人走上街頭抗議,高呼新冠病毒是一場騙局,而且幾乎無一人佩戴口罩。德國的柏林米特區一周內發生了35起集體感染新冠病毒事件,其中包括4所學校和5間診所以及一場性愛派對。最終密切接觸者高達數百人,已經升級成一場超級感染事件。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就算想舉辦國際桌球比賽也是有心無力,就是硬著頭皮舉辦,別的桌球協會也不敢派員參加。
中國已經連續十幾天無本土新增新冠病毒病例。各項體育賽事紛紛重啟回歸正常。中國乒協更是舉辦了奧運模擬賽給國際乒聯賽事重啟提供了絕佳的模版。在這種情況下,國際乒聯在中國境內舉辦「賽事泡泡」無疑是最佳選擇。
波爾提出的反對意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未考慮遠徵的歐洲球員的實際情況:入境限制(無論抵達中國參賽還是回到本國,都需要比較長時間的隔離)、額外強加的健康風險(旅途導致感染新冠病毒風險增加);二是德國本國的聯賽已經開打,德甲聯賽是目前大部分球員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否要同聯賽俱樂部違約去中國呆幾個星期打比賽。
實際上波爾的這兩個反對意見都有些太勉強,甚至有點無理取鬧的味道。在新冠病毒疫情之下,無論到哪裡參加比賽入境限制隔離都是必須的。參賽選手在旅途導致感染新冠病毒風險都是客觀存在的。平常沒有疫情時,國際乒聯舉辦賽事時,德國本國聯賽都會暫停為之讓路。難道這次國際乒聯應該遷就德國桌球聯賽的舉辦時間嗎?
從11月8—10日舉行女子世界盃,到11月13—15日舉行男子世界盃,再到11月19日~22日舉行國際乒聯年終總決賽。短短半個月時間能在中國山東威海的同一地點打完三大重要桌球賽事,對組織者和運動員都是一件最經濟合理,最安全穩妥地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