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1|文物特展「牛轉乾坤」,故宮呈現歷代人物

2021-01-09 騰訊網

2020年,一場突發的疫情除了打亂了社會生活節奏,國內主要博物館的展覽策劃也受到較大影響。

牛年即將到來,展望新的一年,國內主要博物館一些大展計劃也陸續公布。澎湃新聞獲悉,2021年故宮博物院將推出原定於2020年推出的「往昔世相」特展,呈現故宮收藏的歷代人物畫,國內數十家文博機構還將共同策劃「牛轉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聯展」,並在春節期間展出。上海博物館等主要文物展館的新特展詳細計劃也將於近期公布。臺北故宮博物院除正在展出的「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2021年將推出的特展還包括「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展」、「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等。

北京故宮:以「韓熙載」為中心展示歷代人物畫

早在2019年12月30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就公布了其將在2020年九、十月份集中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其中包括「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紫禁城建成600年展」「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等特展。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由於疫情的影響,2020年故宮博物院推出了的重點特展中,一個是「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還有一個是紫禁城建城600年必須做的展覽「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而原計劃在這一期間推出的「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由於疫情未能如期舉辦。近日,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在上海參加SMG舉辦的文博盛典論壇上透露,目前,這個展覽正在策劃中,如果不出意外,有望在2021年與公眾見面。

據介紹,「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選取故宮博物院藏品佳作,展現人物畫從東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的發展脈絡。據此前故宮公布的方案,「韓熙載夜宴圖——歷代人物畫作品展」在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展出。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刻劃了韓熙載的複雜心境。該圖在人物畫技法和構圖上都十分精妙,是我國古代人物畫的傑作。人物畫是我國最早產生的畫科之一,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為先,在繪畫史上佔據很重要的地位。故宮博物院藏有《揮扇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採薇圖》、《蕭翼賺蘭亭圖》等重要作品,在人物畫收藏上有突出優勢。該展覽將以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為中心,系統梳理、展示中國歷代人物畫的發展脈絡。

目前,展覽的圖錄已經公示,還包括《採薇圖》《李白藏雲圖軸》等。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崔子忠 李白藏雲圖軸(局部)

費丹旭 昭君出塞圖軸

臺北故宮:從「帝後像特展」到北宋山水巨作

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2021年元旦當天開始展出「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此後,陸續推出的特展還包括「畫琳琅—貨郎圖」、「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展」、「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等。

其中,「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將同時呈現美術史赫赫名跡、三件北宋山水巨作——宋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

範寬 《溪山行旅圖》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在北宋初年,為「巨碑式」山水樹立了最佳典範,除了範寬本人的籤款外,另外還有宋代錢勰(1034-1097)及明、清兩代的印記。後世傳摹這幅畫的不在少數,以臺北故宮為例,就有明董其昌題的《仿範寬溪山行旅圖》、清人(原題範寬)的一件《行旅圖》、唐岱(1673-1752後)的《仿範寬山水》等數幅。這些作品有立軸和冊頁等不同形式,雖然布局大致相似,但都不及原作的壯偉。北宋滅亡,皇宮裡的大量珍寶繪畫開始流散,《溪山行旅圖》便是其中之一;明代初年它被收藏在宮中,後來流入民間,大鑑賞家董其昌在詩塘上觀後題字;清初經收藏家梁清標之手,轉入乾隆皇帝內府;上世紀三十年代,南京國民政府將紫禁城的珍寶分批南遷,這其中也包括《溪山行旅圖》。最終,此畫珍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在樹叢中的畫家籤款

而作於1072年的《早春圖》,不僅是宋代郭熙傳世的代表作,也是山水畫史中最重要的裡程碑。李唐為河陽人,曾入徽宗畫院,其時李唐正當盛年。約三十年後,又在南方重入高宗畫院,發展出影響深遠的大斧劈水墨風格。此作既為珍貴的李唐資料,亦可用以理解南北宋之變。

郭熙 《早春圖》

「牛轉乾坤」:數十家文博機構聯展生肖文物

2021年新春,由中國文物報社聯合中國證券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等44家文博機構共同策劃的「牛轉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聯展」將將於春節期間展出,並在全國50多個博物館和公共文化空間同步推出,該展甄選數百件牛主題文物,展覽中耕地播種、載拉運送,雄壯威猛、憨態可掬的牛兒們,可以讓觀眾追憶起往昔歲月、鄉土鄉愁的那份美好,並期待在納福迎祥的佳節喜慶中,鼓足「牛勁」,充滿「牛氣」。

玉牛 西周 1993年曲沃縣北趙村出土,出土於晉侯墓地63號墓 山西博物院藏

紅陶牛 北齊 1981年太原市王郭村武平元年(570)婁睿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在上海博物館,繼2019年推出的新年特展「靈鼠兆豐年——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後,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近日在SMG2020年度文博盛典論壇上透露,牛年到來之際,上海博物館近期要辦一個關於牛的生肖展,展覽將呈現上博的一件珍貴藏品——青銅犧尊。

