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型梅花鹿近100多年來在國內外一直享有盛譽。東豐梅花鹿主要分布在吉林省東豐縣。除被引種到本省各地之外,還被引種到北京、內蒙古、青海等十幾個省、自治區、市達10000餘只。 該鹿體型較小,體軀較短。成年公鹿體高、體長、體重(平均數)分別為98釐米、92釐米、100千克。成年母鹿體高、體長、體重(平均數)分別為80釐米、85釐米、62千克。其茸型呈典型的三圓:主幹圓(即梃管圓)、扈口圓、嘴頭圓。眉枝分生部位高,角基距較寬。夏季被毛呈米黃色,花斑稀疏、較大,背線不明顯。生產茸量:上鋸公鹿的成品茸單產達0.9千克左右。母鹿的繁殖成活率達70%~90%。育種方面應保持本類型優選繁育。
東豐縣是被全球所公認的,世界人工馴養梅花鹿的發源地,該地區位於吉林省的中南部,地處輝發河上遊,屬於一個一水四分田卻有五山的半山區地域。在清朝就被開闢成為盛京德圍場,在歷史上被稱為「皇家鹿苑」。然後於1902年的8月4日(清光緒二十八年七月一日)設置建縣,現隸屬於吉林省遼源市。該地區素有「中國梅花鹿之鄉」的美譽,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三個民間繪畫畫鄉之一。
西南與遼寧省清原縣接壤,東南與梅河口市毗鄰,西部與遼寧西豐縣以山為界,北與伊通縣隔河相望的東豐縣。平均海拔374米,幅員總面積2521.5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10萬畝。全縣轄14個鄉鎮,229個行政村,總人口40.6萬人,其中縣城人口10萬人。
東豐縣素以「梅花鹿之鄉」著稱於世,公元1619年為盛京圍場,光緒初年被御封為「皇家鹿苑」,人工養鹿歷史長達200多年。1947年,在東豐縣誕生了第一家國營鹿場,第一個梅花鹿良種繁殖基地。東豐縣是我國乃至世界人工馴養梅花鹿最早的地方,中國鹿業發展史也從這裡寫下了光輝的開篇。
東豐——中國梅花鹿之鄉這顆璀璨明珠,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經濟優勢,日益吸引著世人的觀注。1992年,愛新覺羅•溥傑先生緬懷當年鹿苑,奮筆書寫了「神州鹿苑」四個大字題贈東豐,寄託了他對東豐鹿業發展的殷切希望。1995年,身居海外的張學良將軍,追思當年跟隨父帥戎馬關東、與鹿苑結下不解之緣的歷歷往事,親筆題詞「中國梅花鹿之鄉」,墨寶贈給家鄉父老,並附一張親筆籤名的近照託人帶回東豐,表達了少帥對祖國、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美好祝願。2000年,0吉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雲坤到東豐縣視察梅花鹿產業發展情況時欣然揮筆:「東豐——中國梅花鹿之鄉」。
1996年,東豐縣舉辦盛大慶典活動,隆重紀念東豐縣人工養鹿200周年,宋德敏(原全國政協常委、秘書長)、郭布羅潤麒(愛新覺羅•溥儀先生內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章帆(解方將軍夫人)、張仲群(張學良將軍之侄、張學思將軍之子)、解海南(解方將軍之子、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等全國知名人士前來參加了慶典活動。2004年,全國春季鹿業研討暨第三屆中韓科技交流會在東豐縣隆重召開。會上,中國農學會特色經濟專業委員會正式授予東豐縣「中國梅花鹿之鄉」稱號。