青銅犧尊

青銅犧尊1923年出土於山西渾源李峪村,春秋晚期的青銅器,有專家稱之為「宇宙間奇詭可喜僅存之物也」。尊作水牛形,牛腹中空,牛頸和背脊上有三孔,中間一孔套有一個鍋形器,可以取出。從其結構看,這是一件溫酒器,牛背上的鍋形器可以盛酒,空穴注水裝於尊腹用來溫酒。用動物形態設計成酒器尊的外形,為中國青銅器的一個特點。此器形態穩重,雖然四足矮短,但牛首上充滿張力的雙角、圓瞪的雙目保持了真實感,使造型與實用和諧地結合在一起。牛鼻上穿有一環,說明了在春秋時期,已經開始使用穿鼻的方法來馴服牛了,是研究中國牲畜馴化史的一件寶貴的實物資料。

此外,上海博物館在2021年還將策劃一項與上海古今文脈相關的書畫特展。

其他特展:古畫春天、花鳥迎春、金石拓本

山東博物館新推出的「書齋雅韻--館藏明代繪畫精品展」遴選山東博物館藏72件明代精品,時間跨度為明代早期至明末清初。這是繼「妙染尋幽—山東省古代繪畫精品展」後又一次明代繪畫的大展。

王舜耕花卉圖軸 山東博物館藏

由安徽博物院聯合故宮博物院等國內藏有漸江作品的博物館推出「家在黃山白嶽之間——漸江書畫藝術展」將展至2021年3月28日,展覽精選漸江書畫珍品及漸江師友、學生等部分佳作,共100件(套),其中漸江作品85件(套),呈現漸江的藝術風貌和師友交往。

由廣州藝術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惠風和暢——明清春天題材繪畫展」從廣州藝術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所藏的明清時期繪畫中選了與春天相關的古人迎春祈福、詠春雅會、賞春騁懷等題材,在2021年的開年之際,裝點出滿目清麗。展覽中的精品極多,其中「頌:賞春騁懷」部分主要以春天花卉、山水為展品,呈現古代畫家所描繪的春天景物。

清代章古《桃源避世圖》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下周將推出「金石不朽:書寫、複製與文化衍生」,精選百餘件金石拓本、金石圖書與金石學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銅鏡、簡牘、磚瓦、碑刻、墓誌的實物,講述拓本作為一種承載古代文明的獨特形式,何以深植於中國人的文化與心靈世界,金石因此成為真正的不朽之物。

商戍嗣子鼎全形拓本

128cm×68cm

私人藏

愙齋藏器拓本冊

33.5cm×17.5cm

清光緒拓本

浙江大學圖書館藏

愙齋藏器拓本冊頁內有三十餘枚拓片,除了一件是陶製的南朝官員墓地券拓片外,其餘皆為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銘文拓片。從印章可知,這些拓片最初由晚清官員吳大澂(1835-1902,號愙齋)收藏,後轉由吳士鑑(1868-1934)收藏。

相關焦點

  • 故宮六百年活動公布:蘇軾特展、古代人物畫展、明清史論壇
    澎湃新聞從發布會上獲悉,故宮博物院將在明年的九、十月份集中奉上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包括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等。除了「紫禁城建成600年展」,還包括「蘇軾主題書畫特展」「院藏古代人物畫展」等特展。
  • 跨年特展裡的祥瑞、名跡、文物以及畢卡索的紙
    各地除以生肖、年畫、祥瑞為主題的鼠年迎新展外,幾乎所有大型的美術館、博物館都相繼開幕了跨年特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特為您梳理春節前後的展覽精選: 在上海,上海博物館除了唐招提寺文物展,歷代書法館、歷代繪畫館呈現了北宋王詵《煙江疊嶂圖卷》、元代王冕《墨梅圖》等一些久未露面的作品;在成都,「映世菩提
  • 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就在故宮!
    故宮悄悄上線了600年主題活動! 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來了, 9月1日,可以進宮了! 千古風流人物 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 春節線上看展|故宮有特展,國博溫紅樓
    >扎什倫布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代表性寺廟,也是歷代班禪大師的「駐錫地」,寺內保存有大量珍貴的漢藏以及喜馬拉雅地區古代佛教藝術珍品。此次展覽是扎什倫布寺的文物第一次走出寺廟,進入博物館面向公眾,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首次舉辦以歷代班禪及宮廷佛教藝術為主題的展覽。展出的280件珍貴文物,包括藏傳佛教文物等,比如佛教造像、唐卡法器。
  • 故宮書畫展覽策展的思考:學術、普及與雅俗共賞
    包括2011年的「蘭亭特展」、2015年的「石渠寶笈」書畫展、2017年的「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和「趙孟頫書畫特展」、2018年的「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等。故宮博物院書畫部主任曾君在總結故宮這一時期書畫策展思路的基礎上,對未來書畫展覽趨勢作了思考。原文刊登於《東南文化》2020年第2期。
  • 蘇軾主題書畫特展明日亮相故宮 再現蘇子與客泛舟遊赤壁
    圖說:《赤壁賦》 官方圖明天,作為故宮600年院慶的重量級展覽「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本次展覽的展品以故宮藏品為主,時代跨度從北宋至近現代,類別涵蓋書畫、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78件套文物精品。
  • 2021年《故宮日曆》來了,五牛圖領銜「牛文物」登場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8月23日, 2021年《故宮日曆》線上發布暨讀書分享會,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在故宮書店舉行。2021年《故宮日曆》以「福牛賀新歲、豐年禾黍香」為主題,展現了365件不同朝代、不同類型、不同材質的珍貴文物藏品。
  • 故宮明年迎600周年華誕 今年推出數十項大展
    明年,國寶級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也將在故宮再度亮相。■慶生展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2019年5月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歷代人物畫作品展」:系統梳理、展示中國歷代人物畫的發展脈絡。
  •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在故宮...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於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蘇軾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他不但在詩文、書畫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詣,同時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與豁達的人生態度,而散發獨特的人格魅力。蘇軾的藝術與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對後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他本人也成為備受景仰的文人典範。
  • 展覽眼 | 臺北故宮公布2021年展覽計劃
    據悉,在延續2020年的策展思路,繼續推出」國寶聚焦」「筆墨見真章」「筆歌墨舞」等精品展覽外,2021年,臺北故宮北部院區將展出「權利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畫琳琅—貨郎圖」「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展」「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等。其中「權利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作為開年大展,將展示臺北故宮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南薰殿帝後像。
  • 一周觀展指南|「黑石號」特展倒計時,清宮遺珍現國博
    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近期推出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在浙江,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即將推出的「金石不朽:書寫、複製與文化衍生」展則精選百餘件金石拓本、金石圖書與金石學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銅鏡、簡牘、磚瓦、碑刻、墓誌的實物;在上海,「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將於明天落幕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筆歌墨舞」,上博呈現「煙江疊嶂」
    本周的展覽中,臺北故宮博物院無疑是一個焦點,三大展覽「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受贈書畫展」同期開展,其中「筆歌墨舞「特展包括米友仁《雲山得意圖》、倪瓚的《紫芝山房圖》等。上海博物館的賞石珍品展進入布展階段,歷代繪畫館繼續展出的赫赫名跡有北宋王詵《煙江疊嶂圖卷》、元代王冕《墨梅圖》等。
  • 慶故宮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 「石渠寶笈特展」開幕
    人民網北京9月8日電 2015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故宮博物院在一整年內陸續舉辦一系列精彩展覽,為觀眾提供豐富、深刻的文化盛宴。其中的重量級展覽——「石渠寶笈特展」今天在武英殿書畫館和延禧宮展廳同時開幕,在兩個月的展期中,將有近300件珍貴的書畫藏品與觀眾見面。
  • 臺北故宮新展「呼畢勒罕」,呈現清代活佛文物與生活
    澎湃新聞獲悉,11月28日,「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特展以清代活佛相關文物為布陳內容,分「清宮與活佛」「西藏的達賴與班禪」「安多章嘉國師與蒙古哲布尊丹巴」「走進活佛的生活」四個單元,一以介紹清廷與各重要活佛間的互動,一以說明清宮藏傳佛教藝術的特色。
  • 故宮石渠寶笈特展開展,除了《清明上河圖》還有這些看點
    備受關注的故宮特展《石渠寶笈》今天上午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武英殿開展,時隔十年,名畫《清明上河圖》真跡再次全本展出。作為故宮博物院成立90周年系列展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外界期待已久的特展《石渠寶笈》今天將掀開神秘面紗,之所以說期待已久,是因為這為期2個月的特展規格之高,國寶一級品質多。在故宮乃至整個博物館界都難得一見。
  • 一周觀展指南|唐代沉船特展倒計時,盛京清宮遺珍現國博
    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近期推出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在浙江,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即將推出的「金石不朽:書寫、複製與文化衍生」展則精選百餘件金石拓本、金石圖書與金石學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銅鏡、簡牘、磚瓦、碑刻、墓誌的實物;在上海,「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一周觀展指南|莫蘭迪「桌上風景」展北京,乾隆銅瓷臺北呈現
    本周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鑑古—乾隆朝的宮廷銅器收藏」「風格故事—乾隆年制琺瑯彩瓷特展」三大展覽相繼對外展出,其中「鑑古—乾隆朝的宮廷銅器收藏」展出的「西清四鑑」是官方最具規模的傳世銅器圖鑑。在北京,以「極簡」知名的義大利藝術大家莫蘭迪的中國首次個展「桌子上的風景」明天起在北京開展,紀念沙孟海誕辰120周年展則將於明天閉幕。
  • 如何正確的去看故宮特展?
    《石渠寶笈》特展現場(圖自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我一開始對地鐵裡《石渠寶笈》特展的廣告並沒放心上。北京每個月的展覽和演出太多了,雖然它是故宮九十周年的系列展覽之一,可工作這麼多年,各種紀念對我們這個職業來講算是日常選題。直到有一天早上,微博關注的紫禁城雜誌放了一組觀眾奔跑去排隊的照片,我留意了一下時間,故宮剛剛開門迎客。
  • 權力的形狀—南薫殿帝後像特展
    權力的形狀—南薫殿帝後像特展2021-01-01~